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逐水草而居,享现代生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2-12-22 19: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逐水草而居,享现代生活

(资料图)图为牧民转场至夏营地的途中。杨伟东摄

中新网赤峰12月22日电 题: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逐水草而居,享现代生活

作者奥蓝

“夏天,我们会在夏营地的草场上放牧。但冬天太冷了,不少人都在冬营地盖起了棚圈舍饲牲畜。这样不仅省事,牛羊还不容易掉膘。”时至深冬,玛尼图嘎查已连下两场大雪,窗外白雪皑皑、寒风凛冽,牧民斯琴毕力格躺在又暖又舒服的家里刷手机,这也是他日常的消遣娱乐。

相比于以前冬季在雪原的刺骨寒风中放牧,他坦陈变化很大。“日常观察牲畜不用跑进跑出,通过app看棚圈监控就可以。”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逐水草而居,享现代生活

图为牧民斯琴毕力格在自家冬营地盖的房子。斯琴毕力格 摄

说起草原游牧,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炊烟袅袅大漠牧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传统的游牧生活正在千百年传承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斯琴毕力格所在的玛尼图嘎查地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这里游牧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草原游牧文化已有5000多年。2022年5月,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这里的牧民为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直以集体为单位游动放牧。牧民们逐水草而居,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把草牧场分为夏营地和冬营地。不同营地有不同的放牧方式。

如今,这里像斯琴毕力格这样的游牧牧民还有1.5万余人。与祖辈们相比,他们的生活的确变了。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逐水草而居,享现代生活

图为牧民斯琴毕力格家的棚圈。斯琴毕力格 摄

这些天,牧民们带着牛羊在各家冬营地“安营扎寨”。不同于早先居无定所的原始纯游牧方式,各家各户都在冬营地盖房子定居,如无意外,他们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再搬走;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机动车,外出购物、办事方便了很多;冬季也不再将牲畜一直放牧在雪原上,而是以圈养为主、放牧为辅,科技化手段也越来越多……

吕江今年60多岁,游牧了一辈子的他掰着指头告诉记者,如今不仅生活品质提升,牲畜的品质和价格都比以前好了。当然,花的钱也多了。“建棚圈、盖新房、买饲料和设备、买好品质的种羊……花钱是为了更挣钱。”

“我们的观念也变了。以前都觉得牛羊越多越好,现在都讲少养精养。既能保护草场,还能挣上钱。”吕江说,虽然他不怎么用现代化机械设备,但思路一直“与时俱进”。“我的羊现在还在雪地里吃草,过几天就该赶回家圈养补饲了,料也早已准备好。”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逐水草而居,享现代生活

图为巴彦温都尔苏木牧民在自家冬营地建的房屋和棚圈。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委宣传部 供图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现代化的生活不仅改变着当地牧民的生产习惯,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草原地广人稀,以前交通、通讯不便,大家的生活有点无聊。如今有了网购、视频聊天、网络短视频,牧民生活越来越热闹。

“我们嘎查还建了微信户主群和服务群,草场补贴、社保发放之类的日常通知都发在里面,人们有什么需求和疑问也都在群里提,既方便又有效率。”牧民浩特老住在达尔罕乌拉嘎查,这里的235户牧民分散在15万亩草场上。如今的他总是忍不住感慨,科技改变生活。

“我们这里的牧民一直以来就是靠草场生存。大家都知道,草场越好,牧民的生活就越富裕。”斯琴毕力格告诉记者,不论生活怎样变,大家对草原的爱都不会变。

“每到转场的时候,我们嘎查的数百户牧民结伴赶着自家牲畜行进于树林、草丛、群山之间。有骑马的,骑摩托的,还有开着农用柴油机拉着日常用品的……”斯琴毕力格已经在憧憬来年6月的夏季转场了,这也是他很喜欢的事情。“到时候,夏营地的草一定又长得很高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20:16: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守护好这片纯净之地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守护好这片纯净之地▲牧民在草原上生产生活 阿鲁科尔沁旗文化旅游体育局供图本报驻内蒙古记者 王 慧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
2023-07-17 00:04:00
护航草原牧歌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牧民们传承着古老而传统的游牧习俗,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草原牧歌。2022年5月,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联合
2023-10-25 16:12:00
转场路上,牧民的贴心人
...牧区位于罕乌拉山深处,牧民生活面临着诸多不便。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作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虽然有专项经费支持,但牧区远离城市,谁来承担安全保障?党员干部纷纷报名。阿鲁科尔沁旗
2024-10-15 07:04:00
借“绿”生“金”,农牧民口袋鼓起来
...值近40亿元。牧草产业释放生态经济双重效益冬天的阿鲁科尔沁草原一片静谧,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巴彦温都尔嘎查,冷风阵阵。冬季草原没多少草,牛羊要过冬,饲草料便是关键,而牧民
2024-12-26 04:39: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入暑时节,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牧民们已在夏营地扎寨一个多月。一座座蒙古包,珍珠一样镶嵌在绿色的草场。一个个民警,默默地为广大牧民们的游牧安全保驾。每天黎明,民
2023-07-25 22:16:00
西辽河畔天工开鲁!内蒙古开鲁区域品牌发布暨产业招商会在京举行
...之乡”荣誉称号;肉牛产业,“畜”势勃发:开鲁县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是内蒙古肉牛优势产区的优中之优,现已培育形成“牧草种植、基础母牛繁育、肉牛育肥、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品牌营销
2023-09-06 13:09:00
...熟谙蒙古族习俗、蒙古语,同蒙古族通婚,一部分人迁入科尔沁草原腹地,过上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几乎同蒙古族无异。这是建立各民族大家庭的开端。这时期,清廷拨资为科左后旗建立
2024-05-21 04:41:00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低碳冬季:蓝天、暖阳,“绿色”过冬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通辽11月20日电 题: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低碳冬季:蓝天、暖阳,“绿色”过冬作者 张玮 齐琦寒风日劲,冬意渐浓,位于北疆的内蒙古各地进入供暖季节。地处科
2023-11-20 19:34:00
...满意。这是内蒙古移动通辽分公司与该中心携手打造的“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智能综合监管平台”。2022年年底,全国首批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之一,也是
2023-03-14 12:2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