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创新驱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根本举措。新发展阶段下,推动黄河国家战略五个重要目标任务的落地,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必须把创新发展放在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加快提升黄河流域创新能级,更好发挥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五个方面的重要目标任务,为统筹推进黄河治理保护和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其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突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突出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要求要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因此,无论是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还是统筹谋划上中下游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无论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还是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其关键都在于创新驱动,即,要以科技创新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制度创新保障流域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推动黄河上中下游、左右岸生态综合治理;以文化创新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创新在黄河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创新驱动发展实践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处理好全社会共同责任与科技界主体责任的关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国人民浓厚的文化情感,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志邦的大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事关我国东西部区域、南北区域的协调发展,也事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经过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黄河流域依然面临着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高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环境质量,迫切需要缓解水资源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涉及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方方面面,事关沿黄各省区全体人民的幸福。新的形势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发展阶段,更加需要我们全面提升对创新的认知水平,不能认为黄河保护治理仅仅是科技创新,只是科学家的责任,而应该在科技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全社会都要主动履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共同责任,做到创新驱动发展无死角。既要以科技创新驱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也要通过理论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二、处理好政府投入支持与发挥市场力量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在关键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建设科技强国等方面,依托的最大优势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一体制优势,有利于高效合理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不仅需要有效的市场,也需要有为的政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避免出现“两个高度依赖”,使政府力量在科技创新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和错位。一是要扭转科技创新对政府投入高度依赖的现状,处理好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与企业科技投入主体的关系。政府资源投入的重点应该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具有全局性、关键领域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战略科技问题,如,通过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着力水资源短缺矛盾和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二是要改变科技企业对政府补贴长期依赖的现状。长期补贴不仅可能会使企业患上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的长期动力和压力,而且也会使得行业出现低水平盲目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等。因此,政府投资也好,补贴也好,必须要有精细化的机制设计,如,提高补贴的门槛标准,突出对真正致力于技术创新企业的支持。同时也要防止极端主义,发挥市场主体力量不等于政府什么也不用做,政府既要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战略性研究的投入,也要在科技融资平台、技术专利保护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处理好区域创新与协同创新的关系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流域总面积约70多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以来,沿黄各省(区)把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发展首位,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带:上游形成以四川、甘肃、宁夏为中心的领跑科技创新区域,中游形成以陕西、山西为引领的创新发展互动经济带,下游形成以河南、山东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等制约,缺乏像长江流域那样的“黄金水道”和远洋运输港口,黄河流域的城市群建设、产业集聚和经济合作并非以水资源和航运条件为基础,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强度历来不高,这就使得黄河流域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各区域创新主体相对独立,全流域发展与治理难以实现高质量协同。在此情况下,只有坚持协同创新,强化全流域科技协作,加速高端人才、创新要素向黄河流域集聚,支撑沿黄省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高地,充分利用九省区科教资源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之间联动发展,搭建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载体,构筑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推动形成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新型创新体系。另一方面,打造协同联动创新共同体,依托九省区的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核心载体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的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平台,实现九省区科学技术创新共创共享,从而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沿黄九省区治理和发展深度融合的动力,不仅打通流域内创新要素流通的堵点,而且更好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格局中。
四、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在推进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将生态保护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新发展理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不同的是:在经济发展层面,黄河流域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从生态资源环境来看,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因此,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决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要依靠与生态保护和节水产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要素市场,培育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也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不仅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关系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五、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保护好流域生态环境,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建立新机制、提出新制度、打造新格局。特别是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农业和畜牧业基础地位重要,煤炭储量极为丰富,基础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实力较强。但同时,沿黄河省区产业结构总体偏重,与长江流域主要城市和城市群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先进制造业等新动能发展滞后,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处于劣势。因此,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迫切需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因为只有通过优化配置、整合重组,才能持续推动各类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创新生态持续改善,真正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具体来说,要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结合各地区实际,强化黄河治理和保护的技术创新,重点针对水资源短缺矛盾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紧紧抓住水沙关系“牛鼻子”,通过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沿黄地区科技创新走廊构建,推动由黄河源头至入海口的全域科学治理,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黄河综合治理的制度创新,构建区域协同保护机制,打破区域行业壁垒,创新流域系统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形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六、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继往开来的长期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信息、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会更趋明显,经济和科技联系会更加紧密。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黄河生态问题仍面临点面复合、多源共存、多型叠加的严峻局面,传统的生态治理技术还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尤其是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相比,沿黄各省区在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以创新驱动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持开放合作。其一,要有开放思维,抛弃“峡谷意识”。只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融入全球、全国科技创新网络,才能吸引和集聚创新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创新能力。其二,要有合作意识,善于借势用势。充分利用科技援青、科技支宁、科技兴蒙东西部合作机制,推进沿黄河省份与东部地区深度科技创新合作,实现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充分讲好“黄河故事”,在传承创新中以黄河文化魅力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增强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使黄河流域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要坚持立足自主创新,坚持开放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以高水平创新引领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者 高泽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献参考: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J].中国科技奖励,2022(11):39-42.
何立峰.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习时报2021.11
任保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及其模式选择[J].人文杂志,2020(1):1-4.
郭晗,任保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J].改革,2020(04):74-85.
方丰,唐龙.科技创新的内涵、新动态及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机制[J].生态经济,2014.30(6):103-105.11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