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卧床难起到重拾生活信心,滨州市惠民县董相民的命运转折,是山东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的生动写照。依托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山东打破“人找政策”的传统模式,让191万低收入人口进入智能监测“雷达网”。今年以来,26.2万条预警信息经精准核验,6244名困难群众及时获得帮扶,数字技术正成为托起民生保障的坚实力量。
数据“跑腿”: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的救助革命
传统社会救助常因信息不对称陷入“申请难、认定慢”的困境,而山东搭建的大数据平台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通过整合民政、教育、人社、医疗等10余个部门数据,平台自动比对家庭收入、医疗支出、就业状态等关键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即刻触发预警。董相民家庭正是因医疗支出骤增被系统“锁定”,预警信息迅速流转至乡镇,工作人员48小时内完成入户核查——这种“数据先行、政策紧跟”的模式,让救助服务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敲门”,真正实现了“困难未开口,政策已到手”。
精准滴灌:让每一份救助资源都找到“主人”
社会救助的核心在于精准,山东大数据平台犹如一台智能“分拣机”,不仅能快速定位困难群体,更能根据家庭需求定制帮扶方案。平台通过算法精准识别因病致贫、因学返贫等不同类型困难家庭,将低保、临时救助、就业补贴等政策资源“对号入座”。这种靶向施策的方式,让有限的救助资金发挥出最大效能,确保每一份温暖都能精准抵达最需要的人手中。
协同共治:构建全链条数字救助生态
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的背后,是政府治理理念与机制的深刻变革。山东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监测预警—入户核查—分类帮扶—动态跟踪”的全链条闭环。民政部门牵头搭建平台,教育、人社、医保等部门实时更新数据,基层工作人员依托系统快速响应,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参与后续帮扶,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救助网络。这种多方联动机制,不仅提升了救助效率,更让政策落地过程透明可追溯,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从董相民到全省6244个受助案例,数字技术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城乡、智能精准的民生保障网。山东以大数据重塑社会救助体系,让技术有了民生温度,让政策有了情感共鸣。这场救助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突破,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山东方案”。(文/李娟)
责任编辑:崔永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3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