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鲟龙科技:一条“慢鱼”跑出共富加速度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17 06:38:00 来源:杭州网

全球每三罐鱼子酱,就有一罐产自衢州

杭州日报讯 盛夏的乌溪江,碧水潺潺,滋养着一个有些低调的“世界冠军”——全球最大的鲟鱼养殖加工基地。

在这个由衢州鲟龙水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龙科技”)运营的600余亩基地里,500多个圆形鱼池星罗棋布。不同品种、不同年份的鲟鱼在清澈的活水中静默生长,其中雌性鲟鱼往往需要养殖7年以上才能取卵。

而在加工厂里,节奏瞬间切换到“极速模式”:从取卵到鱼子酱装罐,要经历16道工序,且须在15分钟内完成;包装好的鱼子酱则会被迅速送上飞机,在48小时内到达全球各地。如今,全球每三罐鱼子酱,就有一罐产自衢州。

静水养慢鱼,快线送珍馐。鱼子酱不仅从小众的舶来食材逐渐成为“中国新特产”,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悄然铺就一条以鲟鱼为纽带,三产深度融合的共富之路。

从千岛湖起步的“世界第一”

鲟鱼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殖和成熟周期需要7—15年,被称为“慢鱼”,这相当于要至少提前7年布局。鲟龙科技的创始人王斌已布局了20多年。作为最早一批看到鲟鱼人工养殖商机的人,王斌早在1998年就在北京郊区开始了鲟鱼的全人工繁育的科研。

当时的市场主要以养殖商品鲟鱼为主,为了进一步开发鲟鱼最有价值的鱼子酱,开拓产业版图,寻找更好更充沛的水源地,2003年,王斌将养殖基地从北京搬到了风景如画的千岛湖。但基地成立的头几年,养殖就出现了致命难题。

鲟鱼多生活在高寒、高纬度地区,对水质水温要求都很高,水温一旦超过28℃就容易死亡。2005年夏天,南方出现了罕见高温天气,首批在千岛湖养殖的5万尾鲟鱼遭遇了度夏难题。“刚开始死了一两条,后来是一两百条,再后来就是成片死亡。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捞死鱼,心里很不是滋味。”鲟龙科技创业团队相关负责人回忆。

考虑到水温是关键,养殖团队通过抽提水库底层冷水至陆地度夏池,给予鲟鱼最适宜的环境,解决了水温问题,鲟鱼的存活率提高到了97%以上,这才解决了“北鲟南养”的难题。

2006年,鲟龙科技共生产出500公斤鱼子酱。产量虽不算大,但收获了日本、德国、美国等市场的订单。企业耐心收集各国客户的反馈,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之后仅两年,鱼子酱产量就达到3.2吨。

产量快速提升的同时,团队急需打开更大的高端市场,他们瞄准了德国汉莎航空。“拿下这个大单,就能快速提高知名度。”该负责人说。凭借优异的品质,鲟龙科技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陆续收到了来自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等海外客户的订单。目前,鲟龙科技鱼子酱年产量达到260吨,出口量占据全国近八成、全球市场供应总量约三分之一,出口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4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科技创新引发的产业革新

为了进一步提高鱼子酱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鲟龙科技团队将目光投向千岛湖的南边——衢州乌溪江。这条江水质一流、水量充足,且常年水温保持在10℃—25℃,为鲟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9年,王斌带领团队落户衢州柯城石室乡,成立了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鲟鱼养殖加工基地。鲟龙1号杂交鲟、俄罗斯鲟、达氏鳇等鲟鱼品种在此实现规模化养殖,鲟鱼养殖总量超4000吨。

如此庞大的鱼群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在鲟龙科技的智慧渔业智能驾驶舱内,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关键数据实时跳动。基于这些数据,养殖实现了投喂、进水、换水、增氧等环节的全自动化。

“过去两名工人每天要花8个小时才能完成180个池子的投喂,现在实现自动化后,同样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花半个小时就能搞定。”鲟龙科技研究院研发员郭成介绍。

鲟鱼的繁育一直是行业难题。为此,鲟龙科技成立了企业研究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担任首任院长。该院设立了遗传育种、养殖技术、生态环保、智慧渔业、病害防治、质量标准、新产品加工等7个研究室,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等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研究。

