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明节后,记者走进福建省连江县。凌晨3点,大地仍在沉睡,初芦村的码头却开始热闹起来。就在1个多小时前,载着约800万粒鲍鱼苗的6辆活水车从福建东山抵达连江,等待卸车下海养殖。
天色一片昏暗,码头边照明的大灯亮起。工人们穿着胶鞋,戴上手套,借着灯光将鲍鱼苗从货车上卸下。寂静的夜里,拉着鲍鱼饲料的拖拉机轰鸣声格外引人注意。
等到咸鲜的海风开始从海洋吹向陆地,一筐筐鲍鱼苗已经被整齐地码放在地上,铺满了码头旁的小路。三五个工人一组,以“接力”的形式,抱起摞高的鲍鱼苗筐,传递到小船上。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他们乘着这些小船出海投苗。
图为在福建省连江县初芦村码头,养殖户把鲍鱼苗搬到船上。
天微亮,海上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片片彩色塑胶养殖浮球随着海水的起伏轻轻摇晃。工人驾船来到浮球旁,从水下拉起养殖吊笼,开盖、投苗、关盖、下水一气呵成,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就从网袋中“搬”入了海里的“新家”。
种田忙,“耕海牧渔”也不轻松。初芦村养殖大户戴起平说:“今年春季我进了500万粒鲍鱼苗,雇了15名工人投苗。为了抢抓投苗期,这段时间从早忙到晚,午餐也只能匆匆在渔排上解决。”
“养殖户海上‘春耕’也要‘抢农时’,需要在清明节前后的20天时间里,完成投苗工作,现在投苗已经接近尾声。”初芦村鲍鱼协会会长吴让华介绍,春季是鲍鱼的最佳生长期,鲍鱼投苗争分夺秒,到了夏季海水温度升高,不利于小苗的生长。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洋就是我们的牧场和耕地。”吴让华说,鲍鱼养殖让村子越来越富,全村800多人口就有约150户养殖户,年养殖鲍鱼约4亿粒。2022年初芦村鲍鱼产值达4.8亿元,村财政收入超过100万元。
下宫镇是连江鲍鱼养殖的代表镇,占全县总产量的60%。福建连江是中国鲍鱼的主产区之一,有着“中国鲍鱼之乡”的美誉。今年春天,连江向海里投放约20亿粒鲍鱼苗种。
鲍鱼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离不开种苗这一水产“芯片”优势。上世纪90年代,连江用日本长崎盘鲍和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杂交,培育出本地新品种黑鲍,鲍鱼养殖“从无到有”。
近年来,为解决黑鲍品质退化、病害频发等问题,连江本地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培育出个头更大、生长更快、成活率更高的绿盘鲍,这一品种今年投苗约6亿粒,占连江投苗总量的三分之一。春耕始,万物生,伴随着养殖户的希望,一粒粒苗种被投入大海,一幅“海上春耕”图正徐徐展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3: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