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孙海天
一件白大褂、挎着医药箱,是孙学荣每天的行装。村民们对这个身影都十分熟悉,村里的大小道路都遍布他的足迹。今年51岁的孙学荣是儋州市木棠镇王坊村村委会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他是乡亲们的“大熟人”,也是乡亲们的 “贴心人”。
“只要村民需要,我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家门口。”
来到王坊村卫生室已经14年的孙学荣,并不是本村人。2001年初来王坊村时,村民对孙学荣这位乡村医生并不了解,孙学荣进行随访任务的时候常常会吃闭门羹。
“一开始,进村民的家,他们并不欢迎的,有的村民会说你抽我血拿去卖掉什么的,不愿意配合随访。”群众信任基础薄弱,再加上要负责6个自然村的村民,任务更加艰巨。
“只要他们需要,我第一时间出现在他家门口。” 从陌生到熟悉,从迟疑到信任,孙学荣用一个个暖心的行动将自己与村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次,40岁的村民王二侬来到卫生室量血压,经过测量血压高达180mmHg,由于了解到他经常喝酒、熬夜,现在还出现手脚麻木的情况 ,孙学荣判断可能是脑梗,并建议他去市里的大医院做全面检查。但村民王二侬却以有农活要干为理由不肯去。孙学荣着急万分,他知道这病一旦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后果不堪设想。随后,孙学荣找到他的家人劝说,患者终于同意了转诊到市里。
在转诊途中,孙学荣一路上一直陪护,监测血压。来到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全面检查后,经过住院治疗,终于康复出院。一直到现在王二侬的家人常常说道,王二侬的命是孙医生捡回来的。
做村民的健康“贴心人”
“现在去做随访,不光很顺利,还会有感动。”孙学荣说到:“进到村民家的时候,他们对我特别热情,有时候看到我中午忙着给看病,顾不上吃饭,就邀请我一起吃。我对村民做的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工作,但村民们对我的深情让我感动。”
王坊村委会有6个自然村,总人口有2450多人,常往人口有1450人,村庄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特别是65岁以上人要为他们做体检与建档,疾病筛查。王坊村委会共有200多人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做好建档、随访制度,随时上门为群众服务,得到患者满意。
做随访的时候,孙学荣总是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和留守老人们聊聊天。“会经常跟他们交流,跟他们普及一些健康知识。”对于低保户、特困户等,孙学荣每月也都要重点走访,进行疾病筛查,指导用药。
孙学荣告诉记者:“要做村民的健康贴心人,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随时答疑解惑,让好群众工作,配合国家健康管理工作,这需要综合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儋州市卫健委积极组织村医参加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强化村医业务能力。还鼓励村医参加市级“基层健康杯”全员技能竞赛活动。
“以后在工作中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求学向上,以救死扶伤宗旨,继续为村民服务。” 孙学荣说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