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六月初七日,梁王朱瞻垍跟着几个哥哥一起向长兄皇太子朱瞻基上表,希望他感念“圣人之孝莫大于继承”的原则,擦干眼泪,尽早继位。此时的梁王一定想不到,他这位兄长继位之后,自己的小家会发生这么多的变故。
六月十二日,皇太子朱瞻基在奉天门即位,即明宣宗。随后让梁王震惊的一幕出现了,他的生母郭贵妃被勒令殉葬。七月初二日,宣宗为先帝上尊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的同时,谥贵妃郭氏为恭肃。
这里做一个小备注,郭氏究竟何时殉葬,史书上并未明确记载。可能是为了确保不会误伤遗腹子的原因吧,明代王妃一般都在亲王死后一个月才殉葬,则皇帝妃嫔也应该遵循这个时间原则。按仁宗于五月十二日驾崩,当时宣宗远在南京,皇后张氏恐怕不会贸然节外生枝殉葬郭贵妃。因此综合两方面因素考虑,郭氏殉葬时间在宣宗登基之后,是比较合理的。
就在梁王还没从丧母之痛中缓过神来,闰七月十三日,他的亲哥哥、仁宗第八子滕王朱瞻垲也不幸薨逝,年仅17岁。郭贵妃和滕王的死,看上去似乎没有关联,仔细想想却又让人不寒而栗。那么连失母兄的梁王在宣德年间的生存状态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父皇驾崩后的经历
朱瞻垍,生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六月十七日,仁宗朱高炽第九子,生母恭肃贵妃郭氏。在他出生之时,父亲朱高炽还只是皇太子,母亲郭氏则是皇太子嫔。说起来皇太子妃张氏的出身并不高,郭氏却是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孙女,她为何会甘心为人妾室呢?
母妃的出身
郭英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这位太祖皇帝身边核心基本盘:“淮西二十四将”之一。鄱阳湖大战之时,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围攻武昌之时,面对汉军猛将陈佥同对朱元璋中军营帐实施的斩首行动,又是郭英挺身而出,将对手一枪刺于马下。这一次的救命之恩让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印象,盛赞郭英可与唐代名将尉迟敬德相比。什么意思呢?玄武门之变时,救下李世民的正是尉迟敬德。
然而郭英恐怕没有想到,熬过了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成为唯二活到建文朝的开国元勋,竟然栽在了后生小子燕王朱棣手上。靖难战争期间,郭英曾经多次率军与燕王对阵,期间互有胜败。故而在朱棣靖难篡位登基之后,郭英就被“罢归第”。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去世之后,朱棣虽然追封其为营国公,谥威襄,却废掉了武定侯的世袭爵位。
为了挽救家族命运,郭家做了一个决定,将郭英次子郭铭长女送到了皇太子东宫。姿色出众、家教优秀的郭氏,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朱高炽的眼球。在被册为皇太子嫔之后,郭氏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和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为太子生下三个儿子,彻底奠定了她在东宫的地位。这里我们再补充一句,秉承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的原则,郭家还送了一个女儿给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汉王朱高煦。
因此在朱棣驾崩,朱高炽即位后,郭家迎来了一次重生。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初八日,太保、宁阳侯陈懋和少保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出任正副使,持节册封郭氏为贵妃。十一日,郭氏三子分别被封为亲王,其中朱瞻垲封滕王、朱瞻垍封梁王、朱瞻埏封卫王。十一月初一日,郭贵妃的弟弟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郭玹袭封武定侯。
就藩安陆前的经历
按说作为勋贵之后,又有三位皇子加持,郭贵妃没有理由在仁宗驾崩后殉葬。但是这样的事情偏偏发生了,结合其长子滕王之死,只怕仁宗皇后张氏和新天子宣宗都脱不了干系。《明史》中有一段记载,看了让人以为宣宗朱瞻基因郭贵妃之死,给予了梁王特别的优待:
宣德初,诏郑、越、襄、荆、淮五王岁给钞五万贯,惟梁倍之。—《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这就体现了史官高超的说话本领,你不能说他不对,因为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的时候,宣宗确实给了梁王十万贯的岁钞。但是又不完全对,因为除了这一年,其他时候梁王和几位兄长的待遇一样,都是五万贯。
