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以 AI 为 镜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1-29 07:2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以 AI 为 镜

各种融合人工智能(AI)技术的机器人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判断,甚至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从而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更智能化的操作。图为一台手术支援机器人。 (新华社发)

万物皆可AI的2023年,人工智能不再是一种技术,而是像水一样,随处可见,装到什么瓶子里,就变成什么形状。

盛装人工智能的瓶子越来越多——它进入高峰论坛、社交软件、消费市场,写入期末考题、券商研报、发展规划,装入眼镜、电脑、玩具、摄像头,走进千家万户。它还与各种瓶子发生化学反应,催生新的物质、新的形态,甚至新的语言——AIPC、AI制药、AI科研、游戏AI、工业AI、动画AI、广告AI。

如果从未来某天回看此刻,也许我们现在捕捉的只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倒影,但这些镜像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形塑我们。人类的优势与局限,都透过AI这面镜子反射出来。如果未来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脑力劳动还稀缺吗?更强大的生产力将是什么?

AI与人差着最后“一口气”

1998年的春晚有一段相声,一名清洁工去电视台参加一个劳动者事迹的演讲比赛:“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齐白石。长大了,我成了一名清洁工。我想,清洁工和齐白石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这当然有点黑色幽默。观众笑了:当齐白石的门槛还是高一些、难度还是大一些的。

可如果这是在机器的世界,手拿扫帚还是手拿画笔,有多大差别?AI对脑力劳动(如作画)、体力劳动(如打扫)的复杂度、价值感有自己的“理解”和反馈,与人类的回答截然不同。从价值感评价的角度,二者区别不大。从工作内容的技术实现难度来看,作画对于AI反而更容易,也更快,仅需几秒。即使“甲方”不满意,机器还能不带重复地一直画下去。

过去一年,AI向前跳了一步。这个跨越主要体现在它“脑力”的进阶。

从事体力劳动的AI一直都有,而智能的涌现,使AI表现出对“懂人话、说人话、作人画”等人类智力劳动、智能行为的高度适应性。

人们开始探寻未来AI智能的边界,它是否能触及人类智能的天花板?未来,机器与人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我们再回到齐白石与清洁工的话题。有人会提出异议:机器几秒钟生成的画作能否与艺术家作品相提并论?对此,无数艺术家已经发出声音:“AIGC与真正的艺术之间有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是人的灵晕。尤其在学院派看来,是“独一无二性”成就了艺术。没有创造性的模仿、生成,皮相再华丽,也是死的,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论是对灵晕的定义,还是对美的定义、对艺术的定义,对一切的定义,都是人类基于生命体验的创造和设定。AI只是在以上定义的设定下执行的运算。

人,由于生命力的存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的流动,产生了对美的想象、对意义的创造,才有了灵晕,有了人类与机器的最大差别——想象、创造、寻找意义——这是机器距离人的最后“一口气”。这是人的优势。

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机器

今天,我们看到机器越来越像人,而且各有所长、各有风格。它们基于越来越多的数据不间歇地学习,越来越聪明、敏捷。机器的思维在向外发散。

人类的思维却在收敛,趋于定式,越来越像机器。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相似:去的地方、走过的路、吃的食物,我们的观念、偏见,考虑的问题、得出的结论,越来越像同一个“算法”下的答案。我们放下了人之为人的特质,丢掉了灵晕,忽略了许多生动的生命体验。这是我们的新危机。

新技术带来了新语言。2023年,我们的词汇量有所上升,有AI的功劳。人工智能,不只是一种技术、一个新兴产业、一种伦理挑战,它还产生了新的语言,有了新的隐喻。《剑桥词典》评出的年度热词是“hallucinate”(产生幻觉),原义是指“似乎看到、听到、感觉到或闻到不存在的东西”,但最新版的词典为它新增了一条释义:“人工智能产生的虚假信息”。

给人工智能下达指令的提示词“prompt”成为《牛津词典》年度词汇的候选词。程序员喜欢叫它“咒语”:输入指令对机器产生智能涌现的激发,像是魔法师召唤神灵出现前念起的咒语。

AI还扩充了中文词汇量:数据挖掘、卷积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有人说,判断一项技术是否是革命性的,就看它是否创造了新的交流、新的语言。从这个角度看,AI似乎已经做到了。

技术的弱点,人类的机遇

一些常识在动摇,一些定义在颠覆。比如,过去我们习惯将完成难度更大、更复杂工作的能力定义为更加智能。如今对于AI来说,清洁工的工作和齐白石的工作,却是后者更容易也更快实现,是否意味着齐白石不如清洁工智能,或画画AI不如扫地AI智能?如果不是,该如何定义智能?当AI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如果对劳动力进行评价,那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是否像我们过去所认为的那么大(或有高低之分)?如何定义价值?

正因为这些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贯穿2023全年的高端论坛中,AI威胁论不绝于耳。如AI伦理挑战、AI改变教育、AI威胁安全、AI接管世界……科幻影视中营造的戏剧张力,似乎先入为主地占领了人类大脑。

从现实着眼,AI已经造成的趋势是部分行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而引发产能过剩、资源闲置、低水平重复性劳动者失业。工业机器人具有高效、持续、不间断输出等特点,听起来是每个制造业老板的梦想,却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工蜂式劳动”越来越少,甚至大量由PPT和报告构成的工作内容,都可以让位给AI,人们的时间、精力如何安放?AI深度参与生产后,如何衡量人的价值,如何分配利润?

