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阳”过的保定,现在怎么样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0 15:27:00 来源:澎湃新闻

如今再见着老顾客,梅姐会打招呼,“阳了吗?”多数人回说,“阳了”。

梅姐也阳过了。她是保定清苑县的一家面馆的老板娘,12月12日,她感染新冠康复后再次开张,偶尔几个没“阳”的顾客会选择打包食物带走,但没有一个人,因为她“阳过”不吃她家的东西,“大家都当成一种感冒似的常态”。

12月2日起,保定多区停止社区集体核酸,各区县陆续进入常态化管理,商户恢复营业,商场、公共交通等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餐厅开启堂食。

“阳”过的保定,现在怎么样了?

保定。人民视觉 资料图

“解封”后,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经历了艰难的过渡期。人们接二连三的感染,“中招”就像终究要落地的靴子,之前为“抢菜”发愁的人现在焦虑买不到药,医院的医护感染也变得普遍,“阳性的医生在看护阳性病人”。

十天后,尽管沿街还有不少店铺在冷风中紧锁,但梅姐的小面馆已经热气腾腾。“阳”过之后,多数人都相信,“发热”潮终会褪去,平静的日常即将归来。

“阳”过的保定,现在怎么样了?

梅姐的面馆恢复经营,除特别标注外,文中配图均为受访者提供

“之前犯愁买菜,现在犯愁买药”

时间拨回12月初,“解封”之初的保定,有些冷清。

在清苑县开了十年面馆、对街坊口味知根知底的梅姐,守在空荡的店里。顾客少了大半,吃饭基本打包。到午饭点,人也是稀稀拉拉,能凑四五桌就不错了。但她没敢松懈,收完餐具,立马用酒精擦桌、搓手——她老公盯得紧,“一会儿不搓他就嘟囔你”,搓得梅姐觉得手都光溜了。

店里的酒精喷壶,搁在显眼处,5斤重,两三天就要用完重装;口罩、84消毒液也都备着。本来,店里还有个钟点工,梅姐没让他回来,怕他万一阳了,以后不在店里干了。

此前的11月29日,保定多个区宣布停止社区集体核酸,居民恢复流动;接着,12月2日起,各区县陆续进入常态化管理。

那时,梅姐面馆所在的社区群聊有些慌,“大家议论纷纷,核酸不做了,那谁阳了也不知道。”梅姐说,不同以往社区封控一解除,人“哗”地涌店里来,这次放开,大家出行尤其谨慎,有的出门都带小酒精喷喷。

在保定竞秀区上班的曹静回忆,当时上下班路上,除了偶尔有一两个遛狗的,几乎没人闲逛;有次她和老公想去商城买件袄子,有些犹豫,结果进了商城,整栋楼1到5层,“逛街的顾客不超过5个人。”两人一下放松了,“人少就安全了。”

曹静去的超市,倒是热闹些,不过人们也是快速地在采购目标中穿梭,少有停留。她囤了至少够家里吃一周的量,过去三年,这成了她的习惯。

出行人流的减少,公交车司机王斌有更直观的体验,“放开第一天(12月2日),最多一趟坐两个。”人都坐后头,像要和他在静默的车厢里挨得再远些。

“怕也没用”,王斌说,戴N95口罩、车厢消杀,避免接触,能做的他做到位就行,“回归正常了,也不能说我时刻跟个刺猬似的”。12月4日,他测了次抗原,两道杠,直接在家歇息了。

在保定做家居生意的张宏宇犯愁的是药。他们小区近四百户,封控期间有140多人混管异常,刚解封,一家六口还没下过楼,接连阳了。

从前是为食物“焦虑”,现在是药。张宏宇说,身边的人都是上网查信息,自己上药店排队抓药。他退烧后,卡痰总不见好,想买一两款以前吃过、对症的,转遍小区附近的药店,都是断货,只能抓各种止咳药试试,结果吃得太杂,胃痛得去输液。

“阳”过的保定,现在怎么样了?

