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因为有爱 所以无碍
世界以痛亲吻 他却报以高歌
小杨成为残疾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辽宁第一人
10月25日,本是一个平凡的秋日,但一场生命接力正悄然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紧张地进行着。
上午9时,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伴随分离机“嗡嗡嗡”地低鸣运转,殷红的血液不断从小杨的身体里汩汩流出,并通过分离机循环不断地提取干细胞。由于患者体重较大,小杨经过两天的采集才最终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随后,伴随着救护车紧迫的鸣笛声,承载着37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保温箱,带着小杨满满的爱心和浓浓善意,疾驰而去。远方,一位血液疾病患者正翘首期盼,在焦急和期许中等待“生命火种”的到来,等待一个延续生命的机会。
这次捐献的完成,让小杨成为了辽宁省第31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小杨也是辽宁省第一例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残疾人。
虽然身躯不完美,内心却从不缺爱
小杨是一位90后,也是一位残疾人。他决定捐献的初衷很简单也很单纯,那就是源于对生命历程最真实的感触、感悟和最深沉的敬畏、尊重。
小杨说,由于出生时遭遇难产,所以不幸落下了肢体残疾。“但父母从来没有放弃,从我记事儿起,记忆里就是爸爸妈妈带我四处奔波求医。虽然最终没有得到一个期望的结果,但是一路上却收获了满满的关心和爱护。”每每想起家人坚持为他治病的焦灼和期待、求医路上亲朋好友的关怀帮助,以及医院里那些身残志坚的“病友”给予的无形力量,都让小杨对病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情,也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体会。
“从我上学开始到大学毕业,身边的老师、同学不但没有对我另眼相看,甚至还给予了我热心的帮助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让我感到被帮助的温暖和被呵护的幸福。”小杨笑着说。
执着的善念,换来希望的回响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小杨来到阜新市新邱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2016年,小杨第一次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当时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别人生命,我便毫不犹豫地在献血时留了一份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今年8月28日,是小杨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我正在为一位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件时,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说我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小杨回忆说:“当时我几乎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一秒钟都没犹豫就同意配型。”后来,在接到高分辨通知单后,小杨激动极了:“能给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很有意义,只要能匹配得上,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尽全力配合救人。”
凡人播撒善意,点滴微光汇聚成炬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等恶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措施。
对于这次捐献,小杨十分重视。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就开始积极调理身体,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科学锻炼。由于准备充分,小杨体检一次就通过了,这让小杨的心情更加坚定也更加澎湃,“感觉自己离救人成功又近了一步。”
由于小杨身体情况特殊,身边不少人也表达了关心和担忧。“体检结果没问题,我自己又年轻力壮。”而家人对小杨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非常支持和鼓励,“家里人说,在我成长的路上,收获过很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那么在我有机会、有能力报答的时候,就应该将这份善意播撒出去,传播得更远,惠及到更多人。”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小杨还亲笔给受捐者写下了一封信:“能和你相遇是我的幸运,让我的人生经历又多了一段美好的回忆。祝你早日康复,健康幸福一生。”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份朴实的情感,格外让人感动。
因为有爱,所以无碍,奉献救人,无损健康。小杨这种爱心善举和博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为更多挣扎在生命线上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苏慧婷
受访者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