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郭超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生成一个模拟环境,为使用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模拟,从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历经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基于技术创新的发展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应用服务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使用户能从更多维度进行文化内容展现和交流互动,通过多维度的全景画面和听觉沉浸体验,使参与者的空间感、距离感更有层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取代部分线下文化活动场景的功能,可拓展性更强。另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更高效地体现文化传播背后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2022年10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旨在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加快虚拟现实产业新生态的建立。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青岛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领先的地区,必能优先享受政策红利和各项保障措施,成为虚拟现实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验区。
青岛文化产业现状及科技创新短板
青岛文化产业目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响应数字发展浪潮,青岛尝试引入数字技术实现文化产业“破界”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旧的产业动能逐步减弱,而新的动能正处于培育生长期,未能形成新的稳定增长极,赋能效率需要进一步探索。整体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保守,价值放大受阻;利用科技进行文化推广的效力不足,“流量”差强人意;文化场景沉浸感低,文化消费亟待激活;影视文化产业价值分布不均衡,本土产业附加值低。
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第一,推进数字文化资产资源库建设,推广和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2022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是建设“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的共同立足点,丰富的数字文化资产将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丰富青岛当地的文化内容形态,增加用户选择和收入渠道。应在文化建筑场所(博物馆、文化街区等)推广和普及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建设。利用虚拟漫游技术,可解决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的问题;建模技术和全景拍摄技术,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和交互性的三维动态视听模型,配合头显设备,足不出户即可欣赏、体验文化艺术之美;红色教育博物馆中也可融入数字文化技术,通过VR沉浸式与交互式的参观方式,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云”游因特殊原因(气候、人流量等)不能对外开放或限制性开放的景点,开设线上交互式数字博物馆,满足异地游客的游览诉求。
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对数字文化资产建设的意义,不只局限于百分百比例还原场所的空间场景,还包含交互环节的嵌入。比如,用户和内容的互动、用户和环境空间的互动等,在互动过程中,商业元素可有机融入,实现文化资产重复利用、创造,实现多轮价值。
目前,青岛对于数字型文化资产的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稳定高效运作数字文化资源最基本的环节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此外,还包括明确资产的价值、归属机构、责任人、使用权、引用权、技术维护等诸多问题。青岛市应在相应的政策指导和监督下,创建数字文化资产良性生态圈,实现资产价值的提高。
第二,通过虚拟数字人打造流量IP。虚拟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手段,打造出超越于物质世界并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目前,虚拟数字人技术已经在影视、主播、文旅领域广泛运用。虚拟数字人技术致力于打造“艺术+商业+体验”三位一体的综合化商业模式,成为文化消费推广的重要抓手。青岛作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滨海城市,可根据本地区文旅特点,定制专属数字人IP,助力虚拟城市代言人、虚拟导游的建设,展现本土文化独特魅力。
虚拟数字人除了作用于文旅行业,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潜力也逐步显现。作为高科技影视产业园的代表,东方影都助力青岛成功申创“世界电影之都”,青岛的影视文化优势不容置疑,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虚拟数字人作用。相较于传统虚拟制作质量差、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互动弱等问题,虚拟数字人具备技术、流程、角色高度智能化与标准化优势,虚拟数字人融合影视作品前景广阔。
第三,虚拟资产与主题场景融合,助推文化消费升级。青岛可通过数字资产的运用,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主题空间,利用头戴式VR硬件设备,营造多种沉浸式空间氛围。虚拟资产与主题场景融合,不仅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感官互动体验,也激发新的文化消费。主题性的民宿、酒店、博物馆等线下实体,可将虚拟人IP互动玩法架构在商家小程序上,引流用户到店体验,通过用户与虚拟人IP同屏互动,为商家创造更多消费机会,并沉淀私域流量至商家小程序,助力于商户客流量的增加及新消费点的衍生。
青岛可以借助VR技术优势,定制营造目的地的“场域精神”,建构无所不在的场域信息并保持更新,支持目的地场景持续散发黏性,通过定制化场景设计凸显文旅场景个性化。以主题文化为核心,通过体验式营销,实现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游客潜在的参与热情。青岛文化产业需合理整合当下资源,明确科技赋能理念,以VR技术为助力,融合极具青岛特色(海洋文化、上合文化、胶东民俗、崂山风景、东方影都等)的场景主题,通过VR设备让体验者走进元宇宙文化空间。同时,还可进行定制化设计、开发相关文化体验方案,突出文化IP,打造高黏性体验场景。
第四,虚拟现实电影和虚拟影棚拉动影视文化发展。虚拟现实电影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除了为观众带来传统的观看体验,还可融入触觉体验、味觉体验、知觉体验等多维度感官体验方式,为传播方式开辟出新的可能性。在虚拟现实电影中,人们的感知比率上升,感知能力不断增强,在多元感官系统的协同作用下,“想象的真实”更加近在眼前。针对当下附加值较低的影视产业现状,加强青岛影视产业的科技含量,借助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的地域优势,以虚拟电影为发力点,吸引影视全流程开发项目落户,提升经济效益,是青岛影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影视作品制作受地域距离影响,人员无法大规模聚集,异地取景的拍摄成本较高。而虚拟影棚的应用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很多需要异地取景的影视作品直接在等比例还原的虚拟影棚内完成,提高了拍摄制作的效率和可行性。另外,文化数字资产可以在虚拟影棚的技术支持下,打造全能演播厅,助力于拍摄制作多元化的文娱内容,拉动广告影视产业发展,推动当地文化产业收益。高科技互动体验过程和成片可以诞生新闻报道的话题热点,提高民众对影视文化元素的关注度,形成旅客引流效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