通过人工选育技术和饵料配方的持续改进,鲟鱼怀卵率大幅提高,为鱼子酱的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关键的是,以前想要分辨鲟鱼的公母,得等三四年后,鲟鱼长到2.5公斤左右才行。现在有了基因鉴别技术,小鱼养半年、长到0.5公斤左右,工作人员就能准确分辨出公母。这一技术突破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率。”郭成说。

一条鲟鱼串起的共富图景

“7月中旬天气闷热,是鲟鱼养殖的关键阶段。”在与鲟龙科技一江之隔的石室乡响春底村,村民吴文光一大早便蹲在院中四个蓝色养殖圆桶旁,观察着300余尾俄罗斯鲟的活动状态。

今年1月,鲟龙科技与响春底村联手,推出“母苗归企、公苗入户”的代养新模式:小鱼养半年,分辨出公母后,母鱼苗由鲟龙科技继续养殖,公鱼苗则免费交给农户养。

“鲟龙科技、强村公司还联合组建了技术服务队,定期上门检测水质、指导鱼苗病害防治。”吴文光边说边掰着手指算起了账:以前在院子里养普通鱼,一年也就挣个两千块;现在养鲟鱼,卖给餐厅、农家乐,挣的钱是原来的六倍!

“坐拥这样的产业链基础,我们必须借力借势。”2008年从城里回到响春底村的吴华军开出了衢州第一家鲟鱼主题的渔家乐。2020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又着手将村子打造成“中国鲟鱼第一村”。目前,响春底村推出了一条800多米的鲟鱼游学路线,除了品鱼赏鱼的鲟鱼农庄,还开发了鲟鱼主题民宿及鲟鱼主题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养殖加工基地带给当地的经济效益看得见、摸得着。2014年之前,石室乡石室村村民方琴是一名家庭主妇,全家只有丈夫在外工作挣钱,一家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现在我和很多村民都在这里工作,计件算工资,踏实干,每个月能拿到8000元以上。”方琴笑着说,现在她每天早上骑电瓶车五分钟就能到公司,每年在家门口能挣10万元左右,日子越来越好。

