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培养蜂王的蜂箱里安置着盛放蜂王浆的培养皿,蜂王将在其中生长发育。
“养蜂这行当我干了四十多年,从来没遇见过去年那么严重的洪水。从村里过来的路断了,有半个多月没法打理蜂场。”
门头沟斋堂镇法城村,村民杨维志和几位同伴在村口的养蜂合作社打理蜂箱,这里有数十个蜂箱正在培育蜂王。
法城村坐落于门头沟深山里,距离斋堂镇政府14公里。在去年的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这里是斋堂镇最后一个与外界取得联系的失联村。
蜂王谷农耕文化园北区正式营业,杨维志在现场感受着热闹的气氛。
养蜂人杨维志正在培育新蜂王。
杨维志是土生土长的法城人,四十多年前开始接触养蜂。“年轻那会儿对这个行当没什么兴趣,不想天天守着一群小蜜蜂。后来跟着老人学,慢慢地接触久了,也逐渐入了迷。”老杨说,养蜂是村里的支柱产业,虽然没有什么高科技,但也是一代代养蜂人传下来的老手艺:“以前的老养蜂人怎么养,咱们就怎么来,讲究传承。”
去年洪灾过后,村里道路损坏,蜂蜜外销成了大问题。在原驻村第一书记宋维波的努力下,通过加大购销帮扶力度等惠民举措,让当年的蜂蜜全部销售出去,年底前也按期完成了村民分红。
法城村地处门头沟深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这里的养蜂业发展传承。
据宋维波介绍,灾后重建工作中,产业恢复是重中之重。在相关领导与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法城村去年引进了150万的资金项目,让“蜂王繁育基地”在法城村落地。随后,法城村将借助悠久的养蜂历史文化底蕴,以点带面进行全区性的“种王”推广,这样不但有利于法城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也有助于带动门头沟区的整体养蜂产业的进步。
上周末,法城村的蜂王谷农耕文化园北区正式营业,养蜂合作社的百花蜜也已上市,小蜜蜂们又开始忙碌地采集荆条花粉,法城最有名的荆条蜜也在酝酿之中,将为人们带来甜蜜的山中美味。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文并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