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挺起装备制造业坚实脊梁
讲述人: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数控铣工、特级技师 董礼涛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4日 07版)
工作人员在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工作。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1986年初中毕业后,我进入了哈尔滨汽轮机厂技工学校。三年后毕业参加工作,成为一名铣工。当时,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在我心中却慢慢升腾起一股信念:一定要精益求精,做这个行当里的状元。
为此,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找来专业书籍仔细研读。上班的时候,我会早早来到车间,围着机床边干边琢磨。凭着这股劲儿,我的技艺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首个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董礼涛——汽轮机百万机组主汽阀阀杆键槽加工法”在公司推广。
2009年,公司派我赴德国学习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操作技术。后来,我根据在德国学习期间掌握的新机床特点,自行设计了成套系列化夹具,创造性地制定独特加工方案。必须自立自强,挺起装备制造业的脊梁,经过这件事,我的内心更加坚定。
2010年,一项重任落到了我的肩上,那就是国家西气东输长输管道燃气增压设备国产化重要部件的生产攻关。以前这些设备都依赖进口,而且维护费用十分昂贵。这种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制造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中国人手里。我每天扑在车间里十几个小时,经过数月努力,终于成功实现了整套增压设备重要部件的国产化。
经过多年苦心钻研,我已有120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中。2013年,“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启用。11年来,取得了国家专利40余项,推广创新成果245项,命名操作法3项,创造了巨大效益。
30年来,从一线工人到技能专家,从攻克技术瓶颈到步入行业领先水平,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今后,我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在制造强国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任欢、张胜 本报通讯员 聂雨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