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至今,人力、畜力、电力等生产力系统的重组改变了人与外界的关系,经济模式、城乡结构、社会结构、治理机制、价值系统也随之变化。从农田、种子、牛羊到工厂、钢水、石油,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以更新的角色进入新的运行模式,服从新的逻辑、新的规则。这些变革在AI的时代,也将一一复现。

AI时代或许也会如此。技术是一面镜子,如何利用它,能否自我超越,在于人类自己。

(据新华社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0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最近,关于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讨论不断刷爆朋友圈。它不仅可以陪人们娱乐聊天,还能胜任写文案、剪视频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其“高强”的本领让文化从业者
2023-02-18 15:23:00
数字时代,新文科建设应如何发力
...读了又有什么用?文科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不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迈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时代,这样的话题常常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文科的建设与发展,既是教育议题,也是社会议
2024-02-27 05:21:00
东西问·中外对话|齐白石的“水墨江湖”,如何让外国人一见钟情?
...媒体方式。如,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呈现中国画的香味,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尝试用于绘画创作。 Play Video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3D打印可以帮助呈
2023-07-03 20:21:00
人与机器人环抱的“距离”
...在进一步加剧着人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微妙性。美国人工智能专家杰瑞·卡普兰将机器人喻为疯狂扩散的新“病毒”,并且在其《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共生下财富、工作与思维的大未来》一书
2024-02-27 18:25:00
人工智能越来越能干,人该干什么?
...“互联网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展厅,陈列着满满的交互式人工智能科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像一道闪电般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键盘里输入词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观后感”
2023-11-10 07:05:00
快递物流越来越“聪明”(网上中国)
...端路由情况、承运商和司机资源打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货量预测,智能规划线路提供调度派车方案建议。“一线调度员原本需要向多个部门获取数据,人工进行货量预测,并且规
2023-08-25 08:09:00
人工智能专家张文宇: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性的驱动
由于GPT等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狂飙,人们开始担忧人工智能会让人类下课甚至下线吗?当机器越来越像人,人类路在何方?2023年12月2日下午,温州市中国基因药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热闹
2023-12-04 20:16:00
财经聚焦丨探访机器人产业的多元化、智能化、生态化
...于自适应机器人产品的智能理疗解决方案。这款产品结合人工智能、3D视觉、智能感应等先进技术,可模拟人手对人体软组织进行压揉式的物理放松与治疗。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今年年
2023-09-24 19:14:00
...可能有不同的位次,但说到市民的“生活AI度”,也就是人工智能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度和可见度,武汉绝对名列前茅。有武汉网民开玩笑说,每天不碰到几个机器人,都不敢自称武汉人。
2024-08-27 15:0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国产高端主控芯片模组厂在江北新区投产固态硬盘“大脑”,南京造!南报网讯(通讯员胡晓靓记者夏思宇)身处数字化时代,固态硬盘(SSD)是掌握系统运行速度
2025-09-11 08:50:00
8个月引来24个项目,建邺招商“亿”军突起9月,德国奥乐齐首进南京建区域总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凌云 通讯员建投宣招商热潮涌
2025-09-11 07:44:00
南瑞继保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全产业链跑出中国智能电网自主创新路让产业链“筋骨”更壮“血脉”更通□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国网湖南衡阳站
2025-09-11 07:44:00
近30家赣企参展投洽会 江西前沿科技亮绝活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报道:9月8日至9月11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江西组织近30家优质企业参展
2025-09-11 06:36:00
2025服贸会丨走进贵州展区 一睹服贸“新”风采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其间,贵州将以“开放贵州,创新服贸”为主题设立展区
2025-09-11 03:24:00
烟台高新区多家企业入围第十届“创客中国”时空信息大赛决赛
胶东在线9月9日讯(通讯员 郭健)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
2025-09-11 03:03:00
8月28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阿尔勃特空间智能(河北)视觉技术有限公司展示区,公司副总经理朱晓明用语音进行操作,要求机器人“鲁班1号”打好对应工位的螺丝
2025-09-10 08:27:00
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在厦启动 描绘“数实融合”新图景
扫码了解详情厦门网讯(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华鸿)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持续迭代演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场高规格的人工智能盛会再度在厦门启航
2025-09-10 08:27:00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成果将在厦涌现
周伯文。(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火炎 摄)厦门正在全力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创新成果有望在此加速涌现
2025-09-10 08:58:00
随着中报陆续披露,在今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普遍承压的大环境下,鱼跃医疗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亮眼答卷,其中海外业务同比增长26
2025-09-10 09:17:00
上海时尚之都的形象深入人心,时装之外,上海还是一座美妆之城。今年8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 CBE·胡润中国彩妆品牌TOP50》报告
2025-09-10 10:55:00
当消费市场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时,一场以民生需求为罗盘的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
2025-09-10 10:55:00
青岛锐智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鲁网9月10日讯(记者 葛万彩)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青岛锐智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靠科技人员自主研发
2025-09-10 11:20:00
AirPods Pro 3 登场了!耳机支持测心率,实时翻译功能国行暂不支持
在今日凌晨举行的“前方超燃”苹果发布会上,AirPods Pro 3正式亮相。这款耳机不仅延续了苹果经典的简约设计和出色音质
2025-09-10 11:24:00
重大变革!iPhone17将仅支持eSIM,不再配备实体卡槽,苹果官网默默下架iPhone16pro
9月10日,在凌晨举行的苹果2025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宣布,“史上最薄”iPhone Air 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采用仅支持eSIM的设计
2025-09-10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