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将于2023年7月1日至5日举办,主展场设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展览现场单独设立“方志江苏馆”,江苏地方系统精心组织书籍展陈、新书推介发布、文化展演等活动,为广大书友多角度、多层次呈现一场秉承中华精神、传承文化薪火的视觉盛宴。
本届江苏书展“方志江苏馆”将创新书籍展陈方式,设立主题志鉴、江苏镇村志、精品年鉴、即时性记录、方志古籍整理、优秀地情书籍等展区,全面展现新时代全省地方志工作特色亮点。
主题志鉴展区展出的《强富美高新跨越——十九大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纪事》,是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一部全面反映一个省级区域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志鉴作品,被省委宣传部列入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部志书设置大事纪要、年度聚焦、数据盘点、权威发布、江苏之最、附录六个部分,客观记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江苏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展现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在全国的创新领先成就,全景描绘了锦绣江苏时代画卷。
2019年7月5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地处江苏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由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世遗湿地 中国盐城》,以优美的笔触,配以大量精美图片,有机嵌入多个地情文化宣传片,多维立体描绘盐城作为东方湿地之都的生态全景,展现盐城“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
南京的明孝陵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1934年6月,王焕镳先生编纂的《明孝陵志》由南京钟山书局出版,从而使明孝陵首次拥有自己的专志。2023年,恰逢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中山陵园管理局编纂出版了《明孝陵新志》,挖掘世界遗产明孝陵科学、文化、生态、旅游、社会等方面价值,全面反映明孝陵管理、保护、整治、修缮和研究成果。
2022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的通知》,在全国首次提出到2030年镇志编纂全覆盖的目标。江苏镇村志展区展陈了140多部近年来编纂出版的乡镇志、村志。其中,30部融合文字、图片、音视频于一体的全媒体“江苏名镇名村志”,让镇村特色和历史脉络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年鉴作为一定地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记录“官修政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江苏年鉴编纂质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在全国年鉴评审中斩获大奖,《江苏年鉴》连续6届获评全国最高奖,江苏获评中国精品年鉴数占全国的1/8。精品年鉴展区展陈了《江苏年鉴》《无锡年鉴》《泰州年鉴》等10部近三届全国特等年鉴,荟萃了《南京年鉴》《连云港年鉴》《盐城年鉴》《南通年鉴》《扬州年鉴》《海安年鉴》《建邺年鉴》等10部全国精品年鉴和《苏州年鉴》《常州年鉴》《淮安年鉴》《徐州年鉴》等19部江苏精品年鉴。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6月28日首次亮相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交流会暨企业家太湖论坛的《江苏年鉴(2021)》英文版。
在即时性记录展区,观众将会看到连续第四年入选江苏省人大、政协“两会”会议资料的《江苏记录(2022)》和首次编纂并入选省 “两会”会议资料的《江苏影像(2022)》。
江苏素有“方志之乡”的美誉,编修地方志已有2000多年历史。方志古籍整理展区展陈的《景定建康志》,由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点校,全书50卷,约90万字,共16册。该志成书于南宋景定年间,是现存的宋代18部府志之一,也是南京方志史上现存的第一部体例完备、官方主修的府志。由苏州市地方志编纂的《江南旧志图选》,以历史上“八府一州”的江南地域为核心,广泛搜集历代志书中的珍贵图谱资料,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部精彩绝伦的江南旧景。
在优秀地情书籍展区,可以看到由无锡市梁溪区档案史志馆牵头组织编写的《丽藻新葩——无锡丽新公司图文史料(1920-1954)》,这部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现中国首家集纺、织、染、印及整理于一体的全能企业丽新公司前期创业过程,再现唐骧廷、程敬堂等早期无锡民族工商业者奋斗拼搏、爱国自强的历程。在这里,可以看到南京市鼓楼区地方志办公室等组织编纂的《鼓楼园林录》。这部书精选图、实景图共计152幅,共记录鼓楼区域内17座园林(含已消失的3座园林)。宜兴古称阳羡,是江南茶文化发祥地,在优秀地情书籍展区,观众可以看到宜兴市档案史志馆编纂的《宜兴茶业》。这部书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宜兴茶业的发展情况,填补了宜兴茶业历史记载的空白。
在江苏这片广袤的红色土地上,2000多个红色地名承载着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和感人事迹,以自己独特深厚的内涵载入史册。2021年和2022年,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和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这200个红色地名,在江苏大地上,从东到西,由南到北,立起了200座江苏儿女的精神丰碑。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将联合在江苏书展主展馆中心舞台举办“访红色热土 述峥嵘往事”红色地名故事展演。主题宣讲《永不凋谢的丁香花》《江海军旗美如画》《70年如一日的思念》《一件旗袍的故事》《最后一课》《老王的财富》《江阴要塞起义》《人在阵地在》,京剧沙家浜《智斗》选段,扬州评话《一片丹心向阳开》,快板《战韦岗》,舞蹈《刘老庄――不朽的英雄地》等12个节目,引领观众再次追忆曾经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也将不断激励全省上下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古镇,水多,桥多,与千年古塔、长长的石板街,绘就了具有江南特色的美丽图画。“方志江苏馆”精心设计制作了8米长、3米高的“苏州百年旧影”文化墙,分为苏州老街、苏州老桥、苏州山水三个部分,从千余张照片中精选了1925年的横塘彩云桥,20世纪30年代的观前街、阊门吊桥、万年桥、横塘亭子桥……24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古城苏州的百年往事,供广大书友拍照打卡。
6月17日,小红书上江苏省方志馆一则“13枚印章将集体出差”的公告,引发了网友热议。公告说:“7月1日到5日,江苏省方志馆13枚印章将集体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方志江苏馆’”。书展期间,十三枚印章会陈列在“方志江苏馆”的文创产品区,欢迎书友粉丝前来盖章打卡。江苏省方志馆设计的江苏十三市古舆图明信片,每天也将在“方志江苏馆”的文创产品区定量免费赠送。
非遗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本届书展上,“沛县沛筑”“金坛刻纸”“手工缠花技艺”“烙画技艺”“阜宁面塑”“泰兴花鼓”“木偶表演”这些记载在志书中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非遗将在“方志江苏馆”轮番展演。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谢强,带着他的“中华文明”大型主题紫砂创新项目来到书展现场,分享紫砂东方诗意美的独特画面感。
海门山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区域性民歌类别,由此衍生的海门山歌剧则是一个年轻而又生机勃勃的地方戏曲剧种。2008年“海门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4日上午11:30,海门山歌剧团将在江苏书展主展馆中心舞台倾情演出《美丽中国》《农家书屋歌声甜》《走南闯北海门人》《海门有诗有远方》等经典曲目,曲调优美朴实,乡土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30 21: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