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5 21: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273年,蒙古军围困襄阳已达三年之久,南宋倾全国之力救援,也无法解襄阳之围。

与此同时,蒙古统治下的山东河北等地也是天灾不断,百姓终年颗粒无收,造成时局动荡。

就在这时,南宋的左丞相江万里向宋度宗赵禥呈上了一份《海道趋燕之策》,想以此解决蒙古围困襄阳的困境。

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

江万里在呈给宋度宗的《海道趋燕之策》中说道:“襄阳之围,已逾三载。国家存亡,系于襄、樊二城。陛下对此不可不察。今蒙军疲敝,我军师老。值此危难之时,陛下当鼎制革新,图谋进取,以保东南太平。

臣闻,自蒙古围城以来,中原大地,蝗旱之灾不断。两河,山东,山西之蒙军,多聚集于襄阳城下。蒙古于黄河两岸,统治动荡。此乃我朝自救之机也。

论步骑之战,非我军之长,然江海水师,扬帆疾进,破敌水上,乃我军之利。今蒙古两河、山东诸军南下,我朝当以重兵由海道直趋蓟州(天津),攻打燕京(北京)等地,进而威胁蒙古都城开平。

围城襄阳蒙军获知我军由海道北上,必舍襄阳而回师以援燕京。如此,则襄阳之围可解,我朝之患可除。此避实击虚之策,望陛下纳之。”

在宋度宗收到江万里这份《海道趋燕之策》的第二天,江万里的这个策略被拿到朝堂上当庭议论。

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

朝会上,对于江万里的策略,大部分人虽然不懂军事,但是也觉得此计可行。再不济,就算证明一下这条计策不可行,对于南宋朝廷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而这时,宋度宗把决定权交给了自己的老师贾似道。

听完江万里的策略,贾似道对宋度宗说道:“臣以为,此计可解襄阳之围。”

然而,就在众人准备附议之时,贾似道却又话锋一转,说出了让人不能理解的后半句:“此策虽是良谋,然此策绝不可行!”

贾似道这么一说,不光江万里等人不能理解,就连大殿之上的宋度宗都不知道贾似道想干什么。

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

对于贾似道奇怪言语,宋度宗开口问道:“此计既能解襄阳之围,为何此策又不可行?师相此言何意?”

谁曾想,贾似道却在朝堂上反问道:“蒙军围困襄阳三年之久,却一直处于围而不攻之状。陛下可知为何?诸位可知为何?”

然而,宋度宗本就属于一个智商低而又没耐心的人,对于贾似道如此吊胃口的言语,很是不满。不免在朝堂上催促道:“襄阳之事,师相请尽言无妨。关于此策不可行缘由,还请师相解惑于诸位。”

听到宋度宗这么一说,贾似道也不再卖关子了。随后说道:“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实乃蒙廷无全力南征之决心。今蒙古西北诸藩,与忽必烈嫌隙日深。为此,蒙古西北不安已久。而今蒙廷之上,对于大举南征我朝,反对者甚众。当下,忽必烈全凭大汗之威强围襄阳。

现今,蒙军围城襄阳已逾三载,十万之师,劳而无功;蒙境之内,天灾频繁,军民怨声四起,反对之声,不绝于朝堂,此忽必烈之窘境也。如若此时,我朝由海道以重兵攻打燕、蓟之地,虽可解眼下襄阳之围,然以长久计,实有挑起战端之嫌,给蒙廷全力南征以口实。

故而北趋燕、蓟,此忽必烈之乐见,而我朝之遗患也。臣以为,襄、樊二城,若能再固守一年半载,忽必烈必于重压之下,接受我朝修好之意,退襄阳之军。”

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

战争到了此刻,贾似道还是寄希望能与蒙古讲和。只是贾似道可曾想过,在蒙古崛起的这半个多世纪里,通过与蒙古讲和而求得生存的那些政权,此时在地图上是否还能找到他们的影子。

但此时的宋度宗却没有考虑这么多,在贾似道说完之后,欣喜的说道:“还是师相谋事周全,若非师相所言,朕几为此计所误。”

听到朝堂上的一君一臣说出这样的话,提出这个策略的左丞相江万里,心已经彻底的凉了。

但是,此时的朝堂之上,也不乏深明大义,看透时局之人。

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

只见此时起居郎王应麟毫不掩饰,愤愤然说道:“国家所恃者,无非大江而已。而襄、樊二城,为我朝喉舌,救援之事,刻不容缓。朝廷若从容如平日,失此军机,日后岂能自安。”

贾似道听完王应麟的话,怒声说道:“书生意气,岂知军国大事。战和之事,又岂是你所能妄言!”

