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薄昭,他已经跨过了皇权所能容忍的安全线,汉文帝除掉自己的舅舅,让母亲在旁看着,而这一切,没有人能够阻止。
皇权独立的征兆往往是权臣的陨落。
陈平与周勃为了让汉文帝“名正言顺”即位,都能一纸诏书直接宣判刘盈的几个儿子不是亲生的,随后杀死,皇家对自己人尚且如此无情,对于舅舅那么也不可能有更高的情感付出。
如果舅舅的死能换来皇权的蜕变,那么即便是两个薄昭,也在所不惜。
当汉文帝登上了皇位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那个简单的刘恒了。
薄昭,一个汉代外戚的典型代表。
在薄昭以前,西汉不是没有外戚,比如吕后的吕氏家族,又比如戚夫人的戚氏家族,这都是鼎鼎大名的外戚,特别是吕氏家族,后来几乎都要篡夺刘家的江山,掀起诸吕之乱的吕禄、吕产,都是吕后兄弟的儿子,汉惠帝按照关系都要喊一声表兄弟,可舅甥关系根本不是吕家不造反的理由,所以吕家反了。
所以汉初的吕家把“舅舅”的名声正式搞坏了。
而诸吕之乱爆发时,刘恒正在和母亲、舅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代国虽然也是个国,但江湖并不大,人心也不复杂,刘恒很多事情交给舅舅薄昭打理,薄昭即便掌控了权力,也根本对代王这个爵位起不了任何威胁。
因为这只是个爵位,靠血统继承的,薄昭再努力,也只能是代王的官,不可能取而代之。
公元前180年,当长安的诸吕之乱被平定后,长安的大臣们并不希望刘肥的长子:第二任齐王刘襄入主皇宫,因为刘襄太有主见,做事也太果断了,当时刘襄的弟弟刘章只是密令于他,刘襄就已经带着兵马从齐国向长安出发了。
按照大臣们的认知,这种手段果决的皇帝,大概率是暴君,小概率是明君,没有人愿意去赌刘襄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因此他们看中了位于代国的代王刘恒,代王和他母亲薄姬一直都是“受气包”,汉高祖总共没见过他们母子二人多少次,所以代王的性格很是懦弱,这种性格,就符合大臣们的预期。
因此汉惠帝的儿子都被一个“非亲子”的名义给杀害了,为的就是把顺位继承权转到刘恒手上,而当长安的密令发到代国来的时候,刘恒傻眼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让他去当皇帝,他更不知道是不是阴谋,长安与代国相差甚远,即便有消息也是断断续续的片段,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代国并不能清楚地知道。
于是为了保险起见,刘恒让舅舅薄昭到长安一趟,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便成就了薄昭的“拥立”之功。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
严格来说,薄昭能够挺身而出,替刘恒去冒这个险,这确实是大功一件,而薄昭进入长安后,绛侯周勃打消薄昭的顾虑,告诉他来龙去脉,薄昭这才明白刘恒被天上的馅饼砸中了,因为没有威胁,所以被选为皇帝,于是乎薄昭给刘恒和薄姬传回消息,此事是真的,收拾家伙来长安吧。
公元前179年,刘恒入主长安皇宫,是为汉文帝,但刘恒的性子软,他一开始很难跟朝廷这群老臣周旋,因此朝政需要外戚干涉,薄姬成为薄太后,自然是朝堂的实际掌控者,薄昭是薄太后的弟弟,也自然而然成为了薄太后的代言人。
汉文帝登基后,将他的舅舅封为轵侯,根据汉高祖的白马之盟,薄昭的封侯其实是有些牵强的,但牵强之余,也能说得过去,毕竟帮汉文帝打探消息这么一件事,也算是功劳了。
其实像汉文帝和薄太后、薄昭这样的政治关系,在过去的时代并不是没有,最经典的莫过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昭襄王以及其母亲秦宣太后、其舅舅魏冉也都是这一种政治关系,因为秦昭襄王年少不懂政治,所以秦宣太后摄政,但平时的执行者,都是魏然。
这就是“舅权”,依靠着太后的扶持可以权倾一时。
那么魏冉后来如何了?
很不幸运,魏冉后来因为位高权重越来越放肆,不仅在朝中肆意安插自己的心腹,还想方设法让秦昭襄王给他加封领地,而这种行为随着秦昭襄王的成长以及亲政,舅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为了制衡母亲和舅舅,秦昭襄王重用了范雎,后来魏冉被秦昭襄王一步步架空,最终打发到了关外的封地郁郁而终。
所以“舅权”并不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就算是皇帝的舅舅成为了权臣,那么权臣的身份肯定是先于舅舅的,皇帝不会因为亲情而让权力处在危险的位置,到了汉文帝时期,更是有诸吕之乱的前车之鉴,对于薄昭来说,如果他不能以史为鉴,那么必将走魏冉的老路。
可是一个人身份迅速转变,权力暴涨,他能保持本心吗?
薄昭用行动告诉汉文帝,他并不能。
在汉文帝进入长安前,薄昭率先和陈平、周勃等等老臣打好了交道,这些老臣们因为薄昭即将是皇帝的舅舅,也有心结交,可千万别小看这么短时间内的结交,这注定了薄昭在朝堂中率先掌握了主动权。
所以周勃也以薄昭为友,从能力上来说,周勃比薄昭要强太多,可周勃事朝多年,太知道皇权的重要性,如果他想以后“平稳”退休,那么就需要在朝中安置一道“保险”,这个保险,就是汉文帝的舅舅薄昭。
周勃这个人脾气很不好,也常常把汉文帝当作小孩看,可汉文帝只是性格软弱,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要知道让任何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坐上皇位,都具备很强的杀伤力,因此汉文帝对无理的周勃“暗藏”杀招,在一次偶然机会下,汉文帝“劝退”周勃,周勃退休回家后,生怕汉文帝对他不利。
事实也是如此,汉文帝在登基之后,一直在默默地培养自己的核心力量,周勃是太尉,是军事长官,那么汉文帝就培养军事长官,为的就是取代周勃。
这一招是不是与秦昭襄王重用范雎很像?
