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志愿者老杨的一天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03 06:2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吴 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03日 第 08 版)

志愿者老杨的一天

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水上公路。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者老杨的一天

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的工作人员正在观测丹江口库区的水质。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者老杨的一天

杨力在清漂船驾驶室里。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一路滔滔南下,进湖北,入长江。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一汪清泉由南北上,越中原,穿黄河,至北京。

10年来,为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库区周边的干部群众不断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在众多志愿者中,杨力是十堰丹江口市清漂队队长,人称“老杨”,前几日,记者来到他身边,记录下他的24小时。

清晨的闹钟

早上4点半,一阵清脆的闹钟声响起,打破了宁静。老杨摸索着起床,穿好衣服之后快速洗漱好,从衣柜里随手拿了几件干净的衣服,便匆匆出门了。

“昨天下午,丁家营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那边水域水草过多,影响了水质,请我们去清理。”老杨说,清漂工作量大,从丹江口大坝开船到丁家营镇需要3个小时左右,他必须早起。

今年58岁的老杨是土生土长的丹江口人,2001年,他从丹江口市物资局辞职后,在丹江口库区水域投放了80个网箱养鱼,从此成了渔民,慢慢习惯了水上的生活。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水质安全、供水安全成为当地的重头事。也是在当年,丹江口市发布了取缔网箱养殖的通告。

“不能再养鱼了,最初挺不舍的,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对比,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老杨和上万名渔民一起,纷纷拆解了网箱,告别了渔民生活。“百里万箱下汉江”的景象从此一去不复返。

虽然不再是渔民,但许多人对水的感情仍然难以割舍,一些人转变角色,成了保护丹江口库区的志愿者,老杨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许多人喝着库区的水长大,现在大伙儿都想回报库区,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守好家乡的水。”老杨说,2017年,他加入了丹江口市清漂队,因熟悉库区环境、水上作业经验丰富、水性好,他被推选为清漂队队长。

十几分钟后,老杨驱车抵达丹江口大坝上游的清漂船停泊处。不一会儿,另外两名清漂志愿者相继抵达。

细致的检查

早上5点,阵阵带着凉意的风从库区扑面而来,搅动着水面,泛起的波浪不停地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的声响。

在朦胧的夜色里,老杨登上清漂船,开始了出发前的准备。“每次开船前,为了确保清漂作业顺利进行,我都要检查清漂船的油箱、电压、发动机等设备。”说话间,老杨走进驾驶舱,开始了检查工作。

从加入清漂队以来,老杨就一直驾驶着这艘船,对船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了如指掌。“我考上船长证有十几年,当渔民的时候船就没有出过事故,现在守水护水,更不能让船出现一点问题。”老杨一边检查一边说。

20分钟后,检查好船舶的性能后,老杨从船舱爬到了甲板上。此时,东方既白,几只野鸟从水面掠过,远处的青山也露出了真容。

“出发!”5点半一到,老杨一声令下,两名志愿者把锚从水里慢慢拉起来,清漂船缓缓移动,向着库区深处驶去。

船行至库区中央,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山顶照下,库区渐渐明亮起来。“现在库区基本上没有白色垃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清除水中的杂草以及汛期流入库区的枯枝败叶。”老杨说,除了清漂志愿者,库区沿线不少老百姓也自发地清除各种垃圾,大家都把守水护水当成了自己家的事情。

去年,丹江口市成立了清漂、护岸、红领巾、巾帼等各类“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336个,注册志愿者超过8.9万人。老杨和所有清漂队员都加入其中,成了其中的一颗颗“小水滴”。“我们除了清漂,还会到机关、校园、社区、农村、企业宣讲,倡导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守水护水。”老杨说。

简单的早餐

航行了一个半小时,太阳渐渐升了起来,犹如一个炙热而夺目的火球,发射出耀眼的光。老杨将船停了下来,然后走向船舱开始准备早餐。“我们的早餐是一碗泡面,水直接从库区里舀上来,用船上的电烧开,方便又快捷。”老杨说,他对丹江口库区的水质很放心,也很自豪。

老杨的自豪并不是此前就有的。曾经,流经十堰城区、汇入丹江口水库的5条河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问题严重,属于劣Ⅴ类水体。十堰市下大力气治理,如今,水质大幅改善。

水质变好之后,许多饮料企业来丹江口市投资建厂,生产饮用水、即饮茶、功能饮料、果汁等饮品。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产值达140亿元。“我有一些朋友在这些饮料企业工作,收入稳定,还方便照顾家庭。”老杨说。

