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玩”着机械种出“希望的田野”
——“头雁领航 乡创未来”系列报道之十
记者 毛瑜琼 通讯员 王玉祥
1000亩小麦种植,只用了8天时间。12月22日,在柯城区红伟家庭农场,记者找到了关键词——机械化生产、更新技术、学习钻研。而在众多“方法论”里,农场主张红伟认为,“种粮是有前途的”这一信念,才是支持他不断寻找种粮出路的动力。他在“头雁”项目的培训中,也与学员们分享了这一理念。
在农村长大的张红伟,深谙土地对百姓的意义。2013年,他用开拖拉机赚的钱买了第一台收割机,帮助周边村民收割水稻。2016年,他在柯城区坞石村承包了50亩土地,开始种粮。“有人说,种粮食没‘钱途’,我倒觉得种粮食有前途。”他把信念根植在自己心中,将农户手中的家庭土地、抛荒地流转来,连块成片,扩大种植规模。100亩、150亩、500亩、2300亩……至今,他已“经营”土地5000亩,土地横跨柯城区、衢江区,真正让种粮这件事有意义。
在张红伟的家门口摆放着各种型号的农机具里,藏着他的方法。原来,他对机械类农机具特别感兴趣。在购买第一辆小型收割拖拉机后,他投入150余万元,陆续更新了不同类型农机设备,已拥有收割机、有机肥撒料机、平整机、插秧机、旋耕机、粉碎机、移栽机等农机具20余台,实现了耕、种、收的粮食生产一体机械化。
“小地块、零散地块经过整合形成连片的地块,这样既节约了劳动力资源,还为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张红伟相告,就在11月底的高粱收割季,500多亩高粱在机械化作业下,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全部工作。“现在的设备都很智能化,高粱穗被收割机‘吃’进肚里,随后高粱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倒进拉粮车,种粮收粮都不操心。”
张红伟的种粮路并非平坦。在投入资金更新农机具时,他遭遇过同乡的质疑;在干旱天气时,粮食减产严重,地里颗粒无收。没被问题难倒的他,一心只想着“往前走”,不断提升自己的种粮本领。
“以前,我都是自己花钱去培训或主动向专业人士请教。”张红伟说,现在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组织的学习、参观等农民培训,为农村、农民带来了新的科技知识,从种苗选育、适时播种、精准施肥、合理用药等环节为粮食增产增收。“我逐渐学习和掌握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防控关键时期,做到了防重于治。”
为了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张红伟采用秸秆全量还田,深耕细作,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收购猪场鸡场和牛场粪便,让“绿水青山”常在。
凭着这股信念,2022年,张红伟荣获衢州市优秀种粮大户称号。同时,张红伟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遇到闲散农户,他让农民到地里打工。目前,他雇佣了长期工5人,雇佣了50多户剩余劳动力的季节工,最多时一天要雇佣95人。“我一年的人工工资支出在40万元左右。”
说起以后的打算,张红伟相告,他会在种粮食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在省农博会上,张红伟看到了许多优质农产品,让他很振奋。“我认准一个理:好种子才能种出好粮食。我希望能与种子专家对接,将优质的种子给我,我会努力种出优质的粮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3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