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不上班如何养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9: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作为打工人,我们一周的心态大概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每逢周一倍思五”。这种心态甚至还延续到按照日历倒数节庆假期上,如果假期能连着假期,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实际情况往往是,我们看着荧幕中的大侠们潇洒仗剑走天涯,过着荧幕外打工人加班熬大夜的生活。有时候忍不住怀疑,难道古人除了在朝为官之外,其他人真的都不用上班吗?不上班的话他们怎么赚钱?又怎么养家糊口呢?他们又是怎么摸鱼挣钱两不误的?

在朝为官的人,是免不了需要按照规章制度上朝的。而且他们的上班比现代人更为严格,迟到说不定就是要挨板子的事。但是能当官的人毕竟是少数人,其他人看起来就清闲多了,就好像每个人家里都有一棵摇钱树一样。显而易见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古人所谓的不用上班,主要是指大部分人不用像我们现代打工人卡点上下班就是了。

说起古代平民百姓们的职业,不得不提到一句用来激励人们热爱本职工作的著名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三百六十行里面包含了古代的各种行当,也就是当时的各种职业。在晚清遗老徐珂所编撰的《清稗类钞》这本笔记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由此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虚指数。

不过关于职业的这种说法,最早却是从唐朝时期,社会行业分工中的三十六行逐渐演变而来的。唐朝的时候就出现了肉肆行、成衣行、玉石行、丝绸行、首饰行、纸行、茶行、酒米行、铁器行、药肆行等等行当。

宋代的周辉在其《清泼杂志》上,也记录了相关的行当,只不过行业名称有所不同。还有一个关于古代各种职业的,人们用来泛指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的一个常用词“三教九流”。其中九流就是古代不同等级和职业的统称。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这本书也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汉书艺文志讲疏/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八辑

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

¥39.2

购买

书中的九流沿用了《七略》中的九家,即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是汉代之后对中国主要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的泛指。用流来形容的原因,主要是用水来比喻这些流派。无论山河如何变幻,都能一直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展现出自己特有的意志和思想。

有学者认为,历史上对普通百姓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分越细,便有了新的九流的说法。一直演化到二十七种职业大类,并按照上中下三类区分,成为人们口中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具体到职业的话,上九流指的主要是佛和神仙,还有皇帝,丞相和官员等,中九流是指秀才,医生,画师,皮影戏和僧人,修道之人等等。重点是关于大部分平民百姓的,也就是下九流。具体指的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所以由此可见,古代平民百姓能选择的职业还是比较多的。

对于一般百姓来说不用上班,主要是因为不识字。古代的时候在朝为官,成为国家公务员,一样是要通过考试的。早在隋炀帝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具体的考试制度。古代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义务教育,所以文盲这件事对于封建的农耕社会中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讲是个大问题。当人们不能通过学识来谋求生路之后,大部分人会选择老老实实种田,依靠每年勤苦耕耘的粮食收入,来满足一家的温饱。不过有学识的人有时候也会选择务农,比如大诗人陶渊明,他曾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句,虽然有赋税和摇役,但是勉强满足温饱是可以的。

除了务农之外,普通百姓还可以选择经商。商人的出现主要是在殷商灭亡之后,一部分人颠沛流离以贩卖物品谋生。随着时间逐渐推移,逐渐演变成一个成熟的职业。但是对于商人来说,谋生的同时还要面对着身份低下的重压。商人虽然没有出现在我们刚刚说的九流之列,但是按照士农工商的排序,就能反映出,古代商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的问题。从西周初期开始,一直到北宋建立之前的两千多年内,商人一直都是“不适农业、不识五谷”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想要从事经商的行业,还得有本钱和一定的商业头脑。比如无奸不商一词,最早因为无商不奸,说的是古代人们买米经常用升斗作为量器,商家在量米的时候,会用一把红木戒尺之类的东西,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来保证分量精准。等到商家和顾客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从自家米筐里舀点米出来,加在顾客的米斗上,抹平的米表面就会鼓起一撮尖头来表示让利。一般老派的生意人都会用这一点天头来当作生意的噱头,既让顾客受用自己还能生意兴隆。如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而且还不会经商的话,别担心,还有别的谋生的方法。

拜师学艺,掌握一些能满足生计的技能,在古代还是能有一线生机的,比如学习唱戏和吹奏,或者学习马戏杂耍,实在不行,再后来出现澡堂之后,还可以学习搓澡、搓背和剃头修面的技能养活自己,甚至攒一些钱还是没有问题的。实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古代娼妓一职,或许还能成为生存下去的最后选择。有的小伙伴或许要问了,难道古人除了这些不上班的赚钱方法之外,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难道古代的大侠都是虚构出来的吗?

当然还有别的选择,比如下面我们要说到的古代的侠客。按照人们对于侠客的印象来说,武侠小说中惩奸除恶,劫富济贫,来去自如的江湖人士,是不少人崇拜的对象,毕竟他们的生活听起来就非常的热血。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借乐府古题为侠客们创作了一首诗《侠客行》,最有名的一句,也是最能概括侠客们的生活的就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但实际上,古代的侠客们也是需要赚钱的,不然潇洒是潇洒了,但是没有钱就会寸步难行,更别提行侠仗义了。而他们的挣钱渠道也不单一,比如他们可以选择临时性的打工投靠,当某些达官贵人的门客,最典型的就是《史记•游侠列传》里的朱家和郭解两位侠客。有的侠客也会选择接官榜,拿官榜上通缉犯人的赏银来维持生计。

