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千古庐陵文脉长(走进传统村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2-17 05:4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钓源村——

千古庐陵文脉长(走进传统村落)

本报记者 王 丹

千古庐陵文脉长(走进传统村落)

图①:钓源村清晨全景。

刘小梅摄(人民视觉)

图②:钓源村“忠节第”牌坊。

彭晓明摄(人民视觉)

图③:钓源村马头墙。

李柳生摄(人民视觉)

图④:钓源村水体景观“七星伴月”。

李 军摄(人民视觉)

“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滔滔赣江,自南向北流经赣中吉安,这里便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钓源村,就藏于这山间碧水处。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始建于唐朝末年的钓源村,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同宗及其后裔的聚居地。这里先后走出9位进士、32位举人,留下“父子登科、兄弟连科”的佳话,堪称一部浓缩庐陵文化的活态博物馆。2012年,钓源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傍晚是钓源一天当中最美的时刻。夕阳把云彩晕染得半红半橙,衬着蓝天,甚是好看。7个池塘,沾了天色,蓝汪汪的,如静卧的宝鉴,不见波澜。游走其间,村口那棵张开“双臂”迎来送往的古樟,无言述说着村中千年的历史……

——编 者

何谓“庐陵”?庐,居所;陵,山也。吉安古称庐陵,秦初建县,汉末置郡,隋称吉州,元始名吉安,明清为府。古庐陵钟灵毓秀、交通便捷、物阜民丰,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之称。钓源则取姜太公垂钓渭水之意命名,正如许许多多的庐陵村落一般,依山就势而建。从吉安城区向西北安福方向行车20多分钟,再向北拐入乡野,在一条绵延10里的大道尽头,便是钓源村。

从钓源村上空俯瞰,一条高约9米的山岭,呈东西走向的“S”形,把村庄一分为二,庄山和渭溪两个自然村就“卧”在两个弯环处。岭上密植2.6万多棵香樟树,形成一个高出村落20米的天然屏障,守护着钓源村。

黛瓦马头墙 飞檐翘角坡

建筑特色尽显赣派遗风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概括了赣中建筑的主要特点。高高的码垛子,每角叠3个,12个码垛不仅可以防风还能防火。照壁一旁的清水墙,古朴里透着清爽。“眠砖到顶、蓝灰割线”,一块块青砖平放,层层堆叠上去,相比立起的“斗”砖,用“眠”砖的方式建房,源于本地含铁元素丰富的土壤,便于烧砖。

蓝灰割线,则是赣派民居在吉安地区的一大特色。“抹灰,就像给墙面化妆。”吉州本地对民俗文化颇有研究的作家李柳生解释道,与徽派民居用白灰刷墙相比,钓源古民居在建造过程中使用掺了石灰的蓝灰做黏合剂,用来填缝,与规整的青砖相衬,还要用割刀分缝,让墙面呈现条格状,规整美观。2021年,村里对古民居进行整修,修旧如旧,特别邀请了老工匠,保留这一工艺。

另一大特色就是“重檐采光法”。钓源一改南方民居中常用的敞开式“天井”,做了封闭式厅堂,但在屋面上方敞开一个豁口,称之为“天眼”或者“天门”,又在豁口下方做一个凸出墙面的元宝形水槽,再排入门外水沟,这就保证了屋檐水不流入屋内,也不会滴在门口。钓源“天眼式”的建筑排水系统在不影响采光功能的同时,节约了空间,而且避免了风寒、潮湿等难题。

此外,细细打量村中的建筑,就会发现房屋大门不与墙面平齐,门框、门柱都稍有偏向;房子之间的巷道两头,都大小不一,呈现楔形、梯形、喇叭形等多种形状和偏斜的走势。钓源的街巷布局正是如此:几乎没有一条笔直的路,也几乎没有一排笔直的房,鲜有一段笔直的塘岸,甚至一幢本该四四方方的房子,却专门在墙角处切折了角。“不讲究‘坐北朝南’的规矩,门庭各异,四方为大,独具特色!”吉州区文联原主席刘英敏介绍。

据了解,钓源村现存150处赣派古建筑,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5处。钓源明清民居也得到了古建筑专家的高度评价:“钓源的民居不同于徽派,有别于客家,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池塘如星辰 村貌日日新

生态水文体现古老智慧

雨中的钓源另有一番韵味。撑着油纸伞,踏着青石板路,啪嗒啪嗒,在清幽的巷子里荡起一阵“涟漪”。仔细听,就能发现石板下为中空。“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钓源村妇女主任兼讲解员彭月红借着微微细雨,讲解村子的排水系统。在祠堂里,雨落进天井,汇到四通八达的水渠;在小的民居,则经过天眼、天门,流到门前的水槽;流水最终汇到村子7个池塘。