不过宣宗一来和梁王的舅舅武定侯郭玹关系不错,二来可能对于他母兄接连去世也存着一份愧疚之心,对朱瞻垍的封国给予了特殊照顾。当时其他几位亲王的王府,都由当地卫所衙门改建而成,相对都比较简陋。而梁王的封国安陆,原本是其叔祖郢靖王朱栋的封国。朱栋虽无嗣除国,安陆郢王府内却还住着他的三个女儿。现在为了让弟弟就藩,宣宗特意将三位堂姑从安陆迁往南京旧内(即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居住。
另外再提一句,宣宗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九月的时候,命太子太保、成国公朱勇和少师、吏部尚书蹇义为正、副使,持节册安庆卫指挥纪詹之女纪氏为梁王妃。不过纪妃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六月去世,因此梁王只能孤身一人前往安陆就藩。
母兄惨死的阴影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初三日,梁王告别了弟弟卫王朱瞻埏,和几位兄长一起从登上京杭大运河上的黄船,踏上了之国安陆府的旅程。谁都知道,这一去,兄弟二人此生再不得相见。
不知是不是感觉到了封国以后总算可以透一口气,梁王在之国之初给朝堂的进表就犯了两个错误。其一是在谢恩表的副本也使用了梁王金宝。其二本应该单独呈进的东宫千秋笺,居然附在了谢恩表之后。这种错误叫作“违式不谨”,应该对梁王府长史官治罪。宣宗翻了翻白眼,长史是朝廷派去监督亲王的人,怎么能说处罚就处罚,你们行在礼部写封公函告诉他不就行了。
上曰:“王未谙典故,过在长史。但此小事亦不足罪,其移文俾知之。”—《明宣宗实录卷六十》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正月,梁王向朝廷上奏,表示郢府三位郡主迁走之后,原属于王府的庄宅田园,以及安陆护卫官军所留下房屋和田土现在均无人收掌。希望朝廷能派人过来检查,如果这些财物和百姓无关,是不是可以赐给梁府。宣宗惯于慷他人之慨,梁王的这种小要求,自然一口答应。
当年郢王去世之后,太宗朱棣就把王府的细软之物都收入了大内,美其名曰等到郡主成婚之时再赐还。现在三位郡主虽然去了南京,府中的田地难道不应该折现补偿给她们吗?反正到最后郢府的动产和不动产,郡主们一样都没拿到。朱棣、朱瞻基祖孙吃独户的嘴脸委实有些难看。
侮辱亲王案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母亲和兄长在一个多月时间内相继离世的悲惨景象,仍然时时回荡在朱瞻垍的脑海之中。甚至在夜深人静之际,梁王也会从梦中突然惊醒,因为那一抹血色实在是过于鲜红。
眼看得王爷如此胆小懦弱,就连府中的下人都不把朱瞻垍放在眼里。其他就藩的几位亲王:郑王、襄王、荆王和淮王,多多少少都有在封国鱼肉百姓的行为,唯独梁王,反而被府中的宦官拿捏得死死的。
和皇宫一样,王府内也有阉人服侍,而管理这些人的机构称为承奉司,掌事官称承奉,秩正六品。而梁府的承奉孔勤不但对着朱瞻垍吆五喝六,一个不高兴,还对梁王口出恶言,出言辱骂。某一日朱瞻垍实在不堪忍受,对孔勤责备了两句,这位承奉竟然一脚踢翻梁王所坐的胡床。朱瞻垍大惊失色,急忙跑向卧室想避一避风头,而孔勤居然在后紧追不放,逼到梁王准备拔刀自尽,这才被左右之人救下。
这件事情传出来以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宣宗就算对梁王有所戒心,但这位弟弟毕竟是仁宗昭皇帝亲子,如何能被下人如此侮辱?更为过分的是,孔勤被抓以后,其同党竟然还胁迫梁王上奏为其求情。宣宗气炸了,让行在兵部速速派人将孔勤械送进京治罪,同时写信告诉弟弟不要受小人胁迫,我给你撑腰。
上谕行在兵部臣曰:“梁王,朕亲弟。为下人侮辱,理应罪之。而王反为救解,此必同类小人迫胁王为此奏。”遂遣敕戒王勿听群小之言,朝廷自有处置。—《明宣宗实录卷七十五》
结语:梁王妃纪氏去世之后,朝廷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才为朱瞻垍重新找了一位继妃:襄阳县民魏亨之女魏氏。和南北直隶相比,安陆自然算得上百物缺乏,因此梁王在大婚之前上奏朝廷,希望让府中长史司安排人去松江等处采办婚礼用物。宣宗给弟弟回信,表示可以派人去,但一不许购买违禁之物,二不许生事扰人。
作为一位亲王,梁王在封国的日子过得十分憋屈。母兄惨死给他造成的阴影非常深,以至于他对府中下人的侮辱都不敢反抗。其实只要不是谋反,朝廷对宗室的管理还是相对比较宽松的。像孔勤这种人,如果落在梁王的二哥郑王朱瞻埈手上,只怕早就被乱棍打死。那么打死一个承奉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呢?答案是打死就打死,算他自己倒霉。
那么梁王的处境在宣宗驾崩,新帝登基之后是否会得到改善呢?我们放在正统时代梁王家族篇再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3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