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5-13 23:09: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社会学了没

(ID: socialor )

在什么都有的豆瓣里,有这样一个小组,吊打消费主义、专治乱花钱,组员个个都是消费主义逆行者。

就里是“极简生活”小组,在小组里已有30W组员,他们正在按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生活。

计算物品的数量是基本技能,每年火热的购物节也与他们无关,所有物少到可以马上提桶跑路,就像组员分享的“离职风”办公桌那样,少持有就是小组精神。

在这里,组员们认为,“极简生活”能够帮助他们将自己的精力、财力、时间等资源集中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

极简生活,给人生做减法

近年,“极简生活”“断舍离”“不持有的生活之道”等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方方面面探索自己的“极简”之道。

在大众印象里,坚持“极简生活”少不了“抛弃物欲”,作为“极简”生活奉行者,必须和塞满的衣柜、杂乱的沙发以及乱七八糟的书桌说再见。

但组员更厉害,直接把头发也“极简”掉了,更是灵魂发问,“我们活着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B站up主54号树洞在一起视频中整理了自己的所有物,140件物品支撑了她的生活。而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仅仅一张书桌就不止140件了。

但组 员们绝不会止步于此,全世界的信息通过信号站传输到我们的多媒体设备上,我们自然陷入信息的洪流。

为了“极简”,组员们也就顺势对“五花八门”的信息下了手,贯彻“疏不如堵”的思想,关掉朋友圈、卸载微博豆瓣知乎等社区APP、手机开免打扰模式等都成为“基操”。还有个别组员,能用浏览器绝对不下载APP,一个safari解决所有。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图源:unsplash

除了减掉拥有的物质和浏览的信息,组员们还精简了社交,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只见过一面的公司同事、七拐八绕加上的校友,没必要的社交,不参加就好,“极简”生活在这方面对社恐人员极其友好。

其中,一位组员分享的微信页面让人看了都头皮发麻,干净得像二十年程序员的头皮。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living lighter, living better”,为生活的方方面面减负,让自己的人生更为轻盈,这是“极简生活”小组所探索的生活理念。

极简主义者:“极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虽然“极简主义者”总被调侃是不是就是因为穷,但实际上,组员们选择“极简生活”最初的原因总是生活“脱缰”了: “购物欲”“手机瘾”“拖延癌”。

在Netflix的纪录片《极简主义:时机已到》中,主创描述这种状态:“在我的人生中已经发展到我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了”。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极简”生活,则是年轻人找回重要的部分的一种方式。

拒绝物欲的绑架,追求内心的世界

经济一体化人类带来“丰盛”的物质资源,我们可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从前只是奢望的奥特曼,现在可以拥有全套。但付出了钱以及赚钱的时间所换来的零食衣物并没有带来充实的感觉,反而这些廉价的多巴胺只会让人更加空虚寂寞。

法国社会理论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这点,在物质增长的社会里得到满足的东西,以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愈来愈得到满足的东西,是生产范畴的需求本身,而不是人的“需求”。

比如资本为了获取利益通过广告暗示消费者的需求是内生性的,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而作为人,我们本能的抵抗自我的消逝,希望更多的关注自身真正的需求。

“极简生活”小组的组员也是察觉到了消费文化的欺骗性,抵抗被物质裹挟及异化,开始渴望登上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顶端,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在秩序感的生活中重新掌握人生

“每天都匆匆忙忙样子,每天接收了太多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我,有多少是真正有用,是真正能记住的呢?讲真,没多少”

“一切混乱的原因是持有的多,而且没有清晰分类,一味地增加!没有真正去选择过,单纯持有,是多简单的事啊!不知道选哪个颜色, 都买就好了哇!其实选择才是最难的,养成了懒惰思考的坏习惯,导致现在拥有的一切有多少是真的需要或想要的呢!”

一位组员总结了自己生活的混乱之源:过剩的外物。

其实处于“丰盛”环境本身,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一种负担。在目前“过剩”的时代,冗余的物品、信息以及人际占据了我们大量的“心理空间”及“认知空间”。

根据注意力的负荷理论,认知负担大后,人容易分心,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多任务操作,这样反而无法实现更为重要的目标。而且根据调查,选择越多会更加焦虑,对决策的满意度也会降低。

“丰盛”让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失去秩序感,对自己也失去掌控,只剩下越来越多的焦虑与不满足感。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图源:unsplash

选择“极简”生活,也是因为组员对稳定、宁静以及祥和生活的向往,是处于混乱的年轻人重拾生活秩序,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途径。

极简主义,本身就很美

极简主义(Minimalism)最早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起源于二战后的西方,随着传统价值的瓦解以及集体经验的消弭,人们开始厌倦巴洛克时代的浮华铺张、哥特风格的精细繁复,投入了极简主义的怀抱。

后来,由于和日本“侘寂美学”的不谋而合,日本主妇完美地挖掘了极简主义的美感,并将之发扬光大,极简主义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美学。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的“少即是多”也被广泛地用在各种产品、时装、家装等。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图源:unsplash

