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尺寸之争”降温,光伏生死局无解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20 19:00:00 来源:钛媒体APP
“尺寸之争”降温,光伏生死局无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锌刻度,作者|陈邓新,编辑|李觐麟

光伏赛道,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日前,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9家企业签署了“关于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的倡议”,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了共识,即组件尺寸为2382mm*1134mm、组件长边纵向孔位距为400mm/790mm/1400mm。

这意味着,光伏的尺寸标准统一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光伏巨头们早已杀红了眼,为何出现彼此妥协的一幕?尽管开了个好头,但“尺寸之争”远远没有结束?市场从“红海”走向“血海”,首当其冲的是谁?

无奈妥协,只为降本增效

达成共识,实属不易。

据“华夏能源网”报道,相关讨论至少持续了三轮,中间不乏曲折和艰难,中间好不容易接近圆满却有企业节外生枝,令谈判一度谈崩。

所幸,最终没有不欢而散。

更为重要的是,光伏巨头们决定共同成立“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他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换而言之,尺寸标准化没有结束,或还有下文。

毕竟,这次的共识仅聚焦于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其他版型的矩形组件并未得到统一,更不用说方形硅片这个“主战场”了。

不难看出,光伏的尺寸标准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之所以如此,与行业的生态有莫大的关系。

近年来,光伏景气,赚钱效应肉眼可见,从而新玩家层出不穷、老玩家“赤膊上阵”,赛道变得人声鼎沸。

关于此,从资本市场也可见一斑。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上半年冲刺IPO的光伏企业共有18家,其中8家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此背景下,产能大爆炸。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透露,光伏全产业链2023年年底有效产能预计达到700GW以上。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日前表态:“能源转型共识已经形成,行业规模还会增长,但阶段性过剩的局面随时都可能发生,可能是下个月、下个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或是明年。”

内卷加剧之下,降本增效成为行业的基调,尺寸统一的声量越来越高。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型号越多,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就越复杂,造成不必要的内耗,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制造难度、放大了库存风险、遏制了产业规模化。”

换而言之,光伏巨头们妥协,也是无奈之举。

存量难动,商业利益无法放弃

尽管如此,“尺寸之争”仍将成为光伏的主矛盾。

首先,寻求差异化竞争力。

“尺寸之争”表面看是设计理念不一样,实则是为了寻求差异化竞争力,每种尺寸都要配套不同型号的硅片、玻璃、背板、胶膜等物料,以及配套不同的电站方案,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体系。

如此一来,筑高了商业壁垒。

须知,差异化是企业“护城河”的底座,差异化越明显则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大,竞争优势越大,则商业价值越高,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曾表示:“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低成本优势,一种是差异化。其中差异化会带来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因为差异化意味着商家可以在一个自己熟悉或擅长的领域击败为数不多的竞争者,意味着商家可以巧妙地将竞争场景转移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光伏巨头们热衷“尺寸之争”,追求建立体量优势与供应链优势,也无可厚非。

其次,争夺话语权。

多年以来,光伏赛道一直上演着“城头变幻大王旗”,不少响当当的企业成为时代的“眼泪”,因而“军备竞赛”已成为行业的常态。

“尺寸之争”,就是这个常态的具象化。

以方形组件为例,隆基绿能为182阵营的代表,TCL中环为210阵营的代表,双方针尖对麦芒。

2022年,隆基绿能的净利润为148.12亿元,同比增长63.02%;TCL中环的净利润为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

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隆基绿能的净利润为36.37亿元,同比增长36.55%;TCL中环的净利润为22.35亿元,同比增长71.90%。

显而易见,隆基绿能的基数更大,但TCL中环的增速更快。

“尺寸之争”降温,光伏生死局无解

图源:同花顺

一名市场人士告诉锌刻度:“TCL中环跳过182,直接上210,不是为了避开隆基绿能,而是试图凭借更大尺寸的成本优势进行弯道超车。”

再次,已下重注。

为了生存与竞争,光伏巨头们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与精力,这些不可能轻易放弃,自然成为尺寸统一的阻碍。

以182阵营与210阵营为例,如若统一采取210mm方案,之前重金打造的生产线则报废,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成本,反之亦然。