水是钓源的灵魂。完备的雨水处理系统使得钓源堪称古老的“海绵乡村”,它的排水系统有“明道”和“暗道”,青石板下的暗道,均为青砖砌成。祠堂的天井下,也是四通八达的袖珍排水渠,一起汇入池塘,这一地下水循环系统充分彰显古人的智慧。

钓源的池塘共有7个,连成一片围着村庄铺陈开来,形状也不是规矩的方或圆,而是如星辰排布,伴着一口古井,被当地人称为“七星伴月”水系。古井水质清澈,味甜,是正宗的优质地下水,它与池塘仅一墙之隔,然而井水水面超过池塘水面,可见“塘水不犯井水”奇观。

过往,靠着四通八达的水网和池塘净化系统,村民们夏天养鱼种藕,等水塘“养肥了”,到了冬天再排水、挖泥、晒塘,本可实现自然净化。但这种反复“挖泥晒塘”的方式终究繁琐,年深日久,整个村容想要保持下去,必须在以往的基础上再更新。

2022年3月,钓源村在改造的过程中,对全村地下排水系统采取“拆卸老石板、挖沟埋管、石板复原”的方式进行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处理。“古村的管网改造比一般项目更复杂,但是避免了雨污混流对水塘和整个村庄环境的影响。”运营团队负责人孙大胜对记者说。

改造过后,村子日常水生态的维系则引入专业水环境治理公司,根据水体性质、水系功能、地形位置等实际情况,实现村庄水生态的“净化—绿化—美化”。

走近水塘,彭月红饶有兴致地介绍:“看!这是黄菖蒲,这是玉蝉花……”这些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不仅遍布水塘,更遍布村庄,“一年十二月,月月有花香!”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更有装点美化之效。走近塘边细看,塘与塘连接的洞口处,都用石头装饰起来。每隔几天,便有村民穿着防水衣下池塘开展定期清理,维护池塘生态。

如今,钓源村的标志性水体景观“七星伴月”持续不断地调蓄水环境,让村庄水系循环畅流,同时还可以灌溉农田,实现水塘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保留古韵味 引入新业态

运营前置助力古村蝶变

从人文到生态,钓源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但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其实钓源曾经走过一些弯路。“10余年前,钓源就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民陆续迁到新村以后,对古村的保护却走入困境。”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向记者坦言。后续运营难跟上,村庄缺少内生动力,一度陷入“低水平保护”的怪圈。为此,吉州区委区政府多次率队赴江、浙、闽等地,希望找到有实力的运营方为钓源注入新鲜血液。

2022年,运营团队正式入驻,开展整体修缮及运营规划设计。“我们坚持‘运营前置’。保护修缮只是基于图纸和建筑逻辑,关键在于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但运营服务的逻辑是基于目标客群,能够把后续产品服务纳入整个考量。”孙大胜说。

本地野生的薜荔果是冰粉的原料。如今,一座由牛棚改造的冰粉店,成了游客们歇脚打卡的网红店。在运营方带动下,钓源目前已有香堂、茶馆、咖啡店等30多种业态入驻,150余套民宿房间能够容纳300人住宿。“我最喜欢的是夜游古村项目。”来自浙江的游客汤燕表示,“夜幕四合之时,村子被一盏盏古灯点亮,别有一番宁静美好。”

现年36岁的晏巧玲,在外工作10余年后回到钓源,如今在村里的一家餐厅做领班,“客人最爱的是一道经改良的三杯鸡,这道菜额外添加了几味中药,食材都是自己种养的!”

