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王晓玲:航天是我一辈子奋斗的事业
终有一天,中国会站上航天最高舞台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王晓玲。 对于每一位航天人来说,2022年,都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随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终于迎来三舱“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的重大时刻。从“一”到“L”,再到“T”,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变形记”,也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进的印记。
记者郭春雨李岩松
“对我而言,2022年最大的收获,一是见证和参与到空间站建成;二是我儿子研究生毕业。”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王晓玲笑着告诉记者,“总结今年的关键词,就是‘圆满’。”
“2022年我基本上是连续出差的状态,2023年估计会更忙。”王晓玲说,2023年的航天任务依然很重,自己还是会持续出差状态,“明年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都有相应的任务需要完成,对我而言,随时准备出发,哪里需要去哪里。”
追梦太空,从“太空大国”走向“太空强国”,王晓玲和同事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计划,空间站建成后,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开展更加深入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宇宙空间探索。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入全球合作新时代,或将有不同国家的航天员和科学项目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让中国空间站的科学技术成果造福全人类。
航天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圆满成功的背后,倾注着许许多多航天人的努力和汗水。
老家潍坊,从一位普通的科研人员成长为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王晓玲结缘于航天,实际上是“误打误撞”。
“高考的时候,我对未来也很迷茫。我的数学老师苑振谦为了就业考虑,推荐我报考西北工业大学的自动化专业。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三航’院校的优秀代表,为航空、航天、航海输送了大量人才。从此我跟航天有了千丝万缕联系。”王晓玲说,成长过程中,自己一直很幸运,一直遇到好老师,在自己迷茫时,为自己调整方向。
“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军人,想要去部队穿军装,但这个梦想一直没实现,就想着去个跟部队沾边的地方。于是就到了航天科技集团,进行航天软件的开发和测评。”王晓玲说,有人曾经问过自己,“干航天,女同志会不会不如男同志合适?”
“航天工作,没什么性别区分。尤其是我们做控制系统研发的,不分性别,只要是能力达标都可以做。长五系列火箭的技术攻关点很多,而我们团队里优秀的女同志也很多,有很多特别优秀的主任设计师都是女同志。”王晓玲说,电缆线几十公斤,女同志跟男同志一样,都是自己动手搬,“我们这里都是‘女汉子’,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女同志跟男同志都一样。”
经历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攻克了科研攻关的高难度,王晓玲觉得,航天是值得一辈子骄傲和投入的工作,“航天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从事越久,我越觉得这份事业值得我付出、奋斗。”
正是所有中国航天人的忘我和投入,才创造了中国航天一个个历史性瞬间:从神舟一号一飞冲天到神舟五号让国人圆梦太空,从首次出舱行走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到空间站建造19个月11次发射的“中国速度”……
中国航天,用速度和实力,书写着中国航天奋起直追、勇攀高峰的不懈追求与实践,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的韧劲与实力。
“目前我们的航天实力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但我们能够正视这些差距,哪里不足就去追平哪里。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人会站上航天领域最高的舞台。”王晓玲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