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11 05:00:00 来源:量子位

杨净 整理自 MEET2023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算力的需求,远比以往来得更为猛烈。甚至有人直呼: 得算力者得未来。

元宇宙、AIGC、AI for Science的涌现,又给高性能计算 (HPC)平添了好几把火。

在诸多挑战与机遇共存交织的当下,这一领域泰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郑纬民,在 MEET2023智能未来大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估计未来两年到四年, HPC (高性能计算)+AI+BigData融合 的服务器就会出现。

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HPC+AI的融合成为刚性需求;而数据处理又是AI的基础,数据和AI的融合也很自然。

甚至他还开玩笑说,现在要获HPC领域的戈登贝尔奖,必须要有AI的算法。你没有AI的算法,否则奖都得不了。

虽然这是玩笑说法,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趋势。

除此之外,他还谈到人工智能计算机设计的三大平衡性原则、AI基准设计四大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并行方法加速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为了完整体现郑纬民院士的分享及思考,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量子位对他的演讲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

关于MEET 智能未来大会:MEET大会是由量子位主办的智能科技领域顶级商业峰会,致力于探讨前沿科技技术的落地与行业应用。今年共有数十家主流媒体及直播平台报道直播了MEET2023大会,吸引了超过300万行业用户线上参会,全网总曝光量累积超过2000万。

演讲要点 估计未来两年到四年, HPC (高性能计算) +AI+BigData融合 的服务器就会出现。过去HPC是一台机器、AI是一台机器,大数据处理是第三台机器,这三个机器自己管自己,但现在这三台机器正在融合之中;AI基准设计要达到四个目标:统一的一个分数、可变的问题规模、具有实际的人工智能意义、评测程序包含必要的多机通信;现在要获HPC领域的戈登贝尔奖,必须要有AI的算法,你没有AI的算法,否则奖都得不了。这是开玩笑的说法,但实际上也是一个趋势;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HPC+AI的融合成为刚性需求;探索更大参数量模型的效果,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计算机跟HPC有TOP 500一样,也有一个AIPerf 500。

(以下是郑纬民院士演讲全文)

人工智能计算机设计的三大平衡性原则

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团队为人工智能做的三件事,就是 AI与算力基础设施的设计、评测和优化。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第一件事,HPC (高性能计算)和AI的应用是不一样的。

HPC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和工程计算、天气预报、核聚变模拟、飞行器设计。它的运算精度是双精度浮点运算,64位甚至128位的,所以加减乘除做得很快,主要是这点不同。

人工智能计算机就是半精度的,甚至是定点的,8位的、16位的、32位的。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因此这两台机器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人工智能计算机最近两年才开始有。因此我们团队设计了一台能比较好地处理人工智能问题的计算机,究竟长什么样子?

我们团队第一个贡献,是 人工智能计算机设计的平衡性原则。

第一个, 计算平衡设计。人工智能是处理单精度的或者定点的,你这台机器是不是只要把定点的、单精度的做好就行了?但实际上也不是。虽然我们主要考虑半精度运算,但是也要考虑到双精度运算的能力。

这两年下来有一个经验:

1)双精度与半精度的运算性能之比1:100比较好。

2)人工智能计算机不能只做CNN的,还要做大模型训练。

因此,提出来叫 变精度平衡设计思想,总体来说还要增加通用计算。

第二, 网络平衡设计,既然这台机器很大,由上千个、上万个小机器连在一起,那么这个网络也要做得好。如果只做CNN那就好办,但还要考虑训练。这样一来,网络怎么做平衡设计也非常重要。

第三, 存储,即IO子系统设计。我们知道现在每台机器都有SSD,怎么把每台SSD联合起来开成一个大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这也是很要紧的。

因此,我们提出来这三个平衡设计原则,已被很多公司采用。现在国内20多个城市陆续启动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让算力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这其中大多数都用上了平衡设计这个想法。

目前行业有个趋势是 HPC+AI+BigData融合在一块。过去HPC是一台机器、AI是一台机器,大数据处理是第三台机器,这三个机器自己管自己,但现在这三台机器正在融合之中。

为何这么说呢?

