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狂飙》收官了,别慌,还有好剧可以追!
小九正在看隔壁CCTV-8热播电视剧《三体》,该剧根据纪录片《中国想象力》第一季主人公——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三体》改编创作而成。
作为一部科幻剧,《三体》的细节设定做得扎实极了。近期上线的秦始皇,因为操着一口流利陕西话,在社交媒体平台人气骤增,网友直呼:“剧组好会整活,还原的嘞!”
电视剧《三体》
不仅如此,除了陕西话,《三体》剧中还加入了秦腔表演。气势磅礴的人列计算机,像是活过来的秦始皇兵马俑,他们说着方言,唱着秦腔,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包容与吐纳兼具。
电视剧《三体》
秦腔,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成熟于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方言是影视艺术创作所依赖的重要语言资源之一,它让角色更加贴近生活,拉近剧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一字一句的方言背后,这些独特的文化你知道吗?一起跟着影视剧中的他们了解一下!
陕西话历史有多悠久?
一句“撩咋咧”
追溯到甲骨文!
《山河锦绣》中的赵书和,一口浓厚的陕西话让网友直呼“上头!”。跟着电视剧,你是不是也学会了那一句“撩咋咧”?
“撩咋咧”的“撩”是好的意思,这个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表示美好,《诗经》:“佼人僚兮”就是指“美人多么美好啊”。
电视剧《山河锦绣》
陕西方言历史悠久,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开始,关中话被称为雅言。“雅言”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优雅等脱俗之义,娓娓道来还圆润清丽,美妙悦耳。
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比如,陕西方言把“吃”叫“咥”,咥即是古汉语;陕西人喜欢用“娃”,把“小孩”叫做“碎娃”,“碎”就指“小”。对年轻女孩,陕西方言另一个常用说法是“女子”,更显出文雅的文言味道。
一个“咱”字,
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在陕西,有一个字,被使用出了新境界。《装台》中的刁大顺,经常一出口就是:“给咱便宜点”“咱也是这么认为的”......
电视剧《装台》
一个“咱”,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双方都会感觉到亲切得像自己人。女婿介绍丈母娘,说“这就是咱妈!”就显得关系亲得不得了。
“咱”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范畴,将你,我,他都容纳到同一个语境当中。一个“咱”字,推倒了原本分明的边界,也就拉近了距离。
“咱”字最早来自山西的军事用语,意为“我们”,是一种体现男子气概的用语。在戏曲中指代“我”,仅代表个人。还有很多地方,“咱”只包括“我和你”。
馍、锅盔、扯面、
棍棍面、臊子面......
方言里藏着地域特色!
还记得《白鹿原》中,各种吃面的名场面吗?
电视剧《白鹿原》
渭河谷地农耕发达,而农业的重心是小麦。麦子收获了磨成面粉,面粉是陕西人主要的食物原料,所以陕西方言中包含了丰富的面食词汇。
面粉做成饼,陕西话叫“锅盔”,形状又大又厚又圆如锅盖;做成馒头叫“馍”,羊肉泡馍、肉夹馍都体现了陕西人饮食对“馍”的偏爱;而扯面、棍棍面、臊子面、驴蹄子、兔耳朵、荞麦饸饹……等等词汇中则体现出陕西人面食为主的地域特色。
电视剧《装台》
在陕西方言中,有词叫“看忙罢”,意思是媳妇回娘家,这个词反映了陕西的地方文化礼俗,“忙”即收麦子的忙,“罢”即结束,每年6月收麦子农忙结束后,女儿要带着礼品回到娘家看望父母,这是约定俗成的礼数,后来,“看忙罢”也泛指女儿回娘家。
一起再学几句!
没准以后用得上
以上的陕西话,如果你还没听够,不妨跟纪录片《中国话》中的主人公高四海再学几句⬇️
1
“咱今黑间,转九曲之前,咱们一定把这个九曲布置好。”
“黑间”意思是晚上,“黑间饭”也就是晚饭。
2
“你们的忙,你的熬,我都看在眼里。”
“熬”,有劳累的意思,“熬人”就是使人劳累。
3
“一定要把这个事弄好,弄足劲。”
“足劲”有很多意思:好、棒、漂亮,都可以说是足劲。
实在,鲜活,有力量,陕西话早已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融为一体。新的一年,用陕西话祝大家,“撩咋咧!”“弄足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