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公公72岁,我父亲70岁。
我公公工龄比我父亲长,退休金比我父亲高了几百元。
我父亲经历了90年代的下岗,一直熬到退休年龄才领到退休金。下岗到退休之间,我父亲一直都在打零工。
我公公也经历了90年的的国营厂改制,但是和我父亲完全不一样的是,我公公办了停薪留职,去了私营企业。
他的工资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涨了好几倍。听老公说,九几年,公公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
那时候我父亲一个月工资好像600元,经常发不出工资,只能发300元。
我公公一直在私企干到退休,在2010年左右,公公甚至拿了好几年月薪一万的工资。那个年代的月薪一万,听起来真的好多。
那年我刚毕业,工资也就2000出头。
可见,我公公一直都是挣得比较多的。和我父亲相比,他挣得可比我父亲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再看我们的家庭情况。
我父亲供我和弟弟读书,我读了本科,弟弟读了大专。两个姑姐都只是初中毕业,只有老公大学毕业。
我们买房的时候,公公前后加起来给了7万,我父亲给了弟弟14万。
很明显我们家的经济支出要多于老公家。
我妈和我婆婆都是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所以公公的挣钱能力比我父亲强多了。可是让人奇怪的是,我父母给自己攒下了50万的养老钱,我公婆却连10万养老钱都拿不出。
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明明生活中,我公婆更小气一些。
不管是出去玩还是吃饭,我们跟父母出去,他们都抢着付钱;要是跟着公婆出去,他们从来不会主动付钱。
自从孩子上学,我父母给孩子每年都会给七八千上学钱。我公婆除了过节的压岁钱,从来不会多给一分钱。
每次父母生病,他们都是自己出钱,自己去医院,从来不告诉我们,都是病好了,才会说出来;我公婆每次都是姑姐们带去医院,从来不出一分钱住院费。
我父母的衣服,都是他们自己在网上买,我公婆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姑姐们买。
我父母花钱的地方多,我公婆花钱的地方少。按道理,我公婆应该比我父母攒的钱多,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然后我就观察了下,发现像我父母这样的老人更会攒钱,相反像我公婆这样的老人,看似表面风光,实则攒不下钱。
究其原因,无非是下面这几点。1、穿着打扮上,父母更加朴素,公婆更加奢华。
我父母在生活中,其实十分的简朴。他们买的衣服,从来不会超过200元,有一次我父亲因为太胖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只要一咬牙忍痛花了600元,给自己买了一件夹克。
那件夹克父亲穿了好多年,每次提起自己的这件衣服就说:这衣服要600元呢,贵得很。
我母亲经常说,衣服穿不坏,每个季度,从来都是两三件衣服换着穿,从来不会在衣服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金钱。
相反,我公婆的衣服都是十分昂贵的,有的是姑姐他们买的,有的是她们自己买的。有一次她们来看病,那时候我们还没买房。
公婆从宾馆出来,公公穿得西装革履,婆婆穿得富丽堂皇,老公远远望过去笑着说:你看爸妈像是大老板一样。
公婆十分好面子,他们在外在打扮上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
2、人际交往上,父母更加简单,公婆人际交往维护成本高。
我父母的人际交往特别简单。
不管是对亲戚还是对朋友,他们都是一视同仁,点到为止,从来不会在亲情维护上花费太多精力。
不管是我舅舅还是我姨和我叔叔,都是逢年过节走动一下,平时有事只要打电话都会去。我父母交往的原则是,有来有往,但是从来不会过度维护。
父亲当过兵,既没有战友群,也没有同事群。身边要好的朋友只有两三个,没事骑车一起出去溜达溜达。
公婆的人际关系维护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公婆这人比较好面子,老家不管谁家有事,都会不辞辛劳的回家一趟。
如果自己实在回不了家,也会给老公打电话,让一定要去一下。邻居家孩子结婚,姑姑生病住院,我们都在几百公里外,每次毕竟要回去一趟。
除此之外,在面子上的工程,公婆每次都是“赔钱赚吆喝”,家里搬迁非要请亲朋好友吃饭,定好的酒席,临时却嫌档次不够,最后总是出了钱,赚不回本钱。
这就让公婆在人际关系上每年都有不少支出。
我父母的人际交往原则,那就是任何人之间保持恰当距离。哪怕是亲朋好友,别人淡我们就远离;年纪大了,大家偶尔见见面,大的宴席他们能远离就远离。
公婆恰好相反,喜欢热闹,更喜欢人多的场面。
其实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花大成本维护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牢固。反倒是少掉一些不必要的关系,人会轻松不少。
3、父母没有不良的嗜好,公公尤其喜欢打牌。
我父母一辈子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年轻时,我父亲喜欢读书,如今上年龄了,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下楼散散步,骑着电动车出去遛遛弯。
年轻时我父亲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抽烟,因为身体不好,已经戒烟了。另一个是买彩票,可能是年纪大了,退休后,再也没有买过。
这两个兴趣爱好仅限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比如每次买彩票,我父亲都不会超过10元钱。
