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
闵军(左)和同事救治病人。本报记者 包华摄
5月2日,走进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急诊科,记者感受到别样的节日氛围,有忙碌,有紧张,亦充满融融暖意。
还没进入急诊室,救护车的声音和密集的脚步声,立即将记者带入忙碌的节奏。
“昨晚新收入的小女孩,现在醒过来了吗?”
“前两天支气管扩张出现大咯血的病患,现在状态如何?”
“你朋友这是过度通气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呼吸过快,引起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量,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我们已经详细了解。除了基本的治疗,我们会特别关注心理疏导。”
跟进抢救进展、关注住进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病情、与家属沟通治疗方案,上午10时许,急诊科主任闵军与团队忙得脚不着地。
除了忙碌,相较于其他科室,惊心动魄与死神赛跑的紧张时刻随时上演。
闵军紧盯急诊科里随时出现的突发状况,不时掏出手机查看院前急救微信群里的信息。“我们在市属医院中率先形成完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即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急诊重症监护‘三位一体化’救治,将院前急救的速度与院内急救的深度相结合,并在全省首创5G+智能院前急救平台,实现‘病人上了救护车,就等于进了急诊室’,为患者赢得关键救治时间。”闵军说。
“患者呼叫无反应,心率每分钟120次,高压88毫米汞柱、低压62毫米汞柱,血氧60%。”救护车上,医护人员将陈依姆的监测数据和照片,同步传送至院前急救微信群。
“病人已休克,呼吸衰竭,需要紧急开放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看到传来的数据,闵军立即让团队做好施救前的准备。
15分钟后,救护车停在急诊科前。开放气道、吸痰、给氧、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不到5分钟,气管插管完成。10分钟后,陈依姆的血氧恢复至94%。医护人员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立即通知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专家前来会诊。
从接诊到血氧恢复正常,用时约20分钟。
休克、脑出血、深度昏迷……一天下来,这样的抢救在急诊科上演了8次,各科室协同作战,搭建了一条又一条“生命通道”。
不仅治病救人竭尽全力,医护人员还尽可能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和温暖。急诊科护士长吴玉环说,护士们会用心为患者庆祝生日,为行动不便患者梳头、洗头、吹头发等。患者也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速度与温度,接二连三的锦旗“飞”向急诊科。
“要是没有你们,我的老公就没命了。”昨日,万依伯的妻子将一面书有“妙手仁心 