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08: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3日讯(记者万建辉)存在260多年的明楚王府,曾是明代武昌城集宫殿与园林于一体的辉煌建筑群。如今六百多年过去,明楚王府仅存八卦井、双眼井、梳妆台3处遗迹。2018年底启动的武汉市地铁5号线建设,八卦井位于5号线彭浏阳路站主体基坑开挖范围内,武昌区政府协调武汉地铁集团实施了“八卦井原址保护工程”,使得明楚王府仅有历史见证得以留存。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2013年武昌区文体旅游广电局为八卦井立的石碑。 记者万建辉 摄

1月12日,记者在5号线彭浏阳路站西侧见到八卦井及其配套绿化景观,从地铁出来市民经过八卦井,不仅可以在井口开阔的广场活动休闲,还可以观看景观墙上有关八卦井、明楚王府的图文介绍,增进对武昌古城历史文化的了解。

紧挨黄鹤楼公园的八卦井景观

将成为武昌区新的打卡点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附近居民从八卦井旁走过,一旁有1987年立的武昌区文保单位牌。 记者万建辉 摄

从长江一桥汉口方向到武昌桥头,右拐到黄鹤楼南路,即可见到路边的5号线彭浏阳路站,在彭浏阳路站右手,就是八卦井及其配套景观的小广场。

眼前的八卦井,古朴、小巧,井顶是为方形石块,边长0.49米。方形石块中间是圆形井口,井口直径0.23米。井口用一圆形石块盖住,搬开石块,见到井口内设置有铁丝网,为防止杂物落入井内。方形石块靠地铁站一面刻有“古八卦井”四个大字,其上的石面被井绳磨出一条深深的沟槽。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八卦井井台靠地铁站一面刻有“古八卦井”四个大字。 记者万建辉 摄

方形石块下面一层是圆形石井台。一旁的武昌区文保单位石碑上记载:八卦井井深约8.5米,井台顶面以下约一米处开始,井内壁开始扩大。八卦井原在后宰门中营街56号居民住宅墙边,周边有八卦井前街、后街和扎珠前街等老街。地铁五号线工程对八卦井实施了原地保护。2022年9月,八卦井原址保护工程实施完毕。后期将在井口设置玻璃罩子,使得八卦井的保护更加牢固可靠。

景观项目设计以八卦井为主景,充分利用黄鹤楼和周边环境地形,结合园林艺术造景,使八卦井与黄鹤楼公园景观相互衔接,相互映衬。景观有井台、文化背景墙、微地形景观等,配置绿化植物。在黄鹤楼正南边,紧挨黄鹤楼公园的八卦井景观,将成为武昌新的打卡景点。

随行的武昌区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峰介绍,直到20世纪80年代,附近居民还在八卦井取水,八卦井原址保护工程施工期间,当时还是炎炎夏日,都还可以从井内取出清冽井水。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井口处设有铁丝网,防止杂物落入井内。 记者万建辉 摄

武汉城市史研究专家、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涂文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赞赏武昌区对八卦井乃至楚王府其它遗迹精心保护的做法,能如此悉心保护明代武昌城遗存很不容易。涂文学说,楚王府在武昌城历史中和明清武昌古城墙一样重要,它与明代武昌城墙几乎是同时修筑。他建议对现存楚王府遗迹要进一步加强保护,不能再湮没,尤其在开展城市建设时不能毁掉楚王府遗迹。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八卦井景观墙上的1521年绘武昌城图,楚王府居武昌城正中。 记者万建辉 摄

涂文学还建议:可以学习北京已经不存的历史建筑的展示做法,在楚王府核心区域和区域内还存在的老街巷内,建立一些标识,树一些标牌、示意图,包括绘图、雕塑,展示600年前的楚王府什么样。让楚王府与黄鹤楼公园一道,成为老武昌的新的旅游线路。

明楚王府后花园中的“三井一台”

其中“两井一台”遗迹留存至今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1883年《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图中标出了双眼井、梳妆台、金鱼池、扎珠街等与明楚王府有关的地名。 (资料图)

八卦井何以受到如此重视和悉心保护?这还要从明朝初年在武昌城营建楚王府说起。

文献记载,1364年,朱元璋攻克武昌。1370年,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次年,明朝在江夏(武昌)高观山(今蛇山)南麓修筑楚王府,于1379年竣工。根据史料记载及现有遗存推测,楚王府王城范围为:北在今蛇山南后宰门街及其延长线上,东起体育街,西至后长街,南段交会于读书院街,四条街围成的矩形也是当年楚王府的宫墙。《湖北图经志书•宫室》记载,楚王府内有承运殿、存心殿、圆殿,还有南亩亭。

根据明朝(1521年)武昌古城中的楚王府及各级官府位置图,楚王府内遍筑宫殿、宫室、堂库、宗庙、楼阁、水榭、庭院等800余间,还有梳妆台、金鱼池、假山等景点,和专门蓄养歌姬的御花园。四周墙高两丈九尺,号称“王城”。

楚王府的城门,清同治年间修纂的《江夏县志》记载有五门,王府南边正门称“镇楚门”,俗称公衙门,遗址在今张之洞路湖北省人民医院大门前,2011年,在修建地铁4号线时还在此处挖出一对古石狮。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在八卦井东面几百米的双眼井,井在民房内,文保碑在房外。 (资料图)

