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当啷!当啷!”私自安装的地锁终于被拆除,双桥区头道牌楼街道鹿栅子沟小区的多处地锁被执法部门集中拆除掉了,小区环境更美观了,此举受到居民称赞。门前“圈地”私设地桩、地锁,将公共区域据为己有,不仅占用了公众资源,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文明城市的创建和塑造。
地锁“圈地”源起停车难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的突飞猛进,让城市车位显得愈发稀缺。于是,地锁应运而生,地锁占车位的“圈地运动”也在很多小区屡禁不止。且地锁占车位现象普遍发生在老旧小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小区无物业或有物业但管理力度不够,外部车辆可随意停放,造成本小区居民无车位可用,居民为了自己的车辆有车位可停,故在小区或巷子内设置停车设施。
市民王先生表示,小区内出现私安地锁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小区停车位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很多业主谁先回来谁先停车。也与小区车位管理模式有一定关系,由于不收费,再加上开放小区居多,外来车辆可以轻易“入侵”,私设停车设施的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私装地锁的现象在一些小区之所以如此严重,主要是不少小区属于无物业管理状态,加之小区可供停车的地方较少,进一步加剧车位紧张局面。
安装“专位”存安全隐患
在不少小区,常见到一些私家车主安装的地锁,有的在楼下空地上,有的在附近人行道上,还有的甚至安到了小区绿地上。这些地锁在方便少数业主停车的同时,使原本就不宽敞的小区道路和公共空间变得更加狭窄,也对行人出行造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住在同一个小区,这空地明明就是大家的公共区域,怎么自己划个车位安上地锁,车位就归他们家的了?”家住鹿栅子沟小区的戴先生说起这个地锁,就是一肚子不满,“再说了,这是个老小区,老人、孩子多,这地锁还偏偏安装在大家平日里来来往往的道路上,小孩们又爱在这玩耍,打打闹闹的,极容易绊倒,若真出了什么事,到时就不好说了!”
“拦路虎”被拆除后,周边的居民纷纷点赞。“这地锁拆掉好,我们以前带孩子出来玩都非常小心,生怕孩子给这地锁绊摔倒了”“居民安装地锁时,不会考虑得很周全,因此有的地锁极大影响车辆出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来,后果不堪设想……”
河北蓝岛律师事务所李律师介绍,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及《物权法》相关条文,公共用地属小区居民共有,安装地锁私自占用公共用地属侵犯其他居民的合法权益。如有居民被地锁绊倒受伤,私装地锁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健康权造成了侵害,就构成了民事侵权,安装人需负相应的民事责任。
拆掉私设“地锁” 消除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双桥区城管局集中开展拆除地桩地锁整治行动,对辖区内私装地桩地锁情况进行了摸底,联合乡镇、街道安排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在小区内发布地桩、地锁拆除的消息。累计清除旧自行车、地桩、地锁、铁链、桌椅、破旧轮胎等违规占用公共资源370余处,清理杂物50余车。
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联合镇街加大地锁地桩整治力度,常态化治理私自占用公共停车位行为。同时,为防止私设地桩、地锁行为反弹,发挥群众监督举报力量,做到发现一处,清除一处。
本报记者
张兆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