张宏宇囤的药。

也有人出于担忧,囤了不少药。放开后,曹静单位很快有人发烧请假,她趁着下班回家的空隙,连着跑了几天的药店,囤了16盒连花清瘟胶囊,还有布洛芬、板蓝根、金银花颗粒等感冒退烧药,想着断货的话,给家人分一分。她发现,12月5日之后,药就不好买了。

12月15日,澎湃新闻致电保定主城区、县城的8家药店及村卫生室,连花清瘟口服液、胶囊全部断货,且不清楚何时能够到货,“厂家也没有”; 只有3家药店有少量布洛芬现货,限购2盒;抗原试剂盒同样紧缺,“也断了几天了”,仅一家县城药店表示有货,限购5个。

事实上,专家们提醒,每个人只需要准备3到4天的感冒退烧药物,过度用药可能损伤健康。梅姐说,她社区有人囤多了,又转微信群里卖了。街坊有次刚抢到2盒连花清瘟,劝她,村里都在抢连花清瘟,咋还不囤点?梅姐的面馆就挨着3家药店,但她那时一盒药也没买,“得了再买也不迟,这还能断了你的药?”她老公说。

12月4日,梅姐发现唾沫咽着有些费劲,像感冒了。她寻思着,才开店3天,哪有这么倒霉?到10点,她感觉浑身酸疼,一阵疼过一阵,坐着都不得劲儿;也没觉得身子发烫,就是冷,一测抗原,“妈呀,中标了。”

“阳”过的保定,现在怎么样了?

梅姐自测抗原阳性。

当时她老公一下把卷帘门拉上,买药去了。她独自坐在店里喝水,“没事儿,我胆儿大着呢”。

“阳性医生看阳性病人”

阳了后,梅姐和老公在店隔离。正好库房有张上下铺,上铺放着货,她躺下铺休息。老公待库房外,两人不打照面,各支一口小锅分开做饭,他煮个方便面,她再熬点小粥。

头天梅姐烧到38.9℃,喝点布洛芬,发些汗退下去了,隔天又烧,长这么大,她从没像这次守着点儿吃药,反复烧了三天,“忽然感觉得劲儿一点了。”

那时挨着卷帘门,她每天听路过街坊打电话聊的都是烧到了几度,“我想是不是全世界都在高烧呢?”

紧挨她面馆一百米内,五家店关门了。她自己刚好些,8岁的小闺女突然烧到39℃,她料想家里老小是跑不掉了,“我这心疼,失落的,坚持半天,后方还是起火”。

怕家里老人忙活不来,梅姐让抗原正常的老公先回了家,拿热毛巾给小孩搓手搓脚,折腾半夜,小孩高烧不止,只能上村卫生室打退烧针、拿药,卫生室里“一会进几个、一会进几个,淹了山了”。

心焦的梅姐也往家赶,小孩烧得发蔫,吃不下饭,念叨着“想妈妈”。梅姐把她照顾好,大闺女脸也烫起来了,“我说行了,你也中招了,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也有人没准备好就中招了。教师陈妍发烧后,抱着4斤水壶灌水,嗓子还是发干,喝到后头,嗓眼像横了把刀,吞口水都扯着肉;浑身痛,感觉身体飘着,又很沉,有天还做了个梦,“在拼凑我的身体”。也不知道是不是药吃多了,她腹泻得几乎虚脱。

与丈夫结婚2年,陈妍一直纠结什么时候要孩子,没想到,是在吃了许多退烧药的当口,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她慌忙查资料,找医生咨询,有说留的,有说不要的,“都崩溃了”。

12月12日,她去了趟妇幼保健院,没挂上号,听说一些“b超医生确诊了”,换了一家医院,科室医生也没有上班。

12月15日,保定多家三甲医院向澎湃新闻表示,院内已有医护人员感染,“现在能上班的都是阳转阴”;其中一家医院床位紧张,都是“呼吸道阳性病人”;一家医院运转正常,但表示“来了之后做好被感染的准备”;原为保定的一家“黄码”医院则称,阳性医护只要不发烧就能复工,“阳性医生看阳性病患”。

复工后的曹静,同样亲历了同事的渐次“消失”。最初办公室10人来齐了,就她戴了口罩,她和同事开玩笑,别把病毒传给她了,家里有小孩呢。没几天,挨她最近的一个工位空着,她一问,人发烧请假了。同事随之戴起口罩,但正上着班,突然觉得发冷,量完体温,立马请假走人,怕再烧高点,没法开车回家了。12月9日,办公室只剩她一人了。

那天是周五,下班前,曹静拿消毒液给办公喷了个遍,用酒精拖地后开窗通风,想让已经退烧的“第一梯队”安全接班。她调侃自己是第二梯队,该轮到她回家烧一下了。

其实早在第一个同事阳的时候,曹静就把小孩送到奶奶家,隔天奶奶发烧又给送了回来;在亲历家人、同事接连感染后,她清楚,这事早晚要来。

周六起床,那些症状“如约而至”。曹静没测抗原,觉得意义不大了,“抵抗力强一点,心态好一点,应该是最有效的”。

而在保定雄安新区安新县做金属回收的耿勇,过去对病毒毫不在意。时常奔波县里各地的他,口罩都懒得戴。抗原测出两道杠后,他先给自己倒了杯42度的二锅头,“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往心里搁”,烟酒未断。