那么八卦井和楚王府有何关系呢?楚王府建成后明武昌城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其中有“三井一台”位于明楚王府的后花园,即八卦井、双眼井、九龙井,和梳妆台。幸运的是,“三井一台”中的“两井一台”遗迹得以保留至今,这“两井一台”即八卦井、双眼井和梳妆台。根据八卦井现在的位置,应该在当时明楚王府后花园内。

八卦井西南方向的梳妆台遗址

据称是楚王妃嫔梳洗化妆处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在省水产局宿舍院内的梳妆台亭,亭内有文保单位碑。 记者万建辉 摄

文献记载,1381年,朱桢率江夏侯周德兴平定蛮夷,由此开始就藩武昌,成为入住楚王府的第一位明楚王。自1381年到1643年,明代楚藩有八代九王先后成为楚王府的主人。

八卦井保存至今,是明楚王府、老武昌城的重要历史遗存和地理标识,它见证了明楚王府的兴衰,乃至武昌城的变迁、明王朝的兴衰。楚王府被焚毁后,八卦井作为老武昌城的水源,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井一台”中的另外一井,即双眼井,在离八卦井几百米的九龙井街小魏家巷,今九龙井街62号旁一间老宅内,为武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单位的石碑立老宅门口。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八卦井西侧的八卦井后街。记者万建辉 摄

梳妆台则在八卦井西南方向的省水产局宿舍大院最里面。记者随武昌区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峰,穿过八卦井西侧的八卦井后街、扎珠中街,然后沿后长街,找到省水产局宿舍大院,在大院最深处看到梳妆台遗址。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座在梳妆台遗址上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亭子,亭内立有“梳妆台”遗址的武昌区文保单位的石碑,时间为1987年4月。

蛇山南麓武昌明楚王府仅存三处遗迹,遗迹之一的八卦井复原保护工程完成

在省水产局宿舍院内的梳妆台亭。 记者万建辉 摄

王峰介绍,明代武昌城“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其中“三台”,指的是梳妆台、望儿台和楚望台。“三台”说起来各有故事。梳妆台,据说是楚王妃嫔梳洗化妆处,因此得名;望儿台,又称龙床台。末代楚王华奎被抱养在宫中,袭封为第九代楚王。后来,有一个名叫华越的宗人向朝廷揭发华奎并不是恭王之子,华奎因此被幽禁在武昌城的贡院内。华奎的母亲思儿心切,便常常站在楚王府后面的山顶土堆上遥望贡院,后人将此处称为“望儿台”;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西段建“封建亭”,以纪念封土建制。相传因思念远方的父母,朱桢常常登临“封建亭”遥望南京,以寄托思念之情,“楚望台”由此得名。

【编辑:丁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被明宣宗称之为“宗室亲贤”的朱孟烷,在藩地的真实表现又是如何
...确定了当年楚王府的大致位置所在。明代楚王府建造与蛇山南麓,大致在北起蛇山,南抵张之洞路,西到后长街,东至体育街这一范围之内。传说楚昭王精通音律,命人种植芦苇,以取膜为笛簧制作
2024-05-14 15:37:00
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开展“樱下迎春”文艺快闪活动
3月30日上午,武昌区黄鹤楼街道联合黄鹤楼街文化分馆在西厂口社区黄鹤小游园口袋公园组织开展以“樱下迎春”为主题的文艺快闪活动,精彩的文艺演出和黄鹤楼下新晋“网红”巨型樱花气球吸引
2024-04-01 21:30:00
本文转自:西藏日报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同山南市第一小学互动“开学第一课”培养严谨细心本报泽当电(见习记者 武沛涛)近日,湖北省武昌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部分教师来
2023-08-22 08:06:00
武汉岳飞遗迹、地名报道引热议,网友建议打造相关文旅项目赶超杭州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报道《武汉有17处与岳飞有关的遗迹、地名,专家建议打造岳飞文化主题公园》发出后引发众多媒体、网站、移动终端转载,网友纷纷留言热议。武汉网友表示,不能淹没
2023-02-01 08:19:00
楚王朱孟烷小心谨慎为何依然保不住楚王府三护卫
前言: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二月二十二日,武昌楚王府内,大明第一代楚王朱桢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位楚王殿下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第六子,他一生“执守礼法”,临终之前还不忘对世
2024-06-06 11:10:00
...隋(唐、宋)摩诃池、五代宣华苑、明蜀王府等重要历史遗迹。在变电站建设期间,项目建设方和文物保护部门通力合作,先将明蜀王府宫墙遗址文物保护性迁移。 变电站建成投运后,遗址将整体
2024-06-30 06:17:00
公元1643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攻打武昌,熟知楚王坐享万贯家产,富可敌国的武昌官员,全体跪于楚王府,恳求楚王朱华奎捐献部分家产,以抵御叛军。但朱华奎指着一把外层裹金的椅子说,这是太
2024-06-24 20:10:00
朱元璋的孙子,楚昭王朱桢的传奇人生
前言:武昌,在明代是湖广一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明朝初年,武昌城内只有都司、布政司和按察司这三司衙门。从明英宗正统朝开始,朝廷陆续设置湖广巡抚、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等
2024-04-03 15:41:00
清末武术大师尹肃王的八卦掌有多厉害?
...”的外号。 这天,尹福在铺子里听到两位老者谈到了肃王府的一场比武。据他们说,比武的是端王府的拳师杨露禅,也就是名震京城的太极拳宗师。另一个则是肃王府的下等太监董海川。原来,
2023-08-09 06: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