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宋朝士兵为何饿死都不吃小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

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精壮汉子。可以说,这些来自北方的流民,是宋军的主要作战力量。到绍兴末年才过去三十年左右,军队的兵员咋都成了南方人了呢?这跟“绍兴和议”中的一项条款有关。

绍兴和约签定之后,金朝统治者要求南宋当局履行归还“北人之在南者”的条款。宋廷不敢不从命,马上将“海州、泗州、涟水在南百姓”,“根刷过淮北。”后又写信给金朝,“许以所索陕西、河南人次第而遣”。

揭秘宋朝士兵为何饿死都不吃小米

绍兴十四年,高宗、秦桧又“命州县根刷,前后归朝人发还金国,但金人还不满意,于是秦桧又命尽发前后所得大金、契丹及归朝人五万,还于大金。秦桧这样做的目的既是满足金国的要求,更是为了阴谋内弱军势,绝后来归降之心。

此外,高宗、秦桧对于淮水、大散关以北的人民因不堪忍受金统治者的压榨,或因饥荒而冒死南归者,也拒于国门之外。他们下令给宋金交界的地方官吏说:“毋招集流亡,恐致生事”。当时,金国连连灾荒,陕西一带百姓无以食,争西入蜀。

揭秘宋朝士兵为何饿死都不吃小米

但因为秦桧命令,宋庭不敢接纳,以致这些百姓皆散去饿死,其壮者,北人多买为奴婢。赵构和秦桧如此举动,无疑是断绝了宋军精壮兵员来援,导致后来宋军战斗力大减。而且,他们的举动,也让北方的百姓和义军心寒,不敢南来,大大巩固金国的统治,削弱了南宋的边防。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按道理,在北宋和南宋之交,随着大批北方人的南迁,长江流域一带的农民已经开始种植小米。如沅、湘间多山,农家惟植粟,他们的主食与北方人基本相同。在海南岛,所产粳不足於食,乃以薯芋杂粟作粥糜以取饱。南方瑶人耕山为生,以粟、豆、芋魁充粮。

上述记载均说明南方人并不单纯食大米,小米也成为不可替代的主食了,“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所谓民以食为天,小米也是粮食,为何当兵的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你千万别以为这些不吃小米的士兵是因为吃不惯或者出于气节,是不为北方小米折腰,那就大错特错了。

揭秘宋朝士兵为何饿死都不吃小米

王之道说:“吾之将士,比自讲和以来,初无尺寸之劳、毫发之功。二十年间,享其富贵尊荣。……黄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养倍侈,有非言之所能尽者,孰肯披甲胄、冒锋镝、奋不顾身以拘国家之急哉?”在如此奢侈的生活环境中混日子的士兵们,又如何要求他们养成艰苦奋斗的吃小米精神呢?

另外,绍兴二十一年,学者何侗论及当时的军政之弊说:“为将帅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附摩之思绝,市井之习化,而训练之法坏。二十二年间,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原来当兵的一边当兵,还一边做生意,保家卫国和赚钱发财两不误,当真是历史奇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岳飞捷报连连为何被宋高宗召回
...太原,朝廷补给不能跟进,友军不能遵守军令抵达战场,士兵忠诚度不足,竟因为朝廷拖延奖励临阵溃逃,种师中救援太原,粮草不济急于求战,寡不敌众而败,本人战死。此时大宋军队,因宋太祖
2023-10-25 19:42:00
金人紧逼,宋高宗犹豫战和,看一介小兵逆势崛起
...魂穿越时空,来到了“富平之战”战场上死里逃生的宋朝士兵。小说《封侯》中激动人心的情节由此开始。主角陈青在战场上侥幸保命后,便开始在整个西北战场上大显身手。一般来说,大部分北宋
2024-05-04 14:36:00
文官转武将:虞允文的智勇双全改写两宋命运
...来被要求在四川整治军队。他诏令全军进行稽查,对所有士兵按照兵力划分为三级,所有老弱病残的士兵全部解甲归田,淘汰了上万的冗兵冗员。在得到陕西弓箭手的训练手册之后,他按照规制进行
2024-04-20 13:21:00
...踏着前马踩踏坠地,整个军队乱作一团。趁此良机,宋军士兵手执长斧,对着金国骑兵一通砍杀,瞬间将金军先锋部队团灭。初战告捷,韩世忠又乘胜追击,直至将金军追杀到淮河边才罢手。自靖康
2024-07-23 20:52:00
优秀的将领岳飞为何会落得冤死的下场
...争,也打破了此前宋军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传统,使得士兵与将领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诸如岳家军、韩家军、吴家军等半独立军事力量,士兵对将领的效忠大于对朝廷的忠心,长此以往势必会
2023-02-02 14:42:00
金兵撤退后,宋军阵容相当豪华
...将收复中原,直奔辽东,迎接徽宗、钦宗。宋高宗赵构、秦桧只想坐稳江南,不希望武将手握重兵,更不想跟金兵交战。岳飞击退金兵攻势后,赵构连续下发12道圣旨,要求岳飞班师回朝。“岳家
2023-08-21 17:37:00
生擒方腊的猛将不是武松是谁呢
...逐渐对宋朝有利,宋军收复河山的希望很大。但宋高宗和秦桧却在此时开始与金人议和。韩世忠坚决反对议和。他上书皇帝,痛斥秦桧误国。韩世忠还试图劫杀金国使者,以破坏和议。但他最终也没
2024-10-21 12:50:00
岳飞身陷囹圄,韩世忠为何不想办法救他
...的年龄,比岳飞大了十四岁,在岳飞还只是宋军的一名小士兵的时候,韩世忠已经是名声赫赫的统领了。在“中兴四将”中,韩世忠就是资历最老,功勋最大的那一个。被迫远离朝政韩世忠一向主张
2024-05-18 15:47:00
爱国反误国的主战派张浚,隆兴北伐导致四万多人阵亡
...土,培养人才,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挑选好良将.训练好士兵,准备好武器装备,积累好粮食,十年以后再等待机会北伐。等国富民强了,战争主动权就掌握在宋朝手上,和不忘战,为北伐打好基础
2023-01-14 10: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