直到各种发烧症状都来了,嗓音沙哑的他后悔地说,感染了,千万别喝酒、别抽烟。走在家里,他拿着酒精,到哪都要喷一喷,至于外出,“现在必须戴口罩”。

“阳了吗?阳过了”

“阳了吗”,已经逐渐融入保定人的日常生活。几年的疫情改变了许多,这座城市和人都在缓慢地重拾秩序。

保定涿州人赵亮平时就有备药的习惯,这次也早早囤了各种感冒药、退烧药,还有父亲治心脏的药、母亲的紧急哮喘药和罐装氧气瓶。家里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是他的软肋。

一解封,他就把父母送回了乡下。让父母把大门一关,每天在自家一亩大的院子里溜溜弯就好,现在农村串门、打牌的情况几乎没有了。

他还特地叮嘱母亲,要是给在村里上班的哥哥家做饭,把饭做好后就放他家里,等第二天他们去上班时再去收拾,“不要跟他们有当面接触。”母亲不太能接受母子间这样淡漠相处,“她就说有这么严重吗?我说这是为你们的健康考虑,这个病得了以后会很受罪。”

王斌的母亲也是七十多岁,有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家里备的药够吃一两个月,实在没菜了他父亲才会去趟超市采购。刚上大学的儿子也每天在家上网课、玩游戏,馋了就点个外卖。王斌是家里唯一需要每天出门的人。

封控期间公交不停运,王斌是应急队员之一,负责线路有两个司机轮班,一人上午跑两趟,一人下午跑两趟,两趟加起来三小时车程,可能也没有10个乘客,一般都是保供单位上班人员,去医院做透析、拿药的老人,或是拖着行李回家的人。

早先他一天跑十几个小时,一到放学站牌,“全都是孩子”,车进不了站,人也挤不上来,“那种场景肯定是看不到了”,王斌说,疫情这三年,保定的出行结构变化不小,很多初高中生都开始住校或上网课了,车上常常坐不满。

刚放开时,很多公交线路依然停着,王斌觉得主要是很多人感染在家,等疫情有所缓和,就会根据出行情况逐渐恢复。在家休息5天转阴后,单位让他继续等排班。他有些犯愁,工资原本只有两三千,这个月没上几天班,拿不到多少钱,下个月该怎么办?

梅姐也有同样的忧虑。起初她的面馆只开中午和晚上,营业额足以养家。2020年疫情,一下子歇业几个月,她突然意识到,这店不是想开就能开的,可能随时会没流水。这种“不稳定”带来的不安全感,让她和丈夫决定,在有生意可做时“拼尽全力”。

那一年他们增加了早餐,每天起早贪黑,冬天六点到店里,七点天亮后开始有人来买早餐,忙活到晚上八九点。“好多人说你多辛苦,我说辛苦能挣到就不错了”。

梅姐说,11月23日封控前,生意已经非常惨淡,每天只有几个客人,之后封了10天,又因感染关店了一周。她再次开张那天,第一个来买煎饼的顾客问,怎么歇了这么久?她直说“在家养羊了”。

12月16日,梅姐告诉记者,周边很多门面还没开,要么正在阳,要么在照顾轮着阳的家人。梅姐原本也想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决定早点开门,只要有人来店里消费,“一切都不是问题”。

“阳”过的保定,现在怎么样了?

