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茄子去皮,改刀放入锅中油炸,再淋上烧好的鱼香味料汁,一道四川常见的美食——鱼香茄子便出现在餐桌上。“煎茶竹丝茄”就是这道美食的主料。
在四川天府新区,这种种植历史近200年的茄子,是天府新区煎茶街道最为知名的农业特色产品,皮薄、味微甜,可生吃,质地细嫩、口感独特,其大规模种植和发展也有几十年历程。2017年12月“煎茶竹丝茄”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推广,截至2023年种植面积3000余亩,其在川渝地区蔬菜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深受消费者喜爱。
把商标转化成销量的“钥匙”
“去年我们辖区有50多万斤‘煎茶竹丝茄’专供给满彭菜市场。”谈及“煎茶竹丝茄”的销量,煎茶街道市场监管所所长刘天樑告诉记者。当地乡镇政府每年都会围绕竹丝茄的销路问题展开工作,比如向区域内的国企单位、大型商超、学校食堂推广产品,也会积极鼓励种植户参与大型招标会、农博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户自身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煎茶竹丝茄”2019年、2020年相继参加“天府LIFE生活展”“2020成都美好生活展”,2020年5月被纳入天府新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鹿溪荟”首个联动产品,2024年1月荣获“成都最受欢迎农产品品牌”。
针对“煎茶竹丝茄”销售整体较分散、价格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煎茶街道积极搭建平台,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抱团发展模式。2023年5月,当地与四川满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煎茶竹丝茄”采购签约,借助满彭农副产品在零售与批发领域专业、渠道优势,以定价销售模式助推竹丝茄“走出去”,消除了农户对于销售层面的顾虑,提升了农户种植“煎茶竹丝茄”的积极性,带动农户创收增收。
“采购协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煎茶竹丝茄’的销路问题,但是在地理标志使用方面仍需要改善。”刘天樑表示。煎茶街道市场监管所邀请知识产权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当地农户开展业务方面的指导培训,同时与乡村振兴办就规范运用地理标志使用权等问题进行相关认证及授权。“要把‘煎茶竹丝茄’这个商标的转化成果变成带动销量的‘钥匙’,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刘天樑说。
以监管赋能标准化发展
眼下,距离新一轮“煎茶竹丝茄”种植还有不到一个月。“煎茶竹丝茄”果实呈长棒形,果皮浅绿色带紫色条纹,就像“竹丝”一样,故得名。“煎茶竹丝茄”质地细嫩,皮薄籽少,维生素P、维生素C、果糖、钙、钾、磷等营养素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品种。
怎样才能让消费者一眼就看出自己购买的茄子是“煎茶竹丝茄”呢?标准化发展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种植上,由竹丝茄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竹丝茄产业的“五统一”,即统一育苗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施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商标销售,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快竹丝茄示范基地建设,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通过协会带基地、专合社连农户的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产区群众致富增收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销售方面,刘天樑告诉记者,针对“煎茶竹丝茄”外包装标识不够明显等问题,当地政府部门持续优化外包装,从一开始的贴有标志的牛皮纸大包装包裹几个茄子,到现在每个茄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明信片”。
目前,天府新区专门打造了一个“煎茶竹丝茄”标准化示范基地,今年将进一步推广种植,预计增加100余亩,在这基础上积极推动“订单农业”发展。随着“煎茶竹丝茄”这一地理标志不断完善标准,未来也会借助互联网直播的方式进行推广。
未来,煎茶街道市场监管所将持续深入了解“煎茶竹丝茄”种植、销路、商标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以监管赋能“煎茶竹丝茄”标准化发展。
□本报记者 颜 伟通讯员 何 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