一方面,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HPC程序中包含了AI算法。因此HPC+AI的融合,成为刚性需求。

我曾经开玩笑说,你现在要获HPC的领域戈登贝尔奖,必须要有AI的算法,你没有AI的算法,否则奖都得不了。这是开玩笑的说法,但实际上也是一个趋势。

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是AI的基础,数据和AI的融合也很自然。因此,我估计两年到四年,HPC、AI和BigData融合的服务器就会出现。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这是我们小组第一个贡献,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AI基准设计要达四个目标

第二个贡献, 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准评测程序AIPerf。

什么意思呢?传统HPC有个评测程序Linpack,TOP500就是它评出来的,但它不能用于AI计算机评测。Linpack是用来测64位,甚至128位加减乘除做的快慢。现在人工智能计算机是16位、32位,甚至8位,这是完全不一样。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因此,我们需要做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工智能算力基准测试程序。我们希望有个简单的评价指标,来判断哪家系统的人工智能算力更强。

那现在有没有相应的评测程序呢?其实也有,但没有太合适的。

比如, DeepBench针对单个芯片,不适用于整机评测。 Mobile AI Bench针对的是移动端硬件上的模型训练评测,不是整个系统的。 MLPerf可扩展性不好。因此,我们决定要自己做一个。

做个AI基准设计一定要达到这四个目标:

1、统一的分数。我们希望运行Benchmark出来一个值,就一个值就行了。而不是结果出来一个报告,这样看起来很费劲。

2、可变的问题规模。Benchmark可以测4个节点组成的机器,也可以测1000个、20000个,要规模可变,大规模的做起来也挺费劲。

3、具有实际的人工智能意义。不能随便说加减乘除,那就不能反映人工智能的问题。特别是要反映人工智能问题中的神经网络运算、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4、评测程序包含必要的多机通信,因为是一个大的系统,由多机连起来的,需要有通信。

最后,以清华大学为主的团队做了一个AIPerf来测试,于2020年11月15日首次发布。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计算机跟HPC有TOP 500一样,也有一个AIPerf 500。

现在它已经连续三年每年都发布排行榜,得到了很多单位、企业的认可。

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三种并行加速方法

第三个贡献,百万亿参数超大规模训练模型的加速方法。

简单举个例子,学界至今已形成一个共识: 模型规模和模型效果呈正相关关系。GPT有1.1亿参数,GPT-3有1750亿参数,悟道2.0有1.75万亿参数,我们做的 BaGuaLu却有174万亿参数,应该说参数越多,效果越好,越接近人的智慧,但有个问题就是,训练数据越多,要求的算力也就越大。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再来看左边这张图SAT (美国高考)任务的情况,如果模型参数达到100B (相当于1000亿个参数),那么模型完成SAT,就有70%的准确度。

因此, 探索更大参数量模型的效果,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

但模型越做越大,问题随之而来。现在国内很多单位模型都做得很好,但怎么把模型安装到一台机器上去,这有讲究。

举个例子,我们就将 BaGuaLu模型安装到了新一代神威体系结构芯片上。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图上可以看到,核组共有64个核,再加上黑色主核,共有65个核。一个CPU共有6个这样的组成:CG0、CG1、CG2、CG3、CG4、CG5,这6个通过环形网连在一起。我们称之为一个 节点,将它集成到一块,一个节点大概有390个核。一共有256个节点组成 超节点,超节点内部通信一步直联,超节点跟超节点之间要经过上层的网络。

因此,256个节点内部通信很快,一步就到。但超节点之间的通信就比较慢了。

而要将大模型在这台机器上运行,问题就来了。现在预训练模型都是Transfomer,而Transfomer结构是嵌入层、注意力层、前反馈网络层,中间注意力层跟前反馈层都会经过N次迭代,整个运算又基本上是矩阵乘法。

如果一个模型能在单个CPU上运算,那最省事了,但CPU的计算能力有限,内存也有限,模型也就大不到哪里去。因此大模型训练一定是多机的、分布的,这就涉及到了多种并行方法。

清华郑纬民院士:AI for Science的出现,让高性能计算与AI的融合成为刚需|MEET2023

第一种, 数据并行。假如整个模型设两个节点,一个模型节点0、另一个模型做的节点1,整个模型都做了数据并行,数据各一半要拿去训练学习,但是要注意训练完了以后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只输入了一半的数据。因此这中间要AII-Reduce,AII-Reduce就做好多通信,整件事情就会很复杂。

