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千秋水脉·秦淮新河》新书发行仪式举行——
跨越近半世纪,全景展现秦淮新河开挖始末
秦淮新河今貌。江宁区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供图
切岭段爬坡机。江宁区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供图1975年12月,秦淮新河工地现场。江宁区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秉印通讯员陆强
在南京,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明城墙内一段“十里秦淮”,但她远不是秦淮河“家族”的全部。秦淮河“家族”成员众多,其中最年轻的新成员就是1975年开挖的秦淮新河。当年为什么要开挖秦淮新河?开挖过程中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时至今日,秦淮新河又发挥了怎样的功能?
12月25日,由南京市江宁区政协牵头,江宁区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联合江宁区档案馆组织编纂的《千秋水脉·秦淮新河》新书发行仪式在江宁举办。3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首次面世,50余万字的详细档案和史料解读,将尘封在档案中近半个世纪的秦淮新河开凿历史全景展现。
十年九涝下定决心开挖秦淮新河
翻开厚重的《千秋水脉·秦淮新河》,一张张老照片映入眼帘。施工现场、工程奖状、誓师大会、设计图纸……图文并茂,娓娓讲述秦淮新河诞生史。
1975年12月至1980年5月,历时5年,20余万建设者参与秦淮新河挖掘工程。作为当代南京最大人工会战水利工程,秦淮新河是投入人力最多、施工时间最久、开挖河段最长的人工河道。那么,当年南京为何兴师动众开凿秦淮新河?
书上记载,秦淮河流域面积2631平方公里,丘陵山区占流域面积的80%,地势周高中低,为一完整的山间盆地。特殊地形造成淤积严重,上游来水无法及时排出。
连年洪涝,百姓苦不堪言。据本书记载,1969年夏天,秦淮河流域三日降雨雨量达241毫米,流域内受灾面积达37.5万亩,倒塌房屋20040间,减产粮食1.0亿斤……据1977年的资料显示,每年汛期投入防汛和汛后修堤的劳力达10余万人,仅江宁县常年用于排涝的经费就在百万元以上,给沿河两岸人民精神上和经济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通过对秦淮河流域河流现状及历年洪涝灾害的分析,经过多方研讨、实地勘察,专业技术人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秦淮河上游丘陵山区以蓄为主,扩建水库,洪水年滞洪,干旱年蓄水灌溉;中游可疏浚河网,整修圩堤,增加河网行洪能力;下游则扩大排水出路,结合引江。由于秦淮河干流下游穿过南京城区,沿线房屋、厂矿密集,拓浚不易实行,故必须开辟新河,将大部分洪水在进入下游南京城之前就分流入江。于是在秦淮河中游开挖一条分洪道的问题,摆上了省、市水利部门的议事日程。
比选方案科学设计新河路线
分洪道挖在哪?怎么挖?经过多轮讨论,规划比选,当时的江苏省水利局在秦淮新河线路规划的7个方案中选择了东线、西线两个方案进行比选。最终从分洪道长度、工程量、地质条件、水源污染、水位及与矿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确定采用西线方案。西线方案,长16.8公里,在秦淮河干流东山镇小龙弯河段裁弯1.04公里,从河定桥向西,切韩府山分水岭2.9公里,经西善桥穿沙洲圩于金胜村入江。
在初步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根据设计,秦淮新河河道位于南京城南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超乎想象。因此将工程分为河定桥至铁心桥段、铁心桥至红庙段、红庙至长江口段三大部分,简称上、中、下三段,分别为5.8公里、2.9公里、8.1公里。其中上段表层土质为黄色夹灰白色粉质黏土或重粉质壤土,下层为灰色重粉质壤土含泥质结核和褐黄色粉质黏土或重粉质壤土;中段为切岭段,土质表层为棕黄色夹灰白色粉质黏土或重粉质壤土,下层夹有雨花台砾石层分布,接近岩层处有一层强风化层,土质坚硬,施工难度较大;下段西善桥以下为沙洲圩地区,一般为淤泥或粉沙,易塌方,开挖较为困难。
秦淮新河工程共征用农田1.3万余亩,拆迁1507户农、居民房屋5200多间,拆迁煤气、自来水管道10条、1.5万多米,各种电线电缆111条、100多公里,拆迁量巨大。
困难重重“一担一担挑出秦淮新河”
“立下愚公移山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开工现场的标语上写着人们的决心。1975年12月20日,秦淮新河工程正式开工。
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是从铁心桥到红庙的切岭工程,总共挖掘土方437.3万方、石方231.5万方,由江宁组建民兵师承建。第二期工程从1978年11月至1979年冬,江宁组织10万人,加上镇江12万人,组成六大兵团挖掘主河道,一共挖掘土方1569.1万方。
施工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切岭段,既有开山的难度,还要将碎石往上运,坡高路陡,难度极大。切岭段坐落在韩府山北麓铁心桥旁,海拔30米左右,需在此处开挖秦淮新河的中段。由于山丘地区大部分是树竹密布、杂草丛生的坚硬土质,土层10米以下是岩石,属蒙脱石石质,具有强烈的膨胀性和崩解性,遇水就崩解成粉末,处理难度之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治水工程中首屈一指。
时任江宁县秦淮新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技术员的徐景孝回忆,在切岭工程中用的是拖拉机改造成的爬坡机运送土石方,将拖拉机前面的盘(飞轮)卸下,另外用车床做一个大铁盘,再制成一个铁架子。接好后,把铁盘套上去,然后再用装土方的板车把钩子往上面一挂。
“一间房子三十三,睡起觉来弯套弯,翻身要喊一二三。”“当年的总结大会上,指挥长说起‘断指捡了一箩筐’,顿时泪流满面,参会者无不动容。”当年参与新河开挖工程的一位老同志回忆,开山劈石的民工兄弟,吃的是小菜饭,睡的是地铺,面对的是伤残与牺牲。特别是从开挖面向坡顶运送土石方时,卷扬机上的挂钩和装土的板车连接时,稍有不慎,麻木或冻僵的手指就会被钢丝绳切断。
时任江宁县谷里公社赵林大队吴庄村民兵营技术员陈富贵感慨:“现在的水利工程要用到各种机械,我们那时候条件艰苦,全靠人力,土方、石方需要一担一担挑出来。现在跟年轻人讲秦淮新河是人挑出来的,很多人都不相信。”
屡建奇功 南京水利发展史上不朽丰碑
秦淮新河于1980年6月正式通水。“开挖秦淮新河是发扬大禹治水精神,根治水患的根本举措。”原江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任中共江宁县委常委、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秦淮新河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万槐衡回忆,1991年特大洪水,江宁未破一个万亩大圩,秦淮新河的功劳很大。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1975年开掘至今,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秦淮新河发挥着航运、防洪、灌溉、景观等多重功能,尤其在秦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历经1991年、1998年大洪水而屡建奇功,是保障南京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如今在16.8公里的河流两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璀璨,已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走廊。
在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秦淮新河在持续保障水安全基础上,水环境和水生态进一步优化,秦淮河千年文化底蕴也得到有效彰显,成为“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幸福河湖建设的典范,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秦淮新河不仅是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水利工程,守护着秦淮流域河湖安澜,见证着南京人民幸福生活的蝶变,更是南京水利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目前,南京市及江宁区以秦淮新河的滨水景观为重点,打造了“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秦淮新河已成为南京城市形象的都市历史展示带、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和城市生态屏障,成为环绕主城的人文走廊、生态绿廊和休闲长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