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小秸秆大考题:
不能“一烧了之”,如何“点草成金”?
■记者 陆英杰 图片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金秋时节,嘉禾大地金色稻田一望无垠,散发出丰收的芳香。嘉兴一直是“浙北粮仓”,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约为232万亩,预计秸秆可收集量达100多万吨。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一般来说,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下的部分都可以被称为秸秆。
小秸秆,大考题。早在2016年,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这是省内首部针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此后,嘉兴基本消除了露天焚烧秸秆现象。
但是禁烧之后,一些种粮大户反映,不能烧,只靠自身去收储,增加不少负担,只能简单打碎后还田利用,但是秸秆还田,易导致秸秆携带的害虫卵返回土壤,加重病虫害发生率。“近几年,病虫害一年比一年厉害。”秀洲区新塍镇种粮大户杨颖烽说。
然而症结在于,目前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亟须加大离田利用方式的研发和推广。
那收获后留下的秸秆,怎样才能不成为“甜蜜的负担”?近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如何将一根秸秆做成环保、增收“两头甜”的产业。
破解难题: 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
“突突突……”在平湖独山港镇周圩村,村民老刘家的农田里,搂草机将四散的水稻秸秆围聚归拢,秸秆打捆机张开大嘴,吞进吐出,一个个断面整齐的圆柱形草捆随即被压实打包成型。只用一个小时,9亩水稻秸秆便收完了,草捆错落有致地码放着,从远处看就像一座座小山,很是壮观。
老刘种了大半辈子地,以前没少为遗留在地里的秸秆犯愁。一家一户打捆清运效率低,费劲又耗时。“没禁烧以前,索性一烧了之,禁烧之后,这些秸秆大都还田,现在收储公司直接打捆拉走了,我们既省去了劳力,每亩地还能节省30元左右的机械粉碎费。”说罢,老刘朝边上等着的货车招了招手,示意来装草捆。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想再利用,上岸是前提。平湖市农业生态能源站站长燕燕介绍,平湖水稻、大麦、小麦呈规模化种植,同时,秸秆收储有了补助,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秸秆离田利用相应补助政策,打捆离田补助为30元至60元每亩不等。这为推动秸秆收集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秸秆上岸,废物变资源,如何保障秸秆稳定供给?平湖专门培育了平湖亿家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平湖志诚粮油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秸秆机械化捆扎和收储服务,并在收储后销售给有需求的企业,形成了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产业体系,实现农作物秸秆“收、储、存、运、销”一条龙服务网络。
“目前,平湖的秸秆年均捆扎面积达10万亩,秸秆商品化外销量达2万吨每年,秸秆离田利用实现年节本增收共515.62万元。”燕燕说,在收储方面也在跟进,光在独山港镇,就有一个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中心,可堆放秸秆约2万包,折合3000吨,为秸秆的再利用提供了周转场地。
“过去一烧了之,后来想烧不敢烧,如今不舍得烧。”老刘见证了村民对秸秆的态度之变。
变废为宝: 探索秸秆利用新路径
走进南湖区新丰镇镇北村的嘉兴圣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机器“轰隆隆”作响,一捆捆秸秆被送上传送带,经过破碎、烘干后,出来的是秸秆颗粒。
“这是我们庄稼地里‘种’出的煤炭,将秸秆加工粉碎之后,生产生物质压块燃料,再卖给热电厂,可代替煤炭在锅炉中直接燃烧进行发电或供热。”嘉兴圣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林说。
“现在是旺季,生产计划一直排到了过年期间。”杨建林告诉记者,秸秆颗粒不愁销,他算了笔账,“我们年产销量在4000吨,这些颗粒可以卖到300多元一吨,薄利多销,仍有利可图。”
离圣世生物能源公司不远,在新丰镇竹林村还有一家秸秆肥料厂——嘉兴市归源农业有限公司。记者在这家企业厂区看到,成捆的秸秆正在进行粉碎处理,一些粉碎后的秸秆集中堆放腐熟发酵,旁边是一个巨大发酵罐。
“我们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加工后,制成营养土,可用于种子育苗、花卉盆栽等,有利于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企业负责人席加华如此介绍说。
席加华抓起一把营养土,指着说道,企业生产的秸秆肥料一部分做成大田肥料,一部分精加工后制成营养土,企业年产有机肥3000吨。“我们生产的营养土在淘宝上很受欢迎,16元一大包走批发,一吨可以卖到1000元左右。”
目前,嘉兴大力扶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项目,因地制宜探索“草变肥”等综合利用模式。
“如今秸秆产业化应用变废为宝,成了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好产业,实现了包袱变成财富。”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副处长周澜雯笑着说道。2022年,全市秸秆收集量近10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97%,嘉兴的这一利用率已连续7年保持95%以上。
