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朝中后期荒唐事多,特别是在选拔官吏方面。
万历年间,孙丕扬作为吏部尚书,设计了一个抽签当官的制度,被称为掣签法。这个制度在明朝得以实施,并且在清朝时期继续沿用。具体过程是吏部将地区和官位等信息写在竹签上,放入一个桶中,然后候任官员们通过抓阄抽签的方式确定自己的任职地区和官位。这种方式完全依靠运气,与个人能力无关。
有人可能会质疑孙丕扬制定这个制度是否脑子进水了。但据《明史》记载,孙丕扬长期担任刑部和吏部的重要职务,他是一位正直公正的名臣。
虽然他本人公正秉直,但由于太监的权势强大,他们喜欢干涉官员的任免,导致关键职位几乎都被太监霸占。孙丕扬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便发明了掣签法。他很无奈,既不想退让,又不敢得罪宦官,只能将任命的决定交由竹签和个人的手气来决定。这个抽签制度一经建立,有效地堵住了吏部的后门,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认为孙丕扬是公正无私的。
实际上,在孙丕扬制定掣签法之前,明朝的官场已经极其腐败荒唐,权贵们肆意安插亲信、贩卖官职、结党营私。吏部官员通过贩卖官职来发财,礼部官员则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利益,各级官员早已心照不宣。太监王振掌握着官员选拔的大权,名臣于谦就是被他诬陷入狱的例子,直到山西、河南两省的官民进京请愿恳求,才得以保命。
内阁首辅严嵩曾以"千辆资财,用以遗贵近"而得位。一旦掌权,他为了收回投入便大肆出售官职。严嵩被罢职抄家后,搜出了价值34万余两的净金和金器,203.9670万两的净银和银器,以及数不清的其他珍宝、字画和房地产。
上级不廉洁,下级必然效仿。明王朝从太监、宰辅到掌管人事任命权的吏部官员,再到各级官吏和有志于进官的人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贪污受贿对国家和百姓带来了致命的危害。
孙丕扬提出了掣签法,试图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当然,这种改革只是在吏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尽管如此,明王朝的治理相比过去还是更加公正了一些。孙丕扬也因此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打断了权贵们的财路。没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很难做出这个决策。
《明史》说孙丕扬的掣签法虽然不能完全辨别人才来任官,但关键是制止了放纵私欲的弊病。如果没有他,情况可能更加糟糕。这也是因时制宜的表现,我们不能用古代圣贤的话语来指责他。而善于吸取明朝灭亡教训的清朝统治者,依然采取了掣签法,这反过来说明实施这套制度仍然是必要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15: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