贾似道既然如此说话,王应麟也就不打算再和贾似道客气。随后,王应麟抱着针锋相对的语气,当堂顶撞贾似道:“我只知道国家危难之时,当徐图救援,以护国门。而不是畏敌如虎,一味妄图与敌军献媚言和。”

王应麟这一说,顿时让贾似道的老脸挂不住了。多年来,还没有谁敢在朝堂之上当众顶撞他。随即怒斥道:“朝堂之上,咆哮无状,如此不识大体之人,岂能安立于朝堂之上。”

此时,已经豁出去的王应麟再次针锋相对的言道:“在下能否立于朝堂,不劳贾相费心。我所痛心者,非为我不能安立于朝堂之上,实忧长此以往,贾相能否安立于朝堂,诸位大人能否安立于朝堂,赵氏社稷能否长存于天地之间。”

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语,这王应麟也应该是气疯了。只是这话一说,王应麟也没打算在这朝堂上混了。在宋度宗和贾似道还没开口之前,王应麟于众臣的观望中,摘下了头顶的官帽。

在同僚们同情的目光中,王应麟向宋度宗言道:“臣一时激愤,口不择言,生出大逆不道之言。本唯有一死方能赎罪。然我大宋立国三百余年,有士人不以言获罪之说。但臣也自知不能再列席于朝堂之上。今以待罪之身,向陛下请辞,望陛下宽释。”

宋度宗听完,看了贾似道一眼。只是此时的贾似道板着个脸,一言不发。在思考片刻之后,宋度宗嘴里吐出了“准奏”二字,作为朝堂之争的结语。

蒙古十万之师,围襄阳而不攻,非为襄阳城不可破

王应麟听完,叩首拜谢。在环视了一眼整个朝堂之后,王应麟黯然离去。两天之后,左丞相江万里辞相外出的申请也得到了宋度宗的批复。

在江万里和王应麟离开的三年后,蒙古军攻破襄阳;四年后,蒙古军从襄阳出发,历时两年,攻陷南宋的都城临安。而此时的江万里,贾似道,宋度宗都已去世。

而王应麟却活到了公元1296年。

在南宋灭亡后的二十年里,王应麟看尽历史兴衰,世事浮沉,专注著书二十年,留下《困学纪闻》、《三字经》等传世名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0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蒙战争中,钓鱼城之战对南宋的延续至关重要
...屠了两次城。中线战场的情况,起初也不好。蒙古军连破襄阳、随州、郢州、荆门、枣阳等军事重镇,轻轻松松就杀到长江岸边。但非常幸运的是,这时候孟珙挺身而出,在江陵挫败蒙古水军,打断
2023-10-26 15:24:00
此人向元朝皇帝献出妙计,致使南宋彻底灭亡
...如死灰,前途一片灰暗。刘整建议元朝“欲灭南宋,先取襄阳”1262年,刘整带领3万大军驻守四川泸州,负责抵御北方的蒙古军南侵。此时的他,在连续四年里被同僚排挤,前途渺茫。他曾三
2024-01-29 21:31:00
襄阳之战,两大帝国的生死对决,蒙古人在战争中收获了空前的胜利
...汉水在惨淡的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白光,冰冷而凄厉。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站在襄阳城的角楼之上,双目血红地遥望着汉水北岸———那里,是即将被战火吞噬的樊城。笨拙而沉重的攻
2023-01-17 16:53:00
他是金庸小说中郭靖的原型,元兵围襄阳六年,他与蒙元相持6年
...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他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守护襄阳城这个保家卫国的事业,最后明知襄阳不可守,却仍旧坚持大义,以身殉国,为了理想而死,死而无憾。在历史上,有一个人堪称郭靖的
2023-02-04 21:46:00
20多万蒙古军的期围攻襄阳城,孤立的襄阳,为何能坚守6年?
...次是蒙哥攻宋;最后一次就是忽必烈灭宋之战。实际上,襄阳城在第一次宋蒙战争时,已经被蒙古大军攻占过一次。不过,正是由于这次丢失襄阳城的经验,当忽必烈派大军攻打襄阳时,才让宋军有
2023-02-12 19:22:00
盘点中国历史上九大兵家必争之地
...后来,汉高祖刘邦,也正是由汉中起兵,东出而得天下。襄阳,襄阳号称“华夏第一城”,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襄阳东面有大别山脉和桐柏山脉,在东面有淮河,西面有秦岭山脉,在
2023-01-17 20:17:00
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从公元123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前后历时长达38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为了争夺这个兵家的必争
2023-03-14 11:10:00
...,南宋彻底亡国。可以说,在南宋和蒙古的诸多战争中,襄阳之战是最为关键的一战,它直接决定了南宋的生死存亡。襄阳有襄阳城和樊城两个重城,二城隔江相望,中间有浮桥相通,形成了一套坚
2023-10-24 16:49:00
忠心的他苦守襄阳多年最终却投降,原因令人唏嘘
他是南宋时期的名将,他曾经死守襄阳,他曾经誓死报效自己的国家,他曾经是百姓爱戴的一位将军,但是后来在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投降以后的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亲自率领着蒙古人进攻宋朝,他就
2023-05-17 18: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