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记者钟清兰 通讯员钟水旺 吴平
1月25日,正月初四,崇义县杰坝乡黄沙村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灰瓦白墙的农家院落里,门上贴着红艳艳的春联,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村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处,共话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回到村里后,我到处转了转,变化真的很大,每一条道路、每一个院落都干干净净,感觉家乡回到了儿时那般模样,美得刚刚好。”说起村里的新变化,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陈安生脸上洋溢着笑容。
防疫措施优化调整后,陈安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看。回家后,他惊喜地发现,黄沙村的“颜值”高了很多。村庄不仅很干净,农家门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的三角梅、樱花、映山红等,更是为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让村庄充满魅力。
近年来,黄沙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域覆盖、全方位地巩固整治效果。村里还开启了“美颜焕彩”行动,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多彩崇义”种植活动,形成了人人“植绿添彩”的浓厚氛围。2022年,黄沙村获评第三批“江西省森林乡村”。
“环境变好了,生活水平也提升了,大家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改善,住在家里更加舒心。”村民陈安标说。
以前黄沙村下寨子至村部公路让陈安生印象深刻,因为这是连接省道去县城的必经之路,但路面狭窄,路基沉降,硬化路面破损,高低不平,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和乡村发展,村民怨声载道。如今,这条道路平坦宽敞、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
黄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裕敏告诉记者,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向崇义县交通运输部门争取到道路维修资金100万元,完成了3.5公里的道路拓宽修整,解决了黄沙村600户1500余人的出行问题。
“现在村里新建了自来水工程,一年四季都不缺水。你看,水龙头里流出来的都是白花花的干净水,解决了雨季饮用浑浊水、旱季缺水的难题。”采访中,脱贫户陈起彬拧开水龙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今年48岁的陈起彬一直在家务农,农闲时主要靠在家附近做零工来补贴家用。“辛苦一天回到家,一身脏兮兮的,就想洗个热水澡,但受天气影响,旱季缺水,热水器都用不了,很不方便。”陈起彬说。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黄沙村向水利部门争取资金59万元,用于建设自来水饮水工程、安装智能水表、新建早子坑组农田灌溉水渠。
“我们帮助村集体种植甘蔗,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能挣钱补贴家用,现在日子过得好着呢。”村民范连英说。
据介绍,2022年,黄沙村甘蔗种植技术和管理有了新的提升,村集体所种植的40亩甘蔗产量有很大增长,带动本村2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年能增加收入2000余元。
记者走进黄沙村制糖车间,空气中飘着糖香和甘蔗的清新味,甜而不腻。“蔗糖厂吸纳了15人务工,每人增收3000元,又解决了甘蔗销售难题,让甘蔗原材料变成红糖畅销品。”蔗糖厂负责人赖厚祥说,蔗糖厂建起后,带动周边的黄金村等村庄种植甘蔗,2022年给外村加工生产了5500多公斤红糖。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通向远方,满目皆绿的田园风景如诗如画,建筑风貌与人居环境相得益彰,乡村治理与产业兴旺相融互促……春节回家后,返乡青年对家乡最多的评价是,如今的家乡真好,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9 0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