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图为工作中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组组长、资深“北京明白”杨彦波从神舟八号任务开始,就是调度团队里的一员。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他成为网友热议的“神八哥”,算是“北京明白”的初代“网红”。
总调度口令繁多,首先要保证绝对不出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酷的心理考验;其次,为航天器注入指令,要精确到毫秒,否则在太空高速运行的航天器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如调度团队的前辈曾经总结过做“北京明白”的条件:智商、情商、体商“三商”俱全,缺一不可。
那段时间,杨彦波凌晨2点之前没有回过家,每天如此,每年如此。他明白,要当好“北京明白”,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
“有幸在这个岗位上,亲历了从交会对接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建站;从嫦娥绕月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再到月球采样返回;从萤火一号搭载发射到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天问一号’落火巡视,这些中国航天的壮美时刻。”杨彦波感叹地说。
任务型号团队指挥乔宗涛也曾是一位“北京明白”。他第一次亲历载人飞船发射任务,是2008年的神舟七号太空出舱。初入这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团队,乔宗涛目睹了险象环生的时刻,深深感悟到“北京明白”这个岗位所承载的千钧重任。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29岁的乔宗涛坐在了“北京明白”的主岗上。程序演练、方案预案编写,乔宗涛做足了功课。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空间交会对接,停靠十几天后撤离天宫一号,返回地面。就在乔宗涛下达飞船分离指令,飞船正常分离,所有人鼓掌欢庆时,他突然发现神舟八号飞船姿态有些异样。
危急时刻,乔宗涛迅速研判故障,制定抢救方案,和专家团队协同作战,有效处置了这起险情。
对于载人飞行任务测控,乔宗涛的要求比其他任务更高,因为“我们一手托举飞船和空间站,一手托举航天员的生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05: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