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乡村新风尚:“村晚”何以走向千村万户?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18 17: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乡村新风尚:“村晚”何以走向千村万户?

2023全国“四季村晚”在浙江丽水举行。何杰 摄

中新网杭州1月17日电(郭其钰)舞龙表演、唢呐独奏、越剧……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阆苑村文化礼堂,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获得阵阵掌声,一年一度的“村晚”在一片热闹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

“村晚”,是近年来中国各地乡村的新年俗。以阆苑村的这台“村晚”为例,从2009年开始连续办了15年,依旧热度不减,成为当地村民迎新春的“压轴大戏”。

“村晚”究竟有何魅力,能够一年又一年走向一村又一村?

一台“村晚”从何而来?

“村晚”开始前一周,阆苑村文化礼堂就热闹起来了。简单的晚饭过后,村民吴仙月便迫不及待赶到文化礼堂,投入到“村晚”舞蹈的排练中。

在“村晚”舞台上,像吴仙月这样积极的村民还有不少。今年80岁的村民闻洪杰是“村晚”的忠实粉丝,除了每年准时到现场捧场外,他还是“村晚”的幕后工作人员。尽管没有出现在镜头里,但是闻洪杰很开心“能为‘村晚’出点力”。

“有了‘村晚’之后,感觉村里的年味重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也更强了。”皇甫小英是阆苑村的文化员,也是“村晚”的发起人。15年前,为了增加节日氛围,皇甫小英和十几个村民一时兴起,在一间闲置祠堂里办了阆苑村首场“村晚”。此后,加入这场晚会的村民越来越多。

皇甫小英表示,每年“村晚”时间一发布,村民们就会提前自发聚集到文化礼堂,打扫卫生、参加彩排、观看节目,男女老少乐在其中。因为“村晚”的出现,在外工作的村民、大学生,对回村过年也有了新期待。

乡村新风尚:“村晚”何以走向千村万户?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阆苑村“村晚”。黄强 摄

“村晚”何以弦歌不辍?

1981年小年夜,中国第一台“村晚”在浙江丽水上演。这些年,越来越多乡村加入“村晚”大舞台,展现了几十年来乡风文明之变、精神文化之变。

在这方舞台上,村民是真正的主角,人人都可以上台做“民星”,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实现自我价值。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精湛的技艺,但“村晚”每个节目所呈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乡村故事,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声音”。

在杭州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村民每年都拿出独具畲乡特色的节目,串联出一台本土特色演出;在金华武义王宅镇,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是台上必不可少的节目;在丽水古堰画乡,犁秧田、打稻谷、捉泥鳅等村民熟悉的乡村场景,成为舞台上让人大开眼界的惊喜之作……

舞台上,演出的是身边“民星”;舞台下,欢闹的是邻里乡亲。如今,这样的“盛会”几乎在浙江每个乡村上演。

乡村新风尚:“村晚”何以走向千村万户?

“村晚”现场观众拍摄记录。黄强 摄

“村晚”IP持续出圈

在乡村振兴大图景上,“村晚”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窥见乡村文明新气象。

“村晚”魅力的持续绽放,离不开日益丰富的基层精神文化阵地建设。近年来,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的文化礼堂在广大乡村拔节生长,成为村民“心有所寄、身有所栖”的文化家园,也为乡村文化繁荣生长提供了丰厚土壤。

从2003年起,浙江创造性地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目前已实现500人以上建制村全覆盖。

“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这一草根舞台,我们提倡‘农民导、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以‘村晚’为抓手,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浙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除阵地建设外,“村晚”能否真正扎根基层、持续火热,那些闪闪发亮的“民星”至关重要。上述负责人介绍,浙江多地引进符合当地产业和文化特色的文化乡贤、文创达人、非遗大师,激活了乡土文化内生动力。

如今,以“村晚”“村超”为代表的“村”字号IP持续出圈,照亮了乡村发展的“村光”大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报讯 “一个古老村落,仿若一本打开的历史长卷。”乡村口述史《口述阆苑》于近日出版,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桐庐县桐君街道阆苑村千年古村尘封的记忆宝库。作品历时近两年,采写团队
2024-12-12 06:54:00
梁园区王楼乡评选“乡村光荣榜” 共谱文明新风尚
...导村民崇德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谱文明新风尚。
2023-12-06 01:23:00
树立乡村新风尚 引领发展促振兴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树立乡村新风尚 引领发展促振兴——石家庄市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本报记者 刘 青石家庄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
2024-04-14 06:17:00
本文转自:皖西日报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作为最普遍的村级文化机构,
2022-12-15 09:29
...易俗政策法规,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与此同时,界湖街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乡村建设,不断完善“网格+”,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通过“
2024-12-30 16:07:00
...,通过举办乡村篮球赛,展示新时代乡村风貌,引领乡村风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乡风新动能。面对场内场外热闹场景,新兴镇党政办主任朱强强表示,“比赛展现了我们新时代新村民的精神风
2023-09-11 09:14:00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郜晋亮乡村能否实现有效治理,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色。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
2023-07-17 03:56:00
“小积分”催生乡村蝶变
...断“加分”,“积”出了庭院好前景,“兑”现出文明好风尚,“换”来了法治好环境,助力南猛村居“大变样”,推动和美城乡“四大行动”落地见效。小积分激发大经济 “积”出村寨好前景人
2023-08-05 02:36:00
“星”风尚引领乡村新气象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春节的律动,是越过越红火的美好生活,是文明的新风扑面。那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处处跳动着乡村振兴的律动脉搏。走进平泉市黄土梁
2024-02-19 11:2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