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二
《万里走单骑》“坎儿井篇”覆盖逾4亿人次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莉 实习生 张沫
2月19日晚,《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坎儿井篇”通过浙江卫视、腾讯视频与观众见面,电视端收视率达1.19%,同时段节目收视排名第二。截至20日12时,新媒体端覆盖逾4亿人次阅读。
节目中,演员周韵、飞行嘉宾王濛与原坎儿井掏捞队队员乃木吐·阿不都、海比布力·塔力甫等人围坐一桌,认识挖掘坎儿井的各种工具,听老人们讲挖掘、修缮坎儿井的故事。
“当老匠人面带笑容说,‘坎儿井和坎儿井水就是生命,就是生命之源’‘喜欢坎儿井水就跟喜欢爱人一样’时,我热泪盈眶。”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宋荷拉·杰恩斯说,节目以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坎儿井这项文化遗产的很多知识。跟随节目组的镜头,观众们仿佛见证了吐鲁番人民为了生产、为了水源而延续数千年的坎儿井劳动场景。
吐鲁番市托克逊县是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县,有中国“干极”之称,是优孚博略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意总监亚力坤·外力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坎儿井篇”引起了他的很多共鸣:“洗完手的水,要二次利用,这是我们从小就经历的生活,长大后才渐渐明白生活习俗和当地环境的关系。”
“节目呈现的坎儿井非常全面,单霁翔老师等嘉宾下竖井、在暗渠里行走等画面,大量航拍镜头,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视野。”亚力坤说,自己也是通过节目才知道,吐鲁番坎儿井总长度达5000多公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吐鲁番人民的智慧、勤劳、坚韧,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为改善生活环境而付出的努力。”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北路片区管委会科技园社区居民梁庆南今年71岁,他和家人一起通过电视收看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坎儿井篇”,老人感慨道:“我跟着社区组织的老年文艺团去吐鲁番旅游时看过坎儿井,对坎儿井有了大致了解。通过电视上的航拍镜头,我第一次看到戈壁滩上的坎儿井封土堆(竖井口),很壮观。坎儿井是吐鲁番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吃水不忘挖井人。”
“很震撼!看完这一期的吐鲁番坎儿井,让我有种立刻动身去新疆看一看坎儿井的冲动。”闽江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刘佳崎通过腾讯视频观看了节目,“用潮流的综艺节目形式,呈现厚重的文化遗产,《万里走单骑》的这种创新很有新意。难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节目中还多元化呈现了新疆的特色歌舞、美食,浓浓的烟火气也特别吸引人。”
阿依西古丽·约麦尔是一名导游,从业15年间,她曾带领无数游客参观坎儿井。她认为,《万里走单骑》用非常有温度的形式,展现了吐鲁番的坎儿井、麦西热甫、纳孜库姆等文旅资源。“我就是喝着坎儿井水长大的,小时候家门口的坎儿井明渠里还有鱼。水是宝贵的资源,坎儿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吐鲁番人会继续守护好这生命的源泉。”阿依西古丽说。
本期节目播出后,无数网友被坎儿井掏捞匠人深深感动,微博用户“oO你的小可耐_”留言:“坎儿井的背后有着很多劳动人民的汗水,向劳动人民致敬,感谢他们的付出。”
网友“可可西里有你”则表示:“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咱们想象不到的。劳动人民能想到这种工程,真的是太厉害了吧。通过这一次的节目,也是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坎儿井的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10: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