抗原转阴后,梅姐重新开店。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6:09: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保定的资讯:
...赛道,共享新机遇、共谋新未来。” 12月1日,以“投资保定、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投资保定发展大会举办。会上,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向嘉宾们发出诚挚邀请。本次大会由中国投资协
2023-12-01 22:30:00
走进和美乡村,爱上保定小院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走进和美乡村,爱上保定小院——乡村振兴微电影《爱在保定小院》首映式暨首批保定小院落成发布仪式侧记首映式上,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与阿珘一起唱响《爱上保定小院》主题曲
2023-10-17 12:09:00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以高质量网络宣传展现现代化新保定奋进姿态我市举办网络媒体 网络名人采访采风活动保定日报讯(记者孟丽)2月10日、11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举办“奋进新征程
2023-02-15 11:58:00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10月22日,在这个金秋相约“保马”保定银行·2023保定半程马拉松报名通道今日开启保定日报讯(记者李萌 刘向真)保定银行·2023保定半程马拉松报名将在10月
2023-10-05 11:28:00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保定日报记者 刘 赛“外地的朋友往这看,保定市内免费接送!”4月30日,来自武汉的许女士和儿子坐了5个半小时高铁,一走出保定东站,就看到几张灿烂的笑脸。他们高
2024-05-02 10:36:00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以体育之名塑城市之美保定银行倾情助力2023保定半程马拉松开跑保定日报讯(记者张伟伟)金秋十月,运动正当时。备受瞩目的保定银行·2023保定半程马拉松将于10月
2023-10-17 12:09:00
本文转自:长城网根据《保定市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保定市2023年中考填报志愿及有关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保招委[2023]17号)要求,划定主城区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统招生最低控制线
2023-07-07 17:29:00
河北保定:推动北京及中科院优质科技资源向保定转移转化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9月8日,保定市科学技术局与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在保定市政府就共建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保定工作站举行签约仪式。签约仪式。 冯伟超摄会上,北京中科老专
2023-09-08 22:17:00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创新数字保定发展实践,打造数字城市保定样板《数字保定建设与发展白皮书》发布保定日报讯(记者孟丽)9月7日,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作为数字保定建设的
2023-09-08 10:06:00
发挥好“保定小院”带动作用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保定新样板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保定日报讯(记者闫梦隆)12月29日,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到我市就“保定小院”调研考察。于康震来到高碑店市前曲堤村,实地考察“保定小院”建设情况
2023-12-31 10:4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筑牢“防火墙”安心享保障——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金融知识宣传月聚焦保险网络安全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的宣传人员走进乡村大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堂聚焦于保险领域的网络安全科普课。宣传人员重点围绕保险消费环节
2025-09-19 17:14:00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威海市文登区居民赵女士在转售2024年11月于老冯二手车购置的现代伊兰特轿车时,发现车辆存在双重猫腻——不仅里程数被大幅“下调”
2025-09-19 17:17:00
流感疫苗要不要“每年打”?天津怎么预约?一篇文章说清楚!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有效措施。近日,包括天津在内,北京、上海
2025-09-19 17:17:00
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失信 被暂停相关采购资格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失信,被暂停参加相关采购活动资格,引发信息产业及采购领域关注
2025-09-19 17:17:00
老人被骗购买十九万金条,民警及时出手帮其挽回损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赵杨 杨其峰近日,省城的刘女士遭遇电信诈骗,被人诱导购买了价值十九万元的金条,并准备邮寄给对方
2025-09-19 17:17:00
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鲁网9月19日讯为厚植学生科学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近日,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2025-09-19 17:19:00
蓝色车身配金色线条,这列“赛湖蓝”与“胡杨金”交织的豪华旅游列车,正载着旅客穿梭于新疆的雪山、草原与沙漠之间,重新定义着火车旅行的意义
2025-09-19 17:19:00
养老不离社区,银发生活更便利!9部门联合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鲁网9月19日讯今后,您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餐饮、医疗、养老、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2025-09-19 17:19:00
9月19日,西安市民杨先生通过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18日早上他带孩子前往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金地西沣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
2025-09-19 17:34:00
山东举行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9日上午,全省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在潍坊昌邑举行。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2025-09-19 17:51:00
26次按压唤醒生命!菏泽俞传安急救晕倒老师…
“01,02,03……25,26!”随着连贯的心肺复苏操作,原本倒地无意识的女老师手指微动,逐渐恢复意识——这紧张又暖心的一幕
2025-09-19 17:51:00
“靠谱小李医生”,记济南市七院2025年度十佳青年医师李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刘庆乐 张莹莹 在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有这样一位被患者亲切称为“靠谱小李医生”的青年医师
2025-09-19 17:51:00
随着我国居民养老需求持续增长,养老护理员已成为民生领域的“热门职业”。早在2017年,人社部就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2025-09-19 18:06:00
众点关注 | 票房破16亿!《浪浪山小妖怪》周边爆了 记者实探东营线下门店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9月18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含预售)突破16.12亿,超越《姜子牙》
2025-09-19 18:07:00
专业护理获赞誉 鄄城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唐庆渠收到患者家属感谢信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李倩 菏泽报道近日,鄄城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再次收到了一封充满温情的感谢信。患者家属高贤峰先生在信中表扬了科室护士唐庆渠
2025-09-19 18: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