在等待水烧开的间隙,老杨指着船舱桌上打开的方便面继续说:“方便面好保存,我们总会囤一些。”老杨说,一上船,不确定什么时候能靠岸吃上一顿饭。

清漂船上不能做饭炒菜,方便面不仅是老杨最常吃的早餐,有时候也是他和队友们的一日三餐。2021年10月,正值秋汛,汉江遭遇了20年一遇的大洪水,沿线河流和支流产生了大量漂浮物。接到清漂任务的老杨带了两名清漂队员,匆匆赶往丹江口大坝上游。“我们必须将漂浮物拦截在大坝上游,防止它们影响水质和大坝泄洪口及发电机组。”老杨回忆说,由于人手不够,清漂量又很大,他和队员连续作业15天没有上岸,每天都吃方便面,困了就睡在船舱里。

水烧开,泡好面,几分钟时间,老杨就匆忙吃完了这简单的早餐。登上驾驶舱,他又向着远方继续驶去。

炙热的空气

穿过库区宽窄不一的水域,青山两岸走,清风徐徐来。经过3个小时的航行,老杨抵达了丁家营镇的水域。库区岸边,乡镇工作人员正在远远地向他挥手。

“杨师傅来了!”老杨靠岸之后,乡镇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接着便和他交代了清漂的水域。

随着老杨将收集臂朝水中一铲、一抬,清漂作业正式开始,水中的水草随着收集臂的传送带慢慢进入料仓。为了更好地清除水草,老杨在驾驶室里小心地控制着清漂船的航行速度。“航速一般控制在每小时2公里左右,如果某一块水域的水草第一次清除得不彻底,我还要回来再清理一次。”老杨说。

清漂船缓慢前行作业时,船舷两边各站着一名志愿者,手上拿着竹竿不停地插入水中。“这片水域水比较浅,而我们清漂船螺旋桨的深度只有1.2米,为了确保清漂船能正常航行,要靠这种‘笨’办法来探测水下的情况。”老杨解释道,他和探测水深的志愿者达成了默契,只要他一按喇叭,志愿者就会拿着竹竿往水下探测一下,如果发现水深不够,志愿者就会用手势及时提醒他停止前行。

太阳越来越高,就像一个高高挂起的火盆,将船晒得发烫。炙热的空气充满了整个驾驶室,并拼命地往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钻,然后不断挤出一滴滴汗珠来。“这种天气,早上9点之后甲板的温度就会快速上升,中午甲板最高温度可达60多摄氏度。”老杨说着,顺手打开了驾驶舱的所有玻璃窗。

有一次,一名志愿者登上老杨的清漂船帮忙,可作业没多久就中暑了。“不仅甲板温度高,水面在太阳的照射下也会冒出阵阵热浪,让人感觉比在陆地上更闷热,加上船作业时航行速度慢,几乎没有风,一般人登船几分钟就会汗湿全身。”老杨说,他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天气,并且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作业几个小时。

勇敢的潜水

清漂船缓慢向前,水草也渐渐装满了料仓。每满一仓,老杨就会通过传送带将清除的水草送至岸边。“这些水草在岸边控水之后,当天便由垃圾转运车拖走,送到垃圾转运站处理。”老杨说,他们送到岸上的垃圾,现在能做到日产日清。

库区清理上来的垃圾能被快速处理,与丹江口市建立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息息相关。

在垃圾转运端,目前,丹江口各乡镇志愿者与水务、环卫、河湖长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协同,逐渐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我们还有漂浮物专用的转运车,这些车封闭性好,可以防止漂浮物在转运过程中渗水。”老杨说。

在垃圾处理终端,去年10月,丹江口市建成了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全封闭运行,无臭味扩散,每年可处置生活垃圾约10万吨,能满足丹江口市处理垃圾的需要,结束了当地生活垃圾填埋的历史。

清漂作业虽已实现了机械化,但仍有一些危险的工作需要老杨亲自动手。在清漂进行到第二船时,由于水草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致使螺旋桨转动越来越困难。

于是,老杨干脆关闭了船舶的所有动力,叫上志愿者们一起走到船尾。他将绳索一头缠在腰上,另一头交给志愿者,拿起一把镰刀就跳入水中。没错,老杨要潜下去清除螺旋桨上的杂草。

没有护目镜和氧气瓶,老杨潜水全靠自己几十年的“水下功夫”。

老杨在水里待几十秒就要浮出水面换一次气,在水中,老杨只能靠感觉找到螺旋桨的位置,然后再靠感觉一次次入水清理杂草。来回十几次,螺旋桨上的水草才被清理干净,老杨这才回到船上。

