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刘瀚斌
如何看待自然、如何与自然相处,成为近年来科幻电影着力诠释的主题。比如今年春节电影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和《阿凡达:水之道》,给娱乐化、商业化充斥的电影市场带来些许自然反思意味,不仅给观众带来剧情和视听上的冲击,更构建了深层次的自然哲学观,带动起观众悲天悯人、珍惜自然的情绪,使人主动思考诸如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等宏大命题。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单就电影生态理念的表达而言,《阿凡达:水之道》可谓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上乘之作。不同于《流浪地球2》在讨论人与地球和地球与太阳、月球之间的关系时,以人类视角观察外界,讴歌了人类在地球生存环境被破坏的情况下齐心协力自救的群像,《阿凡达:水之道》提供了一种宇宙外的视角:人类作为潘多拉星球的侵入者引发了不同族群间的纷争。影片对于海洋世界的想象和展现给人巨大的视觉震撼,特别是在萨利一家融入海洋部落的情节中,鳄雀鳝、图鲲、海底植物纷纷出现,让人感受到美不胜收的海洋风景和超乎想象的海底风光。这种观影的独特感受,恰恰是人们对于海洋环境的陌生感所带来的,海底千奇百怪的生物便成了人类眼中的“陌生”生物,让人重新认识和感悟自然世界。
影片的叙事视角凸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隐喻批判。在潘多拉星球上,神秘蔚蓝的深海、奇幻瑰丽的森林、自由浪漫的天空、纳美人的原始生活方式、种群间的相处交流,都让人感觉电影中的星球更像是地球上一个隐藏的原始部落,绝美的自然景象像是“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乐园;而“天空人”的入侵,貌似在寻找新的人类家园,却隐喻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无情破坏。“天空人”出场时全副武装、钢盔铁甲,飞船降落在潘多拉星球时森林一片火海、生物四散奔逃,“天空人”驾船疯狂猎杀图鲲,这些情节都在不自觉中流露出人类控制自然的傲慢和残酷。此时,观众在情感上会主动站在纳美人一方,抵触“天空人”对于原生态的侵犯,这种感受实际就是生态主义逻辑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纠正。
影片内容表现出“自然就是母亲”的象征。片中没有父亲的女孩琪莉,无论在森林部落还是海洋部落,总是呈现出弱势、胆小的状态,但也唯有她总能感受到潘多拉星球母亲“爱娃”的存在,能感受到大地的呼吸和海洋深处的声音。通过和“爱娃”的沟通,琪莉慢慢领悟到,潘多拉是一个生命活体,是每一个生物的星球母亲,拥有思维和智慧,能在沟通中听到生物内心的呼唤,并运用自然的力量保护他们。我们的地球母亲何尝不是这样呢?而地球上又有多少人会像琪莉这样贴心地和地球母亲沟通呢?学会和地球母亲沟通,也许人类就会停止对地球肆意的、破坏性
的利用。再如纳美人长出尾巴,就像没有进化的猴子,但正是这条尾巴能够与自然万物神经相连,成为海底巨鲸图鲲的心灵伙伴。或许,人类也不该忘记自己丢失的“尾巴”。
影片随着情节的推进,不断释放出“自然化人”的美学理念。潘多拉星球上蔚蓝晶莹的天空、郁郁葱葱的草木、清澈见底的溪流、自由自在的鸟兽、神奇悬浮的山脉,一派绮丽风光。随着情节进入海洋部落,影片又似乎变为一部海洋生态的自然纪录片,奇幻瑰丽的海底、聪明友善的海鲸等,展现出完美、静谧、深邃的海洋风情,让人情不自禁陷入生态之美的享受中。这种视听感受,是自然生态美学一次天马行空的展现,强烈地表达了自然美学的核心理念,即从自然万物的美态中萃取灵感,将自然之美化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这正是人类中心主义逐步消解,自然成为“诗意地栖居”载体的一个剪影。
萨利一家迁徙至海洋部落,要融入大海的生活,就必须习得“水之道”。影片中的他们没有像现代人类那样选择造船织网、制造先进设备去捕鱼猎虾,而是学习在海底感受呼吸、与水中神兽伊鲁沟通,这种生物之间心灵沟通的能力,是掌握了高科技的“天空人”远不能及的。在学习和水相处时,水族女儿对萨利子女说:“水之道,海洋给予一切,也剥夺一切,水连接世间万物,从生到死,从黑暗到光明,水之道没有尽头,大海包围着你,也在你心中。”此时电影镜头也在水中上下摇晃,观众也仿佛置身水中,身旁是海水波澜。这种向大自然学习、融入大自然的文化,不正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动体现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