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有一种模范叫双拥
覃葙颖
耳熟能详的《十里送红军》、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入队入团经验……不管是在年幼无知的童年时期,亦或是在努力奋斗的青春期,我从小就感受到了“双拥”教育的熏陶,并在心里种下一颗红色文化的种子。
我的家乡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很小,可是我的家乡也很伟大,它孕育出了许许多多令我们后人骄傲的英雄儿女。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里。在张爱萍将军为之题书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4296名中外烈士的英名,其中,有一名来自我的家乡广西河池的伟大抗日航空英雄——黄莺。
1927年5月,黄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广西省立第十一中学,也就是现在的河池高中。他的写作能力很强,每个学期总有2篇作文能获得老师的“贴堂”表彰。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在水急河段练习逆水游泳的看法,他说:“人的一生,多是不如意,十常八九,而且是顺境易处,逆境难熬。在江中游泳,不但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炼坚强的意志。不敢迎难而上,怎能战胜骇浪惊涛。”
黄莺毕业后,原本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的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但是,也许是受到了时代的感染和爱国情怀的熏陶,他最终投笔从戎,进入了一所航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黄莺毅然随军出征。次年的2月28日,9架日机侵犯襄樊,黄莺随第七中队队长吕天龙升空拦击,英勇作战,敌机仓皇投弹后逃离,这是黄莺在抗战中初露头角。在此后的战争中,他不断取得胜利,并荣获了三星星序奖章。
1938年7月18日的黎明,22架敌机分批空袭南昌,我军空军战士们闻讯前往支援,投入激烈的战斗中。在激战中,黄莺舍身赴援,击伤敌机1架,为被包围的苏联空军志愿队领队巴比洛夫上校解了围,但上层7架敌机立即向黄莺包围,黄莺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敌机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黄莺牺牲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黄莺题了一幅“求仁得仁”的挽联,并追授其为空军中尉。
黄莺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太平盛世,他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以及对人民深深的爱,让“双拥”精神在那个残酷的时代早早地体现出来,并且熠熠生辉。
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我必定会牢牢记住: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军人,都来自于我们之中,也牢牢的护住了我们,我们军民血脉相连!
陈勤原是河池市金城江区的个体户。他在河池是个传奇,他从国企辞职,从修轮胎起步,办加油站发家,办动物园亏损百万身家,到做园林生意慢慢还债,一生沉浮,但拥军之情却从来没变。
多年来,陈勤一家拥军拿出的财物折合30多万元,送的东西有电视机、空调、树苗等等,新兵来了去慰问,老兵退伍了送皮鞋……只要部队有需要,就尽力帮一把。他把部队子弟兵当成自己的亲人,一直在驻金城江区各部队间进行慰问、交流,成了驻金官兵的贴心人。即使在他个人生活举步维艰、负债累累的困难时期,一分钱都想掰成两半,但陈勤还要拥军,妻子兰月清不拦,反而爽快给钱,儿子陈方也跟随父母到军营不下50次。
陈勤一家只是众多双拥典型之一。河池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宣传教育,全力打造全民拥军的良好环境,激发军民共创双拥模范城的浓厚氛围。
陈勤一家的拥军故事令人感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永远铭记“双拥”精神,并把它发扬开来、弘扬下去,坚定信仰,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