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位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与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交界区域的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日,科研人员通过开展本地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发现了该保护区的两个新记录物种——黄岗臭蛙和多鳞盘口鲮。
黄岗臭蛙。
多鳞盘口鲮。黄岗臭蛙的拉丁文学名为Odorranahuanggang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福建、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生活在海拔200米~800米丘陵山区的大小流溪内,栖息环境植被茂盛、阴湿,溪水湍急或平缓。
这种蛙的身体和四肢背面为黄绿色,头长、头宽几乎相等,具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头体背面密布规则椭圆形和卵圆形褐色斑,斑点周围无浅色边缘;股、胫部各有褐色横纹4条~6条,股后方褐色斑大而密集;背部和四肢背面皮肤有小痣粒;体侧有大小扁平疣粒;体腹面光滑,腹面白色无斑。黄岗臭蛙雄性体长40.6毫米~44.6毫米,雌性体长82.4毫米~91.1毫米,雄性背侧有粉白色雄性线。它们的繁殖季节为每年7月至8月,7月份的雄蛙在溪内活动频繁,并发出“叽”“啾”的鸣声。
多鳞盘口鲮的拉丁文学名为Discocheilusmultilepis,系鲤形目鲤科盘口鲮属鱼类。该物种体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胸腹部稍平坦。有须2对,均较短小。眼侧上位,眼间宽隆。体被圆鳞,背部中央背鳍前方鳞片排列紧密且隐埋皮下。尾鳍分叉较浅,上下叶末端稍尖。每一鳞片的后缘均具黑色小斑点,腹部棕黄色。背鳍棕黑,尾鳍浅黑,其余各鳍棕黄色。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本次综合科学考察共调查到鱼类31种,隶属3目11科,其中种数最多的平鳍鳅科有6种,该类群具有胸、腹鳍的腹面增厚等适应激流生境的形态特点,是典型的为适应山区溪流的小型淡水鱼类。
多鳞盘口鲮种群分布数量小,是西江水系都柳江水系鱼类特有种,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该种在九万山自然保护区的发现,丰富了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为广西在鱼类资源调查中又增添了一个新记录种。而黄岗臭蛙的发现,丰富了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为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提供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