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秋时节,贵定县德新镇处处弥漫着刺梨的清香,各基地的刺梨陆续迎来丰收。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刺梨挂满枝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采收的身影。他们动作娴熟地将刺梨摘下、装袋。
刺梨丰收航拍。
在这丰收的景象中,晓丰村的刺梨收购点格外热闹。每天下午五点,当夕阳为村庄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村党支部书记金海带领“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准时出现在收购点,开始每晚的志愿服务。
村委会前的空地上,一筐筐金黄刺梨整齐排列,农户们骑着三轮车、推着小推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天天在这儿忙到黑,帮我们搬、帮我们秤!”一位正在排队等候的种植户笑着说道。
刺梨装箱。
为应对刺梨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德新镇通过强化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积极为农户联系山王果公司统一收购。产销对接模式有效保证了刺梨销路,节约了群众售卖的时间和成本,让农户更能专心于种植生产。
晓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村干部和网格员化身志愿服务队,每晚五点至九点坚守一线。“大家种果也非常辛苦,我们的任务就是服务到家。”晓丰村党支部书记金海说,“一方面是仔细甄别果品,保障收购品质;另一方面是组织好现场,让大家都能安心、顺利地完成交易。”
村党支部书记金海带领党员志愿者帮助群众搬运刺梨。
光明村基地采用计件工资制,每斤4毛,手脚麻利的工人一天可获可观收入;晓丰村基地则按日薪制支付,务工群众每天约有100元收入,吸引不少周边农户前来务工。采摘工人兰大芬戴着厚实手套,一边麻利地将刺梨揽入筐中,一边笑着说:“在这干活挺好的,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像她一样,很多村民在采收季通过刺梨务工获得了稳定收入。
党员志愿者帮助群众搬运刺梨。
晓丰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晚帮助群众开展分拣、装车。
晓丰村的刺梨产业从2015年开始起步,村党支部结合全村面广土少、荒山荒坡较多的实际,积极引进刺梨种植项目,动员党员带头种植,带领群众共同发展。据悉,晓丰村今年刺梨种植面积约1000亩,亩产700斤左右。昔日山林里的“山果果”真正变成了群众增收的“金果果”,不仅让果农增收,还带动周边农户到基地务工,实现了刺梨产业和群众就业“双丰收”。
通讯员 陈顺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