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农产品价格波动为何动辄上热搜?
绝大多数波动符合规律,一些“流量党”却以偏概全,影响消费积极性、种植户积极性
任翀/连俊翔
不同的西瓜品种,售价相差很大。 本报记者 任翀 摄 一段时间以来,农产品价格频频登上热搜榜。比如,西瓜跌到几角钱一斤、榴莲蓝莓价格持续下探等。但也有消费者觉得,农产品价格似乎没有那么低。真相到底如何?
价格波动符合大趋势
在农业农村部官网,有农产品批发价格监控数据。记者选取部分农产品比较后发现,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一定的规律,近期的价格变化并不异常。
以西瓜为例,近7年来,每年都会经历“冬春价高,夏季回落,秋冬上扬”的趋势。这与西瓜的供求关系紧密相关——对绝大多数产区来说,西瓜在夏季集中上市,价格随行就市,由此下跌;在秋冬春三季,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调。从全国数据来看,西瓜均价在今年3月达到峰值,为6.35元/公斤;此后开始回落,在6月2日—8日这周,均价为3.73元/公斤。
即使在夏季,西瓜的价格继续遵循供求关系。比如,“南汇8424”是上海名瓜,每年4月底5月初上市,但当时属于“时鲜货”,一只4公斤规格的“南汇8424”售价接近90元;6月规模上市后,同样规格的只要70元,如果前往基地直购或遇到经销商打折,还能更低些。
从短期变化来看,全国西瓜均价在3个月内的降幅超过40%、一个月里“南汇8424”的降价幅度超过20%,两个数字看起来都很惊人;但从全年乃至数年的走势看,这两个数字很正常,不稀奇。
在部分自媒体或网民的比较中,还混淆了品种差异带来的价格差异。
以蓝莓为例,云南、山东、辽宁都是我国的蓝莓主产区,但不同产区的蓝莓上市时间有先后、品种有差异,呈现出来的规格、口味也有区别。所以,不同种类的市场价格有不小差异。直接比较不同上市时间、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蓝莓价格,难以给出“价格是涨还是跌”的准确结论。只能说,从整体趋势来看,在产品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价格下探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当然,农产品有“大小年”之分,市场需求也会影响变化。比如,今年西瓜的产量较高,不少产区出现了量增价跌的情况。部分个体瓜贩还表示,今年上海气温偏低,“吃西瓜解暑”的需求比往年小,所以今年西瓜的零售价比去年同期低一些。
“高级货”降价可能成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因价格上热搜的农产品中,不少是消费者眼里的“高级货”“小众品”,如蓝莓、榴莲、三文鱼等。从大趋势看,这些产品的售价很可能越来越亲民。究其原因,这类产品的供应链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市场上的货源多了。以前,市场上的“高级”“小众”农产品往往来自进口;这几年,不仅进口渠道增加,有些产品还有了国内产区。供应量增加、物流成本缩减等,都推动产品售价下降。
某商超平台负责榴莲采购的张弘善说,今年的榴莲行情并不奇怪。去年,榴莲产季偏早,“五一”消费高峰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断档,导致榴莲价格直线飙升;今年,产地出货量大且稳定,泰国、越南等地的榴莲都瞄准了中国市场。同样是“五一”期间,同等规格的泰国金枕榴莲售价比去年同期下降23%左右;而越南干尧榴莲因泰国金枕榴莲大量进口,价格随之下调。
再看蓝莓,国内产区的果实全面上市,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尝鲜的门槛。云南红河州盒马村负责人、鑫荣懋集团蓝莓产品部副总监郝亚琪说,云南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蓝莓,这些年,当地引进了一批国外同纬度蓝莓优良品种,从中选育出适宜在红河州规模种植的蓝莓新品种。所以,国内有了能标准化、规模化上市的品质蓝莓,包括直径18毫米、22毫米乃至更大的“大果”。加上经销商实行基地直采、降低品牌溢价等,同等规模的国产品牌蓝莓价格只有国际大牌的一半。体现在消费端,就是蓝莓降价了。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倒逼供应链快速成熟。就“小众”农产品而言,经销商不仅通过增加采购范围、压缩流通环节等降低经营成本,还同步完善服务,希望实现“性价比更高”。比如在今年的榴莲市场,不仅售价降低,还有不少平台推出“保四房”“空包包退”等服务,让消费者觉得“更加划算”。
当心以偏概全误导消费
就近期农产品价格波动来看,消费者是受益者。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关系民生,社交平台上出现部分人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用价格类话题博眼球。
比如,部分自媒体博主打出了“西瓜几角钱一斤”的旗号。但记者走访了上海市区多家生鲜超市、标准化菜场、个体户,都没有发现零售价每斤几角钱的西瓜。有经营者分析,不排除批发市场中有类似的价格,或部分经营者销售库存商品,也不排除后期随着供求变化西瓜价格继续走低。不过,就目前总体市场来说,西瓜的价格没有那么低。
再比如,三文鱼也曾因价格波动登上热搜榜。但比对农业农村部数据,发现近一年来三文鱼的价格总体平稳,并没有大起大落。而在零售市场,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不同食用标准的三文鱼价格相差很大。如果用低价产品指代所有的三文鱼产品,显然不客观。
因此,农产品的价格还与品质有关,不能用“低质低价”指代某种农产品的整体价格。
对于网上有关各种农产品价格的热门话题,种植户也有话说。市郊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指出,农产品价格是开放的,农户自行定价,消费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但当下有些自媒体动辄用农产品的高价或低价做文章,并不可取。他认为,农产品价格不该成为“流量党”的素材,“时鲜类农产品上市初期价格较高,自媒体却用‘××产品每公斤几十元’做标题,影响消费积极性;对有价格差异的产品,自媒体用低价产品指代所有产品,影响其他产品种植户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任翀 连俊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