据了解,以老屋为载体,钓源收储古建筑150栋,户均一次性收入近20万元。还有15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钓源村先后开展了“庐陵新年最吉安”元宵舞龙大会、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吉言吉艺吉宴等50余场大型活动,2024年共吸引了59.14万人次游客打卡体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有着大量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全市目前已入选传统村落的村有120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72个、省级传统村落48个,占全省的1/5。
2023-01-17 04:36:00
初心如磐寻钓源 共绘乡村新篇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楚韵乡耘”社会实践团队调研启航
...这里是欧阳修宗亲后裔的聚集地。一部钓源古村史,千载庐陵文化情。钓源古村的讲解员用质朴可亲的语言,为师生详细讲述了钓源古村的发展与变革。调研团成员们穿梭在古村的巷道之间,认真聆
2024-07-22 12:10:00
暑期旅游旺季临近 吉水主官近期密集调研文旅工作
...办了2024年杨万里诗歌文化生态旅游季活动,并迎来首届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嘉宾考察团。一系列文旅盛事凸显了吉水文旅产业的蓬勃之势。为做大当地文旅品牌,迎接暑期旅游旺季,吉水主官
2024-06-27 04:42:00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在庐陵大地上竞相闪耀?全面建设文化文明的现代化吉安,就是要扬优成势、顺势而为,持续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人民
2023-01-17 09:33:00
...返乡支教活动,6名支教队员和孩子们都难分难舍。这次庐陵英才“雁归工程”大学生返乡支教活动,以“七彩假期·快乐学习”为主题,由遂川县堆子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鄢背村新时代文明实
2023-07-31 12:39:00
钓源古村重生记
...。在当地,“蝴蝶返乡”计划正陆陆续续引凤归巢。吉安庐陵米塑制作技艺、庐陵螺钿大漆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陈武森两年多前重返故地,深感钓源巨变,当即入驻古村开设手工艺术馆。
2025-07-14 07:12:00
讲好江西故事 传承江右文化
...懂陶渊明的真意人生,学习朱子家训传承优良家风,感悟庐陵文化与文章节义,了解临川文化的兴邦之路,体会客家历史与客家文化,细说宋代江西的大发展,传承赣商文化与赣商精神,传播领悟江
2023-06-15 04:4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江西吉安,古称庐陵,秦初建县,汉末置郡,隋称吉州,元始名吉安,明清为府。古庐陵钟灵毓秀、交通便捷、商贾如云,物阜民丰,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之称。“金庐陵
2023-02-23 08:23:00
...吉安自古以来就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这是一代代庐陵先贤用他们的道德文章和风骨品行给后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谓文章,既是用纸笔写出的,更是用行动
2023-09-13 09:1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浪潮卓数大数据参加山东“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对接交流活动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鹏,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龙希江,山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李林
2025-11-20 17:34:00
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而基层宣讲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2025-11-20 17:34:00
中国播谷·广供杭州消费周活动暨东西部协作新农人(农创客)共创大会启幕
11月19日,一场以“中国播谷·广供杭州”为主题的消费周活动在杭州市余杭区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二期隆重启幕。本次活动由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支援合作局)指导
2025-11-20 17:35:00
烟台南山学院学子在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华北赛区)决赛中荣获佳绩
11月16日,第十九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华北赛区)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烟台南山学院叶凯润同学凭借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和出色的临场发挥
2025-11-20 17:35:00
强化疫苗监管 守牢安全防线丨菏泽市召开疫苗安全管理工作交流会
鲁网11月20日讯11月20日,菏泽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召开疫苗安全管理工作交流会
2025-11-20 17:35:00
一筐清晨采收的湖北莲藕,如何在晚餐时分,成为广东厨房里待烹的食材?近日,繁忙的京广高铁通过优化调度,开通了武广高铁货运专列
2025-11-20 17:45:00
大皖新闻讯 记者11月20日从蚌埠警方获悉,就加强蚌埠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1-20 17:52:00
世界旅游联盟:旅游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
11月19日,世界旅游联盟在举办“湘湖对话”期间发布研究报告《从旅游减贫到乡村振兴:旅游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以下简称“报告”)
2025-11-20 17:55:00
世界旅游联盟发布:事关跨境旅游消费及乡村振兴
11月19日,世界旅游联盟在举办“湘湖对话”期间发布了两项最新研究成果:一项是联盟与万事达卡、携程集团合作编写的《2024—2025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2025-11-20 17:55:00
汇川区:“积分”成村民口中热词
多彩贵州网讯近日,汇川区芝麻镇大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目光都聚焦在手捧大红证书的邻里乡亲身上
2025-11-20 17:59:00
务川:“仡乡鼓嬢”敲响文明新风 志愿服务赋能基层治理
多彩贵州网讯“人情彩礼莫攀比,幸福不在银行卡;生前尽孝胜厚葬,厚养薄葬传佳话……”近日,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街道东昇社区
2025-11-20 17:59:00
汇川区山盆镇:秋冬种助力农旅融合
多彩贵州网讯眼下正是油菜播种的黄金窗口期,汇川区山盆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劳作景象,翻耕机在田垄间往来穿梭,轰鸣声打破乡村宁静
2025-11-20 18:00:00
泰山雅韵润邻里 校社同心建家园——泰山雅乐团走进学苑社区开展文化赋能志愿服务活动
鲁网11月20日讯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校社共建共育机制,全力推进文化社区建设,11月19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刘欣荣老师带领泰山书院泰山雅乐团部分学生走进上高街道学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5-11-20 18:07:00
鲁网11月20日讯11月20日,中国广电潍坊公司党建品牌发布会暨党建与业务融合经验交流会在寿光分公司召开,潍坊公司党委委员
2025-11-20 18:09:00
河北新闻网讯(田鹏涛、潘翠坤)11月10日,宁晋县上城嘉苑社区中心广场热闹非凡,一场以“社保服务进万家”的社区宣传活动正在开展
2025-11-20 1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