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被打败的赊刀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19:23: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这种卖刀的人,名叫“赊刀人”。

“赊刀人”的形象,大都残留在老一辈人的脑海里。这些人往往背着一大袋菜刀、剪刀之类的货物,穿梭于广袤的农村或熙熙攘攘的乡镇街头小巷里,扯着雄浑低沉的嗓子,吆喝着“卖菜刀啰、卖剪刀啰”。

古代被打败的赊刀人

待人群逐渐聚拢后,赊刀人会不慌不忙地摆好地摊,不厌其烦地向大家推销其刀的优点。诸如削铁如泥、钢好艺精,结实耐用等等。当然,赊刀人还会现场演示刀的锋利,拿出随身携带的铁钉,在众目睽睽之下,手起刀落,伴随着铁钉清脆的折断声,刀却毫发无损。

偶尔,赊刀人还会邀请半信半疑之人亲自体验,以证明这些刀确实名副其实。

在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后,总有性急之人开始询问价钱。这时,赊刀人就会给你两种选择,可以现场出售,也可赊账,日后来取。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刀的价格往往都高于当时市场价,尤其是赊账,甚至会达到时价的十倍以上。

好奇的村民会接着询问收钱的时间,此时的赊刀人会异常神秘地说出一句谶语,预言一件事物和一个现象的发生。并约定,等到谶语实现时,他自会前来取钱。

这就是所谓的“赊刀人”,赊一把刀,立一个谶。

他们没有赊条,不立字句,凭借着过人的预测能力,和相互信任的契约精神,游走江湖,兜售刀具。卖刀的同时也散播预言,在留下一句让人们一头雾水、甚至可笑的谶语后飘然而去,没有人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将去往何处。

由此,赊刀人的身上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他们虽身处江湖,却始终笑容可掬,从不好勇斗狠,恃强凌弱。他们虽价格有失公允,但买卖自由,从不强买强卖,童叟无欺。

历史上,“赊刀人”最早可追述到宋朝,只不过当时不叫赊刀人,而叫“卜卖”。顾名思义,就是边占卜边卖货。

古代被打败的赊刀人

有人说,赊刀人的祖师爷是鬼谷子。鬼谷子何许人也,春秋时期和孔孟齐名的大思想家,是一位胸怀卓越智慧的旷世奇才。他不但精于占卜,具有通天彻地的才干,还长于兵学,六韬三略无所不通。他门下弟子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他还一手创立了鬼谷派,是一位真正的隐士高人。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已无从考察,但“赊刀人”的一语成谶,倒屡见不鲜。

历史上就曾记载了一则赊刀人的预言。

清咸丰年间,有一个外乡的赊刀人用船载着刀具沿水道售卖。每逢路过人群密集之处,便开始兜售,“计价目而不收钱文”。

当时的米价为80文一升,赊刀人留下谶语,待米价降至18文一升时,再来讨钱,“众皆笑其痴”。结果等到光绪初年,米价果然跌至18文,但赊刀人此时却杳无踪迹。

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赊刀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日本人必定会被打败,他的刀钱会等到日本人滚蛋的这一天再来收取。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由于交通闭塞,这个小村庄很少有外乡人出现。一个炎热的下午,赊刀人的到来,让这个村庄一时热闹起来。村民纷纷聚集到他的地摊周围,好心的人家甚至端出来玉米粥招待他。在完成了卖刀前的一系列推销过程后,赊刀人说出了一句预言,他的刀钱会在打败日本人之后再来收取。

正在众人惊奇于赊刀人的预言时,3个鬼子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村民们惊恐万分,纷纷躲避。鬼子径直走向了赊刀人,用枪瞄准了他,嘴里叽里呱啦地说着无人能懂的日语。赊刀人见此情景,放下紧握在手中的两把菜刀,对鬼子厉声喝道:“只要你们不伤害乡亲们,我就给你们走。”

赊刀人随即被鬼子押解离开了。

临走时,还不忘嘱咐村民们:“我是没有机会来收钱了,等鬼子滚蛋后,自会有人替我向乡亲们讨要。”

古代被打败的赊刀人

日本人确实被打败了,但赊刀人却再也没有现身,也不见他人前来收取刀钱。

也许,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刻,赊刀人除了是生意人外,似乎还有着另外一层身份。