“今天清理螺旋桨还算比较轻松,如果螺旋桨被衣服、麻袋、绳子缠住,我可能还得在水中待好一会儿。”老杨说,水草和垃圾等浸了水后,湿度增加,再加上水的阻力,要割断并不容易,加上水中作业不能呼吸,往往需要耗费好几倍的体力。

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老杨又走向驾驶室启动船舶,继续清漂作业。“马上到中午了,天气太热就没办法作业,得抓紧时间。”老杨说。又清理完两船水草后,时间已到了12点,在丁家营镇志愿者的邀请下,他终于可以上岸好好吃一顿饭。

严格的要求

下午两点半,在丁家营镇稍作休息后,老杨上了一趟厕所,然后猛喝了一口水,又继续登船了。“清漂船上没有厕所,实在憋不住了,必须上岸解决,作为守水护水志愿者,绝不允许任何一个登船的人将大小便排到库区里。”老杨说。

“不让一滴污水进河入库”,这个丹江口库区的守水护水目标,早已深深刻入了老杨的骨子里。“我要求大家在船上洗衣服、洗澡时,不能用洗衣液、肥皂、沐浴露等,我们从库区里打一桶水,往身上和衣物上冲一下就算洗好了。”老杨说,他几乎只穿深色的衣物,也不留长发,这样会更耐脏,并且方便清洗。

“污水零排放”不只是老杨的个人自觉。今年,丹江口市把“污水零直排”建设作为全市头号工程,对农村的“两黑三灰”污水实行分类收集。其中“黑水”即厕所和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全部经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再接入污水管网;“灰水”即厨房、洗衣和洗澡的污水,全部接入管网排进农治设施集中处理。

此外,一些村里还建起了集中畜禽养殖点,对各类养殖统一管理,专门修建畜禽养殖化粪池,统一处理污水。目前,丹江口市乡镇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54%。

下午,老杨又继续清除了两船水草,当乡镇工作人员确认水域的水草清除干净后,老杨终于完成了一天的清漂任务。此时,时间已到下午6点,太阳收起了它的炙热,散发出橘黄色的光,照在老杨黝黑的皮肤上,就像给他镀上了一层金。

老杨谢绝了乡镇工作人员的招待邀请,又准备出发了。“习家店镇那边和我联系了,他们请我去所辖的水域清漂,我必须现在出发,这样才能在明天早上赶到目的地。”老杨说着,清漂船缓缓加速,拨开波光粼粼的水面向北驶去。

壮大的队伍

时间越来越晚,远处的青山越来越暗,在清漂船被黑夜完全笼罩前,老杨选择了靠岸停船。“这里离目的地还要开1个半小时,为了确保安全,只能明天一早再出发了。”

打开驾驶室的灯光,简单吃了晚餐,洗漱之后,老杨总算可以躺在驾驶室后的简易床上,用手机看看视频,和妻子聊聊天。老杨经常在水面上工作,妻子心疼他,偶尔会登船探望。“船上条件艰苦,她来一会儿我就让她回家了。”老杨说,妻子知道他在库区待了一辈子,对库区有感情,从来没有劝他辞职回家。

在库区清漂7年,老杨走遍了丹江口市的沟沟壑壑,每个乡镇都知道这位清漂的老杨。“乡镇都存了我的电话。”老杨说,这些年,库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在汛期之外的时间,他接到清漂请求的电话少了许多。

清漂任务少了,可老杨并没有闲着,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带着年轻的清漂志愿者们巡线。“我主要教他们分析风向和水流,从而可以更快找到漂浮物的聚集地,提高清漂效率。”老杨介绍,清漂有技巧,“船在清漂的时候是动的,有的树干等漂浮物会随着水波不停滚动,因此要控制好船的速度、方向,然后逐渐靠近,找准时机将漂浮物控制住,最后捞上来。”

如今,丹江口市清漂队已经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9个人,老杨是清漂队里最年长的志愿者。令老杨欣慰的是,清漂队自成立以来,没有一个人退出。“现在我们最年轻的清漂队员是90后,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年轻的人加入到清漂志愿服务中来,守水护水的事业也会一代代干下去。”老杨说。