其实王权、皇权到本质上并没有大不同,都是用人、裁人的学问,所以汉文帝并不单纯,而周勃被劝退后,汉文帝也没有想过“放过”他,经常下令郡守、郡尉去“探望”周勃,说是探望,实际上是监视,这让戎马一生的周勃很是紧张,他常常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见人,而且还让家人也这样做,这一种举动,正中汉文帝的计。绛侯周勃既就国,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资治通鉴》
周勃以及家人护卫都穿着甲胄拿着武器见人,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于是汉文帝下令让人把周勃抓起来,而周勃此去将是凶多吉少,因为汉文帝就是摆明了要周勃倒霉,有可能是为了杀周勃立威,也有可能是逼着周勃站在自己这一边,在周勃性命攸关的时刻,周勃找到了薄昭,将所有的财富都拿出来贿赂薄昭救他出去。
薄昭答应了。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史记》
薄昭收了钱就办事,而且这件事的背后或许不是金钱这么简单,还有可能存在着政治博弈,比如秦昭襄王当年赐死白起,看似是白起抗命,实际上白起就是秦宣太后和魏冉扶持起来的,并不是站在秦昭襄王这一边的,因此到了周勃这里,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命运的轮回。
范雎太强,白起不得不死,而汉文帝实力不够,被薄昭保了下来,薄昭的做法很简单,他将此事告诉薄太后,薄太后立即出面让汉文帝把周勃给放了,汉文帝对于母亲的命令没有拒绝的办法,于是便将周勃无罪释放。
如果没有薄昭力保周勃一事,汉文帝或许不会对舅舅太狠,可是薄昭已经越位了,他挑战了皇权,今天能保一个周勃,明天就能扶持一个周勃,如此下去,薄昭的子孙就会成为吕禄、吕产之流,大汉江山依然存在隐患。
所以汉文帝要除掉舅舅,这个事情刻不容缓。
可是汉文帝能直接动手吗?
如果他是那种直接动手的人,那么权力问题也不会到如今这步田地了,可话说回来,性子软有性子软的好,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用最完美的理由除掉最危险的敌人,这就是王法、王道,于是汉文帝干脆放开了,不去管薄昭。
薄昭也渐渐开始“忘乎所以”了,历史上只要有过魏冉,那么未来一定会再次出现魏冉,人性不可复制,但贪婪大致都是相同的,薄昭开始做很多违法的事情,也安插亲信把控朝政,而薄太后对弟弟的做法态度不明,极有可能是抱着亲情的纵容心态。
而汉文帝,也在“积蓄”自己的力量,想要将薄昭置于死地,归根结底就是在政治力量上压垮薄昭,皇权有天然的优势,舅权早已经忘却了危险,终于有一次,薄昭犯下了大错,他将一个使者杀害,却没有人能奈他何,汉文帝以此为由,要将薄昭绝杀。
西汉一朝,始终很讲究“法”,看似无为而治,但是贵族杀人一样要受惩罚,轻则夺爵国除,重则赔命,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就是例子,而薄昭杀了一个有官身的使者,犯法却不伏法,这意味着什么?
这只能说明廷尉或许都被薄昭买通了,那么为了匡扶正义,汉文帝必须要用别的方法杀死舅舅了,那就是以势压他。
有一回,汉文帝让大臣出面邀请薄昭过来饮酒,并且亲自作陪,薄昭应允,这其中所安排的大臣,毋庸置疑都是汉文帝的班底、心腹,汉文帝很聪明,知道挑一个利于自己的环境作为主场,而在酒桌上,汉文帝图穷匕见,让薄昭自杀赎罪。
一开始,薄昭自然不肯,但问题是,汉文帝早已经布置好了一切,形势比人强,如果薄昭仍然不愿意自杀,那么汉文帝可能就会强行处死薄昭,这会让薄昭不体面,而汉文帝也很有耐心,眼看舅舅不配合,便让大臣们哭了起来,为薄昭“哭丧”。
后来薄昭看到这个场面,便只能自尽了。
而为何薄昭在群臣为他“哭丧”后才愿意自尽,或许是因为薄昭看到了自己的大势已去,汉文帝大势已成,即便躲过了这一次,下一次也已经躲不过了,因此便放弃挣扎了,毕竟薄太后也没有出面要救下薄昭,这说明了这其中也有薄太后默认的意思。
如果说薄太后的依靠是皇权,那么薄昭的依靠就是薄太后,如果在汉文帝尚且年轻时,无法很好地掌控大权,因此被薄太后暂时接管了皇权,那么薄昭一开始确实可以肆无忌惮,可随着汉文帝掌控了大权,薄昭的根基就已经变了,再不收敛,下场只有舅甥反目。
假如刘恒一直都是代王,薄昭不管如何怎么强权,刘恒都未必会忌惮,可皇权却不是如此,皇权一旦真的被威胁,那么接下来将是刘家的江山面临危机,所以汉文帝如何都不能出现疏忽,即便是自己的舅舅,汉文帝不息背负骂名,都要除掉他。
保卫权力,与生性无关,或许在汉文帝的心里,自己未必要做一个伟大的千古一帝,但他不能做一个犯错的皇帝,不让感情来干扰政治的运行,保持自己的原则,这就是汉文帝应该做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3 04:37: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