当然了,新中国建立后,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活跃着赊刀人的身影,他们的预言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有人预言,猪肉会卖到15元一斤,而当时的肉价不到一元,现在看来这太过正常了。

有人预言,米价会超过10元一斤,而当时的米价也没有超过一元。

还有人说,等到村民的茅草屋全部成为高楼大厦,农村没人居住时,再来取钱。

又有人预言,“满城大楼无人住”,“一栋楼换你一袋面”等等。

实际上,赊刀人说到底仍然是生意人。他们不过是常年行走江湖,得到和收集的信息较多,利用与村民们“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故意制造一些噱头,借此高价推销他的刀具罢了。当然,每次的预言并非一定实现,但总有些一语成谶的时候。

因此,赊刀人就是一种风险投资,这和如今的期货交易、炒股等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他在赊刀的过程中,需要彼此的信任和遵守传统的契约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讲,赊刀人其实就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行当而也。

(参考资料:《赊刀人的前世今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南闯北的“赊刀人”,是鬼谷子的传人吗
...解,但是他代表了中国玄学文化的巅峰。一声吆喝,一个预言,平淡无奇的赊刀人用他特有的思路预言未来。“一语成畿”的背后是赊刀人的精心谋划还是事出巧合。一,赊刀人的来历。提起走街串
2024-09-30 12:38:00
历史上的赊刀人非常神秘,他们是唯一可信的鬼谷子传人
...是鬼谷子的传人。在一些事情发生变化前,赊刀人将一些预言通过“赊刀”这一商业行为广布于天下,据说很多事情都已经应验。传说中赊刀人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售卖他们的菜刀,但赊刀人的菜刀
2023-01-06 16:05:00
赊刀人:从宋朝到现代的神秘商业现象
...反的白莲教,再如接下来的这个:成员个个背刀,只留下预言便走的“赊刀人”。在中国北方,“赊刀人”一直是行事神秘的代称。而他们的工作也很简单,那就是游走于大街小巷,将身上的刀赊给
2023-10-27 14:52:00
中国古代民间最神秘的职业,如今销声匿迹
...谷子的神秘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就像现在我们口中的预言帝,说什么,来什么。赊刀人就被认为是鬼谷子的传人,有着鬼谷子的能力。鬼谷子的能力很强大,强大到不用他自己出手,自己教的几
2023-07-08 13:00:00
周朝灭亡的谶语,是什么呢
周朝要灭亡了,预言家散布谶语,警示天下!周朝灭亡的谶语,是什么呢?典出《史记,周本纪》:月将升,日将落,檿弧箕箙,几亡周国。周朝即将灭亡,因为日落月升,阴阳要颠倒了。阴阳将在天地
2023-01-06 15:25:00
丰碑永矗大王庄
...雄们的事迹。广场西边有十块红色宣传牌,记载“大王庄村民英勇抗日记”;东边也有十块红色宣传牌,记载“抗日战争大事记”。印象最深的是广场右前方高高的马头墙上的巨幅画,描绘了王氏亲
2023-07-07 02:01:00
为了当皇帝改名,结果同名的人当了皇帝自己却惨死
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许许多多的预言谶语,这些预言谶语对当时的人们产生过重大作用。尤其是每当改朝换代时,谶语就会出来。历朝统治者对此很重视,甚至想要避免预言的实现。比如秦始皇时期就
2022-12-29 20:01:00
刘秀为了成就帝业,一生经历了哪些人生苦难
...天随机眷顾。二、谶语真的灵验吗?自古帝王兴替,往往预言家先有所察觉。据传刘秀因一个谶语起家,其灵验程度引人疑虑。且说当年,汉成帝侄刘欣继位,谶语专家刘歆遂将名改为“刘秀”。数
2024-02-20 21:27:00
日军杀了143名乡亲,松本决定“先礼后兵”
...梦乡,沧州泊头市营子镇东北3公里的军屯村一片寂静。村民贾廷元的妻子月娥到村外打水,突然听到一阵鼾声。她一怔:谁会在村外睡觉?上前一看,月娥大吃一惊,地头竟然有一个鬼子抱着个步
2023-08-02 21: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