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 曹玲玲
我父亲干了一辈子汽车驾驶员工作,他手上的方向盘,承载着我们一家六口的生计。而父亲的车窗,则是我们永远看不尽的风景和走不出的牵挂。
孩提时的记忆,从父亲的一辆二手吉普车开始……
20世纪90年代的小镇,那款军绿色的吉普车不常见,车门上方的有机玻璃车窗,都是用软质搭扣固定的,可以随时拆下来。对我们姐弟四人而言,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坐父亲的车去兜风。
夏天的傍晚,父亲要带我们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他摇下车窗时,我们便争先恐后上车抢靠窗的位置。汽车启动后,我侧趴在车窗上,四面八方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风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我偷偷将手伸出窗外,触摸这一路归家的风景,满心的欢喜仿佛田间跳跃的麦浪,奔向远方。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们慢慢长大。父亲的车依旧日夜颠簸、风雨兼程。但随着家庭开销变大,我家生活也日益拮据。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决定南下打工。那天,恰逢周末,我陪着父亲一直走到火车站台,他用一根木棍挑着一床薄被和一个包裹,三步两回头地朝我挥手。而我,虽有千言万语却终究说不出一句话。随着一声汽笛响,父亲上车了,我踮起脚尖四处张望,只见他的额头紧贴着车窗玻璃,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再一次向我挥手。那一刻,父亲成了女儿心中的软肋,一碰就会泪如泉涌。
父亲这一去就是七年,直到我大学毕业。听母亲说,父亲在那里开一辆运煤的货车,工资高但很辛苦。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母亲带着我们去父亲打工的城市,辗转几趟车才到那里,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简易工棚,用铁丝固定着的黑色防晒网,两台大风扇发出刺耳的响声,滚烫的风迎面扑来。我的期待与憧憬瞬间灰飞烟灭。伴着一阵轰鸣声和尘土飞扬,一台运煤车停在了院外,那车窗边缘堆起一层厚厚的煤灰,浓烈的柴油味混着燥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这时,父亲按下车窗玻璃,拿出一瓶饮料向我挥手,我挪步到父亲跟前,接过沾满油渍手印的饮料,将它抱在怀里,久久不愿拧开瓶盖。在模糊的车窗外,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困难时期的苦楚与辛酸。
2008年,父亲结束了漂泊异乡的生活,回到县城开公交车。有一次,我下班后在站台等车,透过明亮的车窗,远远就看见父亲手握方向盘端坐如钟的样子。我像儿时一样不停地挥手欢呼,父亲的车稳稳当当地停在我的面前。上车后我依旧坐在靠窗的位置,看摇晃的树叶与温暖的阳光,慢慢感受清风拂过脸颊、手臂的舒畅,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安详!
十年一晃而过。当我们都成家立业时,一生操劳的父亲却突然得了脑梗,非常庆幸的是,在省城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只是左脚有点不利索。从那时起,父亲不再开车,而是回到老家安享晚年。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带着孩子相约回老家看望父亲,如同小时候父亲开着吉普车带我们“兜风”回家看望爷爷奶奶一样,一辈一辈的爱就这样传递着。
岁月静好,时光不老。原本以为这种平淡幸福的生活是对父亲最好的回馈。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因为一次意外摔倒后,再也没有站起来。在救护车疾驰而过的深夜,父亲的车窗陡然漆黑,我第一次感受到惶恐与无助。
父亲的车窗,带我们领略了山一程水一程的风景,也承载着一个平凡家庭的相聚离别。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父亲节,我像往常一样走在这条归家的路上,任凭车窗外灼热的风刮过脸庞。我在那个熟悉的路口等待又凝望,却再也寻不见父亲的身影。
这人世间,有一种思念,低入尘埃,俯首难拭;有一种思念,划破苍穹,浩渺无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7 07:49:5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