除此之外,有的侠客积攒起名望之后,自然会有人出钱资助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金钱上的困难,但往往这种凭借名望而产生的拉拢,必须是出资人有利可图才行。

还有一种就是真正不用上班也不愁生计的人,那就是在古代也存在的各位富二代们。前面我们所说的李白,除了会写诗有诗仙的美誉之外,他的背景也是令人羡慕。据《新唐书•李白传》的记载,李白是兴盛皇帝李浩的第九世孙,而李浩是西凉的建立者。先祖为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是唐朝李氏政权的先祖。所以按照这种说法来看,李白和唐王李世民之间是同辈祖地,可见李白所拥有的身份背景的强大。

诗人杜牧也是个富二代,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为高官,有权有势还有钱。在这种环境下,杜牧曾经流连青楼十年,他曾在诗中写道,“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对于家底不够殷实的普通人,这种生活根本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了。不过这种生活真的是需要靠运气,虽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要是真的想体验富二代的生活,首先得出生在一个能含着金汤匙的家庭里。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任何行业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创造财富,甚至可以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所以只要我们愿意肯吃苦,脚踏实地的去完成我们的工作,终有一天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富足而美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教九流:哪三教,哪九流?藏着古人流传至今的“择业观”
...,有点看不起他。不过,“三教九流”这个词里,其实有古人传下来的职业观念。三教九流这个说法,原本是个不带感情的中性词。古人用这个词来泛指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至于具体的三教是指什么
2025-01-01 13:26:00
古人口中的“上九流,下九流”是如何划分的
...,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而且,古人对于这些“下九流”的行业,往往都是避之不及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是不会选择去从事这些行业的。但是,到了现代,由于时代的
2023-03-18 17:18:00
中国历史上六大剑术高手,盖第一名堪称一代宗师
...显得八霸气,而剑常常和君子一样被称为古代君子标配,古人喜欢剑,更喜欢舞剑,小编就来排一下古代的六大剑术高手。第六名:虫达虫达是西汉前期的将领,是当时著名的舞剑高手,相传这个人
2023-05-05 16:52:00
古人所说的“三教九流”,究竟是指什么?
...题,从而最后得出理智而具有意义的结论,这才是我们对古人智慧的最正确态度。也许你在此之前,对“三教九流”的认识有所错误,那么今天我就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这个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很
2023-05-16 18:10:00
古代的三教九流对人进行等级划分,具体该如何解读?
...没有现在这样丰富,所以有很多职业都没有界定,不过从古人的职业尊卑分化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古代森严的地位划分,这是赤裸裸的职业歧视,而且阶级固化异常严重,谁说古人不拼爹呢?大多
2023-06-14 12:14:00
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栽柳树,为何转身就走?只因业内有个不成文规矩
...主人自己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会动了偷陪葬品这个念头,古人认为事出必有因,如果在不得到墓主人首肯的情况下擅自偷盗可能会带来厄运,难以善终。第三个规矩就是我们在剧中经常看到的人点烛
2025-01-31 13:09:00
古代“上、中、下九流各指的是什么职业?
...什么“上中下”九流的职业中没有农民和商人呢?毕竟,古人常言“士农工商”,比士人低一个等级的就是农民了。这其实是因为古人在给“上中下九流”职业进行排行的时候,将农、商剔除在外了
2023-11-01 15:27:00
中国古代的“下九流”是指的什么呢
...人,在印度很多职业,只有贱民能做。时代不同了,以前古人看不起,甚至是唾弃的职业,现在很多都是香饽饽。比如在过去戏子绝对是下九流,每个朝代都是如此,这种行业都是一些被拐的孩子在
2023-05-14 13:13:00
...化的主流了。古代的剃头匠社会身份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古人对理发的需求相对来说不大,剃头匠也赚不到多少钱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干活很辛苦,最后落得个“下九流”行当。如今的剃头匠,也
2023-10-10 22: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
赵培宪:从战俘营到正义审判的血泪控诉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赵培宪同志(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位于太原市小东门附近的“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旧址,静静地隐匿在城市的喧嚣当中
2025-08-06 13:00:00
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祈福墙上,学子们留下心中所愿。“逢考必过”、“圆梦西工大”、“学业所成”......你们许下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心愿
2025-08-06 13:25:00
池州学者喊话《长安的荔枝》原著作者及出版社: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非泾县应为秋浦县(今贵池)
大皖新闻讯 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
2025-08-06 14:30:00
武当武术名家陆国柱向武当山特区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资料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通讯员 王婷婷)8月5日上午,当代著名武当武术名家、书画家陆国柱先生珍贵档案捐赠仪式在武当山旅游发展中心隆重举行
2025-08-06 16:24:00
【图说政务】上周看点:荔波县今年新增5种病种实现“跨省通办”
编辑:骆文文一审:王曼二审:徐红三审:袁小娟
2025-08-06 18:49:00
“看·见殷商”展览新增四件国博珍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陈玺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8月5日,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引入的四件殷商时期珍贵文物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正式亮相
2025-08-06 20:05:00
《南京照相馆》六安家书让人泪目 金寨最新揭开三封“哑谜”家书背后真相
大皖新闻讯 电影《南京照相馆》开头,一对夫妇拦住邮差苏柳昌问:“阿昌,有信吗?六安寄来的。”在拿到信后老两口兴奋不已:“是我女儿的字
2025-08-06 20:18: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制作 孙上修
2025-08-06 21:5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烽火岁月里的课本 见证不屈民族脊梁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记者在武当山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
2025-08-06 19:58: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