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常言道:上帝造人时都是公平了,赋予你一样东西,必定要拿走另一样东西;早先多给了什么,往后还是会悉数收回。因此世人不必感叹命运不公,而要时时感恩现下拥有的一切。可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上帝是偏爱某些人的——这类人不但有天才的大脑、显赫的家世、健康的体魄,还具有高尚的灵魂。他们仿佛是夜幕中最耀眼的那几颗星星,以自己的光辉照亮漫漫长夜。
被称作“兵工之父”的俞大维先生,就是这样耀眼的存在。纵览他的一生,既如西方科学那样严密精良、一丝不苟,又如东方典籍一般温厚纯良、沁人心脾。他在个人人生中的追求、以及在救国救民道路上的求索,皆是完满且令人震撼的。
俞大维出生于一个显贵的家庭,他的父母、兄弟、表亲、包括周边人的婚姻对象,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他的家族中包含着曾国藩、俞明颐、蒋经国、傅斯年、陈寅格等人,随便说几个名字,在中国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就连俞大维的儿子也娶了蒋经国的千金。有如此良好的基因,再加上成长于“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俞大维的起点自然也比普通人高了好几个台阶。
俞大维在学习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毫不夸张,学习对他而言甚至比玩儿还简单。俞大维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中国传统名著都可信手拈来,能背能诵;十六岁考入复旦大学后,他兼修经济学和德语,均以优异成绩毕业;而后他又远赴美国、德国高等学府进修数理逻辑、物理和哲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俞大维不仅做到专精课业,还涉猎广泛:他自学乐谱、梵文,精通音律和禅学;出于报国、救国的考量,他甚至开始研究弹道学,并在这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连清华大学的校长罗家轮都感叹,他就是一个触手成春的天才!
作为一个有家世、有天赋、有能力的天之骄子,俞大维本可以以最轻松自在、最惬意曼妙的方式度过一生。但处于20世纪30年代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深知祖国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他无法逍遥地过个人的幸福人生,而置自己的家国于不顾。于是,俞大维果断推翻陈列在自己眼前的、诸多诱人的可能性,将“中国人”这一身份放在第一位。
1929年,俞大维学成回国,他经由陈仪的推荐担任军政部参事,并于1933年正式出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从一个纯粹的学者,到成为一名政客、官员,他的身份转变之间不可不谓有着巨大的鸿沟,可俞大维切换丝滑,毫无困难。也是在这段时期,他与蒋介石相知、相敬、相惜——蒋对俞大维十分放心,将大小事务都交由俞处理,且从不过问;而俞大维也感念蒋的知遇之恩,一生效忠于他。
在做兵工署长的那些年,俞大维研制了适合中国人作战特色的军备,包括中正式步枪、民24机枪等,为抗日作战备足了军火;他设立多家研究所,并亲身传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弹道人才;他还身体力行推动成本会计制度的普及,将整个中国工业的水准提高了一大截——俞大维的工作不是简单地解决那些看得见的燃眉之急,还是系统地、表里兼修地打造一个体系,为后世的发展铺陈良好的地基。
1993年,俞大维于台北逝世,享年96岁。回顾他的人生,任何人都要惊叹、佩服。他本是一个融贯中西的学者,但为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又义无反顾地从政,成为一名统领军工的将军。他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