据介绍,鲟龙科技采用“土地流转优先返聘”模式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过去一年,加上土地流转的收益,共带动周边150多名农民年增收超600万元。从个体养殖户到专业合作社,再到日渐蓬勃的乡村文旅项目,古老的鲟鱼正在当地搅动起一条产值超5亿元的共富产业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它被称为“黑色黄金”,现在全球 60% 产自中国!
...出了许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本地特产”。#全球每 100 克鱼子酱,有 12 克来自雅安#的新闻,不仅让其他地方人震惊,更是让四川人都意外。大多数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可能听说过鱼
2024-03-19 14:58:00
...迎了上来。光看眼前这个人,很难想象,他就是中国的“鱼子酱大王”。可当他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不同品种的鲟鱼,自豪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培育这一种珍贵的鱼类、如何将中国的鱼子酱推向欧洲市
2023-11-17 09:24:00
...以来,公司各类冷水鱼制品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仅鱼子酱销售额就突破了300万元。”3月27日,邯郸市鲟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宽江报出这组数字时,记者着实有些惊讶
2024-03-30 08:15:00
200万尾“鲟鱼宝宝”搬新家!四川“鱼子酱”企业又有新计划
...该公司将持续布局“企业+农户”全产业链模式,让今年鱼子酱产量超70吨。同时,随着天全润兆鲟鱼基地三期修建好后,鱼子酱的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四川有望成为全国鱼子酱产量第一的地区
2024-02-21 09:34:00
2000多元1公斤仍供不应求!鱼子酱,一门隐秘而暴利的生意?
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供应商们迎来了发展机遇。鱼子酱供应商,正加速走向台前。本月初,鱼子酱供应商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鲟龙科技”,873394.NQ)披露了冲刺北交
2024-03-15 11:40:00
“成都造”鱼子酱端上国际餐桌
...原标题:靠品质打入全球30多个国家高档餐厅 “成都造”鱼子酱端上国际餐桌工作人员筛选鱼子酱马来西亚的一家超五星级酒店内,几十个餐碟上,各种晶莹剔透的鱼子酱在水晶灯的照射下闪烁
2023-12-19 14:47:00
中国占全球鱼子酱产量逾60%,国产鱼子酱出口价格近年正在走高
...的“四川小熊猫”准备回礼时却发现,原来自己家里还有鱼子酱这样“高端”的特产。据川观新闻报道,1月12日,四川回赠哈尔滨市文广旅局的5大箱1200罐四川鱼子酱已到达哈尔滨,并于
2024-01-13 20:30:00
...统,放入首批数百吨鲟鱼,鱼龄在1年至10年左右,配套的鱼子酱加工厂也在加快建设。提到最近“火出圈”的雅安鱼子酱,冷水鱼养殖户陈玉林说,做梦都没想到,这事还能和自己扯上关系。5
2024-02-05 06:08:00
乐山:首盒“沙湾造”鱼子酱诞生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筛选鱼子酱。黄曦供图10月24日,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的乐山古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鱼子酱加工车间正式投入试运营。当天下午,在占地1200平方米的加
2024-10-26 10:19: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与洞穴对话,让心跳共鸣!绥阳双河洞景区山地运动项目引外省游客奔赴热潮
多彩贵州网讯 随着洞穴攀岩、户外探险等运动形式的持续走热,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而是渴望在沉浸式的自然互动中突破自我
2025-11-05 16: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11月5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教授汪毓明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磁场和等离子体观测数据
2025-11-05 16:52:00
多方联动 落难大鸨成功获救
河北新闻网讯(邸笑媛)11月2日,深泽县留村乡纸房村一名村民上班途经田间道路时,发现一只翅膀低垂、无法正常飞行的大鸟。考虑其可能受伤需要专业救助
2025-11-05 11:06:00
美丽新区随手拍 凤凰河公园秋意浓
鲁网11月5日讯当深秋的风掠过凤凰河公园,银杏叶便成了大自然最慷慨的调色笔,将叶片晕染成澄澈的金黄。那扇形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
2025-11-05 11:07:00
鸟眼里的5A级景区!候鸟迁徙大军又来河南过“寒假”
大河网讯 秋末冬初,霜冷长河,河南的绿水青山间迎回了一群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处于候鸟迁飞通道上的河南,每年迁徙过境的鸟类达几十万只之多
2025-11-05 12:37:00
吉林大学7名队员出征南极 参与中国第42次南极科考
11月1日上午,中国第4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与“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向着南极进发
2025-11-05 12:53:00
第33届肠内菌群研讨会成功召开 聚焦“肠道菌群与神经科学”
10月24日,由公益财团养乐多生命科学基金会主办的"第33届肠内菌群研讨会"在东京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以"肠道菌群与神经科学"为核心主题
2025-11-05 13:58:00
“一个蛋也不能少!” 十堰青龙山近万枚恐龙蛋化石首次实现“身份证ID”
“一个蛋也不能少!”记者11月4日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
2025-11-05 08:53:00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李书宝 三门峡台 周泽健)渑池县段村乡的牛心柿迎来采摘期,果香四溢,映衬出大山深处特有的秋韵
2025-11-05 10:12:00
童视界 科学周刊|太空小鼠今天随神二十回家
10月31日,4只小鼠经过严格的选拔随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赴太空。它们的编号分别为154、186、98、6,但它们还没有名字
2025-11-05 07:24:00
《中国日报》聚焦人参,带你走进长白山深处的“放山”传奇
近日,中国日报风物图志以整版图文稿件和视频报道的方式,带领大家跟随长白山“参把头”走进林海深处,解锁“放山”传奇,品味人参的药用奥秘
2025-11-04 23:44:00
最近,一家藏在贵州凯里深山里的动物园,硬是凭着口碑火出了圈。它没有华丽的设施,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却吸引网友们争相前来打卡
2025-11-05 03:24:00
在花漾菏泽 爱牡丹之都丨秋风吹过曹州,菏泽披上“黄金甲”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李昊)深秋的菏泽,处处皆是温暖又明亮的油画色彩。菏泽城区环城公园、曹州老城等景区内,道路两旁的树叶交织晕染
2025-11-04 18:16:00
11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汾河迎迁徙候鸟太原多举措守护“空中来客”》为题播放了一条短片,报道了汾河太原城区段迎来迁徙候鸟
2025-11-04 19:05:00
巢湖西岸稻田飞来“国宝”黑鹳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下午两点左右,庐江县白山镇巢湖西岸的白石天河河边稻田里,巢湖生物资源调查团队成员拍摄到两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2025-11-04 19: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