第二种, 模型并行。将整个模型切成一半,一半模型节点0,一半模型节点1,数据是整个拿去训练。训练完了以后出来的结果也不是最终结果,因为只训练了一半的模型,出来还有AII-Gather,也是做通信的。

第三种, 专家并行,跟数据并行、模型并行一样,同样要求通信。

现在如果你只有一种方法,究竟用哪种并行方法呢?实际上这跟计算机结构有关。如果每台计算机之间通信都非常快,那么用数据并行就可以;如果你的通信比较慢,就要考虑模型并行或者专家并行。

因此,这些模型如何跟数据、机器实际情况匹配?这就涉及到 软硬件协同这件事。

我们在新一代神威机器上采用了 “拓扑感知的混合并行模式”。

具体而言,刚才提到,该体系架构节点内部通信很快,但超节点之间通信比较慢。因此在混合并行模式下,一个通信超节点内部,采用数据并行;超节点之间则采用专家并行或模型并行。

除此之外,还有内存大小、访问内存等问题: 怎么样让内存访问的比较快,负载比较均衡?

做大规模模型训练时,平均每小时都会发生一次硬件软件出错,不要以为这个机器不可靠。目前这个水平已经很好了。因此,一般都要做检查点,如果写的不好,这件事情就有做三个小时,怎么能让它加速呢?最后我们做到了10分钟就完成了。

现在,我们把模型开源了,尤其是并行训练模型,将他们放在了开源系统FastMOE里,现在得到了工业界很多认可,像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腾讯的端到端语言模型,都用上了我们的并行系统。百度飞桨的MOE模块,也使用了我们的FastMOE。

最后总结一下,一是 人工智能算力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

二是团队对人工智能的三点小贡献:

1)提出了一种AI算力基础设施的架构和平衡设计原则,现在全国20多个城市的20多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基本上都采纳了我们的设计思想。

2)做了评测,即人工智能基准测试程序AIPerf,现在每年都会发布500名榜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3)大模型怎么训练得快?特别是关于数据并行、模型并行,还是专家并行。我们做了一个库放在Open Source上。现在工业界都来用我们的东西,使得大训练模型训练能够加快。

因此,我们团队对人工智能做了这三点小贡献,希望能够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完—

「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微信社群邀你加入!

欢迎关注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的小伙伴们加入交流群,与AI从业者交流、切磋,不错过最新行业发展&技术进展。

PS. 加好友请务必备注您的姓名-公司-职位噢 ~

点这里 ????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吴立新院士:超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
...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表示,“超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它必将是一种新的科学范式,有重大的颠覆性创新。这一次,中国不仅要成为全球超算算力的领跑者之一
2023-08-25 16:34:00
清华大学获芯片领域重要突破!
...Taichi),实现160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在如今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该科研成果以光子之道,为高性能算力探索新灵感、新架构、新路径。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
2024-04-12 10:19:00
第一届智能融合产业论坛在成都召开
2月27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届智能融合产业论坛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范
2023-03-01 22:02:00
光电融合新突破!清华大学建立光电智能计算架构—ACCEL芯片
...源:视频截图近年来,如何构建新的计算架构,发展新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是国际关注的前沿热点。利用光波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光计算,因高速度、低功耗等优点成为科学界研究热点。然而
2023-11-05 13:34:00
...用平台”。该平台面向广大B端用户,运用知识图谱这项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帮助大模型在企业级和工业界应用中克服“幻觉”,实现基于行业与场景的精准推演。该产品目前已经在能源、金融、政
2023-09-08 21:31:00
海致科技推出首个知识图谱融合大模型应用平台
...融、政务等领域的场景中进行部署和应用,力图打通通用人工智能进入B端和工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日前,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全国信标委等单位发起,海致科技全程参与的《知识
2023-09-09 15:23:00
...描绘未来图景 走进数智时代——专家企业齐聚太原共话人工智能新发展 聚焦前沿技术、分享学术成果、剖析发展趋势、洞察产业未来……10月15日,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上,众多学界
2023-10-16 06:11:00
...然》杂志上。近年来,如何构建新的计算架构,发展新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是国际关注的前沿热点。利用光波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光计算,因高速度、低功耗等优点成为科学界研究热点。然而
2023-11-03 11:02:00
中国算力全球第二:“大力”如何出奇迹?
...量。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智能算力,中国多个城市启动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让算力无处不在、触手可及。郑纬民以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为例,该中心的建设对宁波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2023-10-13 20:5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