组员也坚定地支持这种美学,称: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在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后,获得了一系列的评价:“治愈”“舒服”“美”“干净”。的确如此,如果能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再烦躁的心也能平静下来。

极简,并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极简”的理念以及自媒体博主的分享都告诉我们通过“极简生活”能够让自己更轻盈,实现合理地安排生活,获得轻松愉悦的人生。但实际上,“极简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毕竟,“极简生活”小组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组员都能真正地实现“极简生活”,那么小组应该不复存在。小组里面也有一群组员分享了自己的“极简生活”不耐症:

对生活失去欲望,对人生没有追求,对生活不再关心, 报复性消费、报复性杀时间, 更多的迷茫与焦虑。

这些“极简生活不耐症”并不少见地出现在极简主义者身上。由于部分自媒体的宣传,很多人会误认为“极简”是一种拥有物品少,与世俗割舍的冷酷的生活方式,从而一味的割舍物欲。

但人作为群居动物生活在这个社会,必然会和其他人产生联系,一味苦行僧式强制自己“极简”,只会陷入虚无主义中。

在《我的家中空无一物》中祖母就认为物品寄托着一段回忆、一份感情,她珍惜的并不仅仅是这件东西,还有那份羁绊。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而且,“极简”的目的是找回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但如果不清楚自己内心的渴望,只是盲目地重复“极简”这种生活模式,是无法感受到实现自身渴望被满足的幸福感,这种不满足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空虚与寂寞中。

就像这位组员说的那样,坚持“极简”后发现“我不是真的喜欢买,而是无聊”,不消费的话他真的不知道生活有什么乐趣。

新极简:“年轻人不发朋友圈的终极理由”

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贯穿“极简主义者”生活的“母题”,不管它是已知条件还是隐藏条件,“极简生活”都不是如想象中那么轻松简单,而是一段漫长的自我发现与修行之旅。

总之,在“极简生活”小组里,不管是真正过上了简单但有质量的生活,还是仍在探索属于自己的“极简”之道,就像一位组员分享的那样,“心里知道生活的重点在何处,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过随波逐流的生活,不迷恋繁花似锦,而专注内心的丰盈”,大家都在为这样的目标努力,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作者:顾堪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4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省接壤。近些年,这里成为跨境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不少年轻人偷渡至此,本想打工赚钱,却深陷“狼窝”。阿茂当时24岁,在15岁时,他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5年。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听闻有
2023-08-29 22:04:00
...的手指操教得真好,让我特别开心快乐,真的要谢谢你们年轻人。”
2023-05-29 10:39:00
...,我们就是雄狮”,观众掌声雷动,难掩激动之情。不仅年轻人被电影的热血感染,年近八旬的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看完也十分振奋,直言自己是“粉狮”,现场金句狂飙,表示“电影太有
2024-12-12 11:18:00
新春走基层丨海口动车检修班组:精检细修呵护每一列动车
...。进行动车组牵引拉杆检查。通讯员供图检修库里,这群年轻人不断辗转于动车组的各个位置,不一会汗水便浸湿了他们的工作服。“工作再辛苦、再艰辛,我们都会认真仔细完成各项检修任务,为
2024-02-03 19:26:00
从“残障人士”到“有障人士”:理想的无障碍社会是什么样子?
...自然容纳有障群体的社会,或许是这个小组成立与存在的终极目标。在问与答中,组员们似乎也在逐渐打破一些东西,比如陌生、胆怯、冒犯、误会与理解的错位。在橘柚子的帖子下面,大家鼓起了
2023-02-16 09:52:00
电影《多幸运遇见你》终极预告&海报双发:灵魂契合的爱情终会双向奔赴
...幅放在两个人不停错过的遗憾和惋惜中,让有相似经历的年轻人看红了眼眶。作为“逃离城市”的年轻人,安然与宋恩在感受苍南‘小岛’的独特风貌与魅力之余,也通过灵魂契合的爱情完成了自我
2025-03-04 12:15:00
直面过年催婚的她们,为什么“想开了”?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过去三年,一些年轻人用疫情的借口,逃避回家过年。今年,催婚催育的压力与焦虑卷土重来。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在经历了疫情后,不光一些父母的态度有所改变,一些年轻人
2023-01-28 07:56:00
【两会·新生词】年轻人“组局养生”风 吹到贵州了么?
...【终极养生局】当代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使得不少年轻人产生“健康焦虑”,纷纷进入“终极养生局”。各大健身房、瑜伽馆、推拿馆,不再只是中年人群的聚集地,涌现出越来越多年轻面孔
2024-01-25 09:51:00
老人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这里有七个理由需要告诉你
...都是老式的、传统的,很多方法都是落后的、淘汰的。而年轻人则不然,年轻人接受了新时代的洗礼,很多思想观念都是新潮的,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与老一辈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
2023-05-05 21:3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