放下手机,关了灯,清爽的晚风正温柔地吹着,老杨很快进入了梦乡。船舱外的天空里,一轮凸月已高高挂起,月光照在水上,如银子一样闪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作记在心上、扛在肩头。在十堰,库区清漂任务最重的是丹江口市和郧阳区。丹江口有114条河流注入汉江,库岸线很长。为守护好一库碧水,该市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参与清漂,2
2023-06-26 07:57:00
北京青年志愿者感受十堰生态美景,争做库区守护人
...工程展览馆,详细了解南水北调中心工程建设情况,深入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十堰生态环保展览馆等地,探寻十堰护水上的举措和取得的成就。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秘书处策展人王
2024-05-28 13:08:00
智慧管水!十堰全力构建“水地空天”技防体系
...局限的短板。天上无人机巡航,地下管道机器人作业。在丹江口市土关垭镇,一次针对地下污水管网的例行巡查正在进行。这台长约50公分,宽高20公分的管道机器人便是巡查的主角。 深圳
2025-07-19 20:51:00
十堰这个村512名“捕鱼人”变“守井人” 吃上守水护水“生态饭”
... 饶辉 陈易君)2020年底,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丹江口市完成了渔民退捕转产任务。3年过去了,河里的鱼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清,丹江口市舒家岭村的512名“捕鱼人”成为了
2023-09-10 18:42:00
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黄祥伟参加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归来
...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黄祥伟作为六个全国基层一线代表之一赴京参会,并参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和
2025-08-16 20:59:00
牢记殷殷嘱托 守护一泓清水丨我们都是“小水滴”
...滴”,汇聚起守水护水节水的磅礴力量。近日,记者来到丹江口市的水文站码头,当天室外温度很高,体感炎热,但依然能看到“小水滴”环保志愿者坚持在外清漂。丹江口“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袁
2025-08-08 21:56:00
听他们的“丹”心护水情
...主题宣传活动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被再次讲述。十堰市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的刘卉卉是“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的一员,她热切地将“荆楚楷模”蒋德新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我和蒋德
2025-03-25 09:05:00
丹江口市检察院:送法进乡村 “典”亮群众美好生活
...琴)2024年5月是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5月23日上午,丹江口市检察院组织干警来到龙山镇朝阳沟村,为当地群众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活动,真正让《
2024-05-25 20:29:0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源头正是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丹江口水库。截至2024年11月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760亿立方米,滋养了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2024-12-12 10:2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初秋晨光中,一群即将参加太马的跑者,沿着迎泽公园的塑胶步道,匀速而轻盈地迈着步子。他们已准备就绪
2025-09-20 07:24: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张宁摄制 实习记者 赵子健
2025-09-20 07:26:00
说好的话费没有返还,人也失联,李女士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市民反映参加充值返话费送手机活动感觉上当要退掉被“业务员”拉黑西安李女士今年41岁
2025-09-20 07:34:00
【天眼调查】半夜跑操扰民?时间规划不当?当事各方有话说!
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接到不少网友反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田园南路的溪南高中,近期,开始组织学生分早晚两个时间段进行跑操锻炼
2025-09-20 06:53:00
筑牢“防火墙”安心享保障——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金融知识宣传月聚焦保险网络安全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的宣传人员走进乡村大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堂聚焦于保险领域的网络安全科普课。宣传人员重点围绕保险消费环节
2025-09-19 17:14:00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威海市文登区居民赵女士在转售2024年11月于老冯二手车购置的现代伊兰特轿车时,发现车辆存在双重猫腻——不仅里程数被大幅“下调”
2025-09-19 17:17:00
流感疫苗要不要“每年打”?天津怎么预约?一篇文章说清楚!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有效措施。近日,包括天津在内,北京、上海
2025-09-19 17:17:00
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失信 被暂停相关采购资格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失信,被暂停参加相关采购活动资格,引发信息产业及采购领域关注
2025-09-19 17:17:00
老人被骗购买十九万金条,民警及时出手帮其挽回损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赵杨 杨其峰近日,省城的刘女士遭遇电信诈骗,被人诱导购买了价值十九万元的金条,并准备邮寄给对方
2025-09-19 17:17:00
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鲁网9月19日讯为厚植学生科学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近日,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2025-09-19 17:19:00
蓝色车身配金色线条,这列“赛湖蓝”与“胡杨金”交织的豪华旅游列车,正载着旅客穿梭于新疆的雪山、草原与沙漠之间,重新定义着火车旅行的意义
2025-09-19 17:19:00
养老不离社区,银发生活更便利!9部门联合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鲁网9月19日讯今后,您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餐饮、医疗、养老、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2025-09-19 17:19:00
9月19日,西安市民杨先生通过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18日早上他带孩子前往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金地西沣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
2025-09-19 17:34:00
山东举行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9日上午,全省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在潍坊昌邑举行。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2025-09-19 17:51:00
26次按压唤醒生命!菏泽俞传安急救晕倒老师…
“01,02,03……25,26!”随着连贯的心肺复苏操作,原本倒地无意识的女老师手指微动,逐渐恢复意识——这紧张又暖心的一幕
2025-09-19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