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伯乐”卖马
相马育马驯马,摸透马脾气,也做活了马生意
遇到一匹好马,张文杰总是爱不释手。
<马术盛行,如何挑选骑乘马?请扫码观看视频。“这匹马被婚庆公司租去拍照了,一会儿有专车来拉。”张文杰细细梳理着一匹白马的鬃毛,享受着这温情时刻。
张文杰是平原县王凤楼镇潘庄村党支部书记,有30多年养马经验。“现在共存栏30余匹马,只不过大多数被租去了。”他说,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伴随着马术等项目进入体验高峰期,这些马也变得越来越“抢手”。
相马买马
走遍各地
张文杰是名70后,土生土长的潘庄村人。在他儿时记忆里,马是用来拉车做农活的。20世纪90年代初,张文杰正式研究起马的养殖繁育与销售,成为一名“马倌”,“地多的家庭,很需要马来干活,所以当时‘马倌’们的日子都不难过。”
近些年,随着土地机械化的逐渐推进,重型马的市场前景越来越渺茫,很多“马倌”纷纷退出市场。年轻的张文杰爱观察,也善动脑子,他很快发现了另一商机——受外来文化的熏陶,城里涌现出一批马术爱好者,有些景区也顺势推出文旅体验项目。
“养殖繁育一批适合骑乘的马!”他决定。带着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张文杰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寻马”之旅。
要买到一匹性格和品相俱佳的骑乘马并不容易,往往要辗转全国多地,空手而归也是常事。“回想当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爱马,马早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站在马厩,张文杰感慨道,“你看现在我的这些马,有汗血、纯血、冷血,可以说,不论消费者买或租,任何需求我几乎都能满足。”
驯马卖马
“伯乐”有头脑
驯马有道,让骑乘马真正在平原“安了家”。“根据消费者需求,我能在3至5天内将马驯到满意的状态。”多年过去,张文杰也由毛头小伙成长为资深专家,“马倌”完成了向“伯乐”的转型。
市场发展一如张文杰当初预想的那样蓬勃,据了解,除租马的电话天天没断过,从过完年到现在,他已经卖出去了十几匹,也顺利与齐河、济南的两家马术俱乐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北到保定,南到黄山,西至陇南,几乎都有我的‘马友’,除了生意往来,我们也经常一起探讨经验技术。”张文杰笑道,这么多年市场能顺利打开,归根结底离不开“诚信”两个字。
一匹适合骑乘的马,年龄往往在3岁至15岁之间,价格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养马不是笔小投资。“马和人一样,性格各不相同,智力、体力也有悬殊。”张文杰说,卖出一匹马前,他会将它的优劣势充分分析给客户,尽量让他们全面了解后再作决定。
用张文杰的话说,“马有转缰之灾”,这种动物最容易因环境变化生病。因此,每一笔订单,他尽全力做好售(租)后服务,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提供救治方案。
养马育马
“蛋糕”做大
从相马买马,到养殖繁育,都需要较多经验技术支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杰不止一次想过以“马产业”探索集体增收之道,但仍面临很多堵点。眼下,如何让这块“蛋糕”做大,他有自己的探索。
“全村有九成村民定期到我这来拉马粪,每年他们从我这里拉走的马粪,能满足200多亩地一年的需求。”张文杰发现,相较于其他有机肥,马粪含有机质多,更有助于改善地力。而本村合作社种植作物余下的秸秆,是养马所需的好饲料,种养循环的模式在潘庄村已全面铺开。
最近,他也正在考察场地,打算就近发展马术项目。张文杰期待的是,有朝一日项目建成,能带动本地的文旅发展,并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