点草成金: 串起秸秆绿色产业链
小秸秆,大能量。除了做肥料,秸秆还能衍生很多产业,用秸秆种蘑菇。一根不起眼的稻草,摇身一变成为蘑菇种植的基料,随后被制成有机肥,为水稻、蔬菜生长提供肥料,这样的变废为宝“循环之旅”,就发生在桐乡市石门镇。
“这个富民兴村的想法是倒逼出来的。”石门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秸秆利用发展历程。石门镇是农业大镇,稻田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垃圾的处理一向是令人头痛的问题,焚烧或排入河中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经多次调研论证,2020年,以桐乡市全国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创建为契机,投资168万元建设全营养水稻育秧基质项目,以消化巨量的农作物秸秆。
引进有机废弃物再生系统设备,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及菌菇渣等原料生产有机肥,既满足农作物生长养分需求,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的使用。
如今,在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稻草秸秆和鸡粪、油菜籽粕等合制成的食用菌培养基质,与菌种一起铺在栽培床架上,长出一个个可爱的双孢蘑菇。
“项目建成后,一年利用秸秆3000吨、菌菇渣300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年生产育秧基质500吨,节省成本20万元;年生产有机肥3000吨,减少化肥用量75吨,蘑菇生产批次由一年6次提升至9次,产值可达2700万元,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还无污染。
“这样一来,不仅农业废弃物有了去处,我们的稻米和菌菇也因减少化肥用量,品质更好了。”石门镇相关负责人说。
秸秆既有很大的潜力,也有不少的烦恼,用好秸秆是一个长期考验。“秸秆用途广泛,用好秸秆意义重大,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辐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嘉兴市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站农艺师任佳佳说,秸秆既关乎生产,又关乎生活和生态,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可以形成高效产业,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做好秸秆禁烧的后半篇文章
■记者 杨永昌
当下,嘉兴的农村充满着丰收的喜悦,沉甸甸的稻穗殷实着农民的口袋,但收获过后的大量秸秆成为他们心中的负担。据了解,全市今年预计秸秆可收集量达100多万吨,对秸秆的处理虽已经从过去的一味禁烧,到如今的鼓励还田利用,但一旦处理不干净,田间病虫害增加的成本,却让政策难抵人心。所以,探索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秸秆综合利用之路,需要“疏通”多方面要素。
所谓“疏”,要让农民有利可图。对农民来说,不管是科学还田还是离田利用,农作物秸秆始终都是一个“生态包袱”,而如何将其转变为农民心中认同的“绿色财富”,嘉兴已有成功实践。在平湖市,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产业体系。专业合作社在回收农民田地里的秸秆时,不仅用高效的秸秆打捆服务减轻农户自处理负担,节省了农户此前每亩地30元左右的机械粉碎费,还在打捆离田后给予农户30元至60元每亩不等的补贴。在“过去不敢烧,现在不舍得烧”的观念转变中,近年来,嘉兴全市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达9000余万元。其次,对一些不具备离田利用条件的农户,政府也要探索对有关农机的购置补贴,加大科学还田的技术指导和奖励力度,让秸秆处理这个触及农民利益的复杂工程更加契合人心。
所谓“通”,要让秸秆有处可去。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应该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的有力举措,绝不可因为利用不当,再次成为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如今,农作物秸秆除了可以做成肥料、饲料,还能够用来制作燃料、培育种植食用菌等,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能源出路。例如,桐乡一合作社通过制作秸混颗粒肥,每年可处理秸秆260吨,同时也提供了就业岗位,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企业、农民、政府多方共赢。目前,嘉兴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率为24.64%,想要扩大这个比例,政府亟须大力扶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项目,打破秸秆农业化利用局限,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投资研发和生产设施,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发展,让秸秆变废为宝,有更好的归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