至于,采取新的尺寸路线,则会招致双方的共同反对。

正因为如此,选择从新兴的矩形组件打开突破口,行业共识才终能凝聚。

行业洗牌,跨界者首当其冲

相比尺寸统一,光伏行业的洗牌步伐或更快。

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2023年1月至5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61.21GW,同比增长158%。

如此高景气,渴望分一杯羹的不在少数。

据PV-info统计,仅2022年,跨界光伏的企业数量就高达75家,涵盖玩具、游戏、房地产、园林建设、畜牧养殖、汽车制造等,跨界投资的资金超3078亿元。

而2023年上半年,也有超过15家企业发布进军光伏的计划。

与之对应的是,光伏产品价格走低。

譬如,光伏组件2022年的价格一度突破2元/瓦,如今最低报价已跌破1.2元/瓦,而硅料价格更是跌至不足四分之一。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日前表示:“任何一场盛宴之后注定迎来一场盛战,历史从来没有例外。所有没有海外营销力的、没有品牌的二线三线(企业)都挤在这个‘寺里’,僧多粥少,‘住持’又只看价格,不问芳华,接下来只会僧更多粥更少。”

此背景下,跨界者或首当其冲。

对此,“清流工作室”有过报道:“光伏行业存在技术和资金的壁垒,相对于新进玩家,头部光伏厂商多年来积累了更多的研发、渠道、规模等方面优势。跨界光伏企业因对行业不够了解,在产能过剩背景下或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譬如,金刚玻璃跨界光伏之后,更名为金刚光伏,试图寻找第二曲线,但2022年产量仅占实际产能的两成左右,从而遭至深交所问询。

“尺寸之争”降温,光伏生死局无解

金刚光伏一直亏损

总而言之,光伏赛道竞争压力日益严峻,为此行业尝试尺寸统一的方式减少内耗,但更为重要的是加码研发投入,从而不断迭代技术,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

那么,风物长宜放眼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0 21: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司GDR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隆基绿能这样回答
...术的产能建设。5、请问公司N型硅片的生产情况以及硅片尺寸是否还会提升?答:公司硅片产能具有优异的兼容性,可以生产P型和N型硅片,以及不同尺寸的硅片产品,主要视下游需求而定。目
2023-06-29 12:40:00
隆基、通威等六家光伏头部企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尺寸达成一致
...隆基、通威等六家光伏头部企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的细分尺寸再次达成一致。根据隆基绿能公众号,8月18日,隆基、通威、阿特斯(688472.SH)等六家企业联合发起《关于72版型矩
2023-08-20 10:47:00
矩形硅片尺寸标准化推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为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和减轻光伏产业链负担,“终结尺寸混战”、“统一矩形硅片尺寸及组件尺寸标准化”愈发成为整个光伏行业的一致呼声。8月18日,“光伏茅”隆基绿能(601012.SH
2023-08-20 09:57:00
...HJT、BC等电池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大规模运用,也包括组件尺寸变化、功率提升。然而,作为光伏行业的基底——硅片,它的技术创新鲜有人“问津”。近日,隆基绿能硅片新品上市,引起了行
2024-04-14 17:14:00
新一代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势在必行,头部组件厂商联合倡议
...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为降低因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差异导致的产业链供应困难、材料浪费及客户系统设计的应用困扰,推进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标准化势在必行。对此,阿特斯、东方日
2023-07-08 00:24:00
硅料、硅片价格大跌,行业龙头隆基绿能能否逃开“周期魔咒”?
...为18.4%。PVInfoLink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1日当周,不同尺寸的单晶硅片,价格跌幅普遍在9.8%-11
2023-01-16 13:42:00
...端明暗片差异。新硅片一经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硅片尺寸内卷及传统工艺路径被彻底打破,光伏产业迎来重大技术利好。一种是隆基硅片,另一种是其他硅片隆基绿能是拥有硅片、电池和组件垂
2024-04-07 10:00:00
连续四周硅料降价幅度超过10%,硅片“双雄”相继降价
...6月1日,TCL中环(002129.SZ)公布单晶硅片最新价格,不同尺寸报价较5月11日的报价下调16%-24%,182尺寸的P/N型硅片降幅最大
2023-06-05 00:48:00
天合光能“卷”在行业前列
...超过 200GW,同比增长亦超过60%。与此同时,以新材料、大尺寸、N型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加速走向市场,据CPIA统计
2023-09-01 16:2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