我公公也有两个嗜好,一个是抽烟,一个是打麻将。抽烟也戒了,可是打麻将戒不掉。从年轻开始,经常打麻将都是一打一整天。
这么多年,即使现在年纪大了,也会天天去,只是时间从一天变成了半天。虽然公公从来不说,但是我觉得这个打牌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人老,身体健康可以为儿女省下很多事,不管是金钱上,还是精力上。不是不可以打牌,只是尽量少打牌,尤其是坐着低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4、我父母有攒钱的习惯,我公婆更喜欢及时行乐。
从我记事起,我父母一直有攒钱的习惯,我父亲会去记账。
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父母每次干什么事都要算账,我总是告诉自己,等我挣钱了,我买任何东西,想买就买,我不算账,也不计较。
没想到活到快四十岁,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如今,我也开始记账,记账的目的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这些年,我父母就是靠着精打细算的记账,每年多多少少都能攒下钱。如今父亲退休了,每个月的工资到账后,他第一时间回去取钱,然后存到自己的另一张卡上。
而我公公好像从来都不攒钱,都是手里有多钱,就会花多钱。如今过了70岁,花钱的地方少了,也能攒下钱。
只是年轻时候没有攒钱的习惯,老了,也没有攒下多少钱。
其实我们人到中年就会发现,开源和节流是一样重要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没有开源的情况下,就要学会节流,这样才能攒下钱。
只是这个道理年轻时我并不懂,如今反倒越发敬佩父母,可见人生的智慧,大部分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多听长辈的话,长久看来,真的是没有错。
5、我父母从来不攀比,我公婆特别喜欢攀比。
要说我父母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足常乐。
挣几百元的时候,有几百元的快乐。挣几千元的时候,有几千元的快乐。父母对我们姐弟的要求就是:家庭和睦,孩子健康。
他们从来不会在我们耳边叨叨别人家孩子怎样?别人家孩子买了什么车?别人家还在挣多少钱?
他们自己不攀比,也从来不拿我们做攀比。他们体谅我们年轻人的生活不易,总是然我们要多照顾自己的身体。
但是我公婆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我公公,特别喜欢攀比。
公公经常会告诉老公:你哪个表弟一年要争多少钱?哪个表弟又换了什么车?哪个叔叔又买了房?
年轻时公公自己攀比,所以总是喜欢穿得富丽堂皇。老了开始拿子女攀比,可惜老公也是普通人一枚,每次被公公叨叨,只能装作听不见。
公公的攀比不仅体现在唠叨,更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有时候他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在家里把子女们各个则骂一顿。
虽说如今年纪大了,骂人的力气都小了,可是一辈子的攀比心里,浪费掉不少金钱和时间,回头去看,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人,要学会知足常乐,攀比,并不能让自己进步,成长。《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呀,任何时候遇到事情,要学会求自己,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别的事情上。
当然,我的父母也有缺点,比如他们对自己过于节省,但是对子女过于大方,我觉得这样也不好,人老了,还是对自己好一些,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而我的公婆也有优点,比如公公兴趣很广泛,会写毛笔字,婆婆这人虽然没主见,但是很善良。
但是人老了,其实想过好自己的晚年,更多的时候,是靠自己规划来的。而不是靠儿女孝敬来的。
对自己有规划的老人,不但自己活得有目标,活得明白;子女也能跟着省下不少力气和时间。
相反对自己没有规划的老人,总是走一天算一天,老人其实无所谓,最辛苦的就是子女,时间、金钱花费很多,往往心力憔悴。
所以,一个人老了,能不能攒下钱,其实从他中年,甚至年轻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有下面这些特点的人,到老了,肯定不容易攒下钱。
其一,没有存钱的意识,今朝有酒今朝醉,存钱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有一句话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年轻时候大手大脚惯了,等到自己老了,收入减少了,再大手大脚,可不就是日子越来越苦。
其二,总是好面子,爱攀比的人。有人年轻好面子,爱攀比,爱在人情维护上花费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其实老了就会发现,很多人情维护,不值得,与其热热闹闹的给朋友亲戚花钱,不如冷冷清清的学会自己享受生活。
其三,不会规划生活的老人。有的人早早的就会想起来帮自己攒养老钱,而不是等到了老年才开始。有些人对于生活没有规划,大到事业,小到生活,走一步看一步,到了老年,精力、金钱都不够,没有规划的生活,就得靠运气,靠儿女。
儿女孝顺还好说,儿女不在身边,能力有限,这样的老人老年生活能不苦吗?
比较公婆和父母没有褒贬的意思,只是想告诉自己,人老了想要有个不错的老年生活,就要早早的开始准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