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奉贤华严村“橘米公社”冬捕收获约3吨鱼
起塘分鱼,村里老人年年有鱼
沈思怡
“橘米公社”冬捕现场。 本报记者 李茂君 摄 本报见习记者 沈思怡
“快快快!收网啦!再举高一点,慢慢靠拢。”“起鱼啰,年年有鱼!”前天,奉贤区南桥镇华严村“橘米公社”的鱼塘迎来一年一度的冬捕,村民们身穿捕鱼皮衣,在抽干一半的鱼塘中齐心协力拉着渔网。
伴随阵阵吆喝声,沉甸甸的渔网逐渐靠岸,水面泛起银光,肥美的鲫鱼、草鱼在网中跳跃摆尾。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儿,捕鱼的师傅们与鱼塘边围观的村民满是丰收的喜悦,“今年的鱼养得太好了,又肥又多,过年可以吃全鱼宴了”。
今年是华严村“橘米公社”开展“起塘分鱼”共享活动的第四个年头,此次冬捕总共收获约3吨鱼。被捕捞上来的鱼儿经过分类装筐后被合理分送给户籍在华严村的近1000名老年村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分得2条鳊鱼;90岁以上老人,每人2条鳊鱼和1条草鱼,村里每位老人平均可分得5斤左右的鱼。
事实上,自2020年华严村“橘米公社”成立以来,这座由村集体土地、集体资金、集体劳动打造的村民共享农业公园,每年四季都会给村民带来不少福利。这里有40亩橘园、10亩柿园、15亩枇杷园、20亩鱼塘和200亩稻田。通过农民自己种植、自己采摘,再分发给村里的老人,形成村民共同劳动、共同收获、共同享有的生动局面。
“橘米公社”离不开农村老人们的“土地情结”。今年72岁的村民沈团强说,前些年,华严村曾兴起养鱼养虾,不少村民将土地挖成鱼塘、虾塘,后来,村里推进环境整治,加上村里近七成村民实现签约“上楼”集中居住,鱼塘、虾塘逐渐废弃,重新填埋起来的土地高低不平,长久被闲置;而搬去城里的老人,也无法割舍对田地的感情,盼望能有一方土地耕种丰收。
为盘活土地,2020年起,华严村尝试利用闲置土地建共享农业公园,最开始种了些适合在土丘上生长的果树,随后逐渐开辟出稻田、鱼塘,聘请了一些已流转出土地、但仍愿意干农活的老人来劳作,收获的果实则分发给劳作者与其他村民。公社还会按照全年劳动积分量,进行农业销售成果分配,为劳动的村民发放经济补贴。
如今,一月分活鱼,五月分枇杷,六月分玉米,十一月分大米,十二月分柿子、橘子……十几位60多岁的老人打理着“橘米公社”,唱响播种丰收的“四季歌”。记者了解到,这些老人大多住在离华严村不远的南桥镇上的居民小区里,开着电瓶车回到熟悉的村里“上班”,每干一天就领一天的工资,“我们就是要锻炼身体嘛,农民做惯了,不种地反而不习惯”。
行走在公社里,还可见精心打造的休息厅、会客厅、儿童乐园等公共空间,这让“橘米公社”不只是果园田地,也成为村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逢周末节假日,不少村民会带着小朋友来这里游玩,体验农耕的乐趣。同时,“橘米公社”还会结合果蔬时令举办各类农文旅活动。去年枇杷成熟时,华严村举行了一场枇杷生活节,邀请新老村民走进公社内的大草坪,尝枇杷、看演出、逛市集,感受别样的乡村风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0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