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益阳日报
刘凯
如待熟的稻穗 期待一场丰收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果 通讯员 瞿雾
初秋时节,在南县南洲镇南洲村的乡道上,刘凯正开着拖车挨家挨户收谷、送米,他说:“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在这片乡村的田野中继续‘生长’,如待熟的稻穗一样,在浇灌汗水后,迎来丰收。”
今年是刘凯返乡的第3年,于他而言,“家乡”两个字一度很遥远。他年少便离家打工,去过许多城市,干过很多行当,但疫情的突袭,让这位游子踏上了归乡的路。“疫情的那几年生意不好做,就想不如回去。父母、老婆、孩子在家里,终归要回去的。”返乡后,刘凯没有接过父母手中的锄头成为一名农民,多年在外打拼的经验,让他在平凡的乡村生活中看到了不同之处。他决定办一个打米厂。“我发现农户们都是吃自己打出来的米,但流动的打米车很不方便,所以我就想办一个固定的打米厂,既可以方便村民,又可以挣钱养活自己。”刘凯说,如果谋生的手段可以造福群众,哪怕微不足道,也足以令他产生一种满足感。为此,他购置机器、租赁场地,开办了村里唯一的“刘家打米厂”,开始了他的“打米”生活。
打米厂建成后,刘凯不仅从不拖延村民的“订单”,面对腿脚不利索的乡亲,他还上门拿谷、送米。通过优质的服务,他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还当选了南洲村的村民代表,成为村里返乡创业青年的典型。
当被问起创业成功的秘诀时,刘凯只回答了八个字:“脚踏实地,心怀梦想”。从第一年的刚刚保本,到现在的年入10多万元,刘凯只用了3年时间。谈到未来,刘凯说自己想逐步扩大规模,购置加工和包装的机器,申请销售许可证,实现“谷到米再到货”的转变,“现在我还只是在摸索,虽说吃穿不愁,但是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的米厂是因为村民才能办下去,所以我想着厂子大了,可以多发动一些乡亲,和大家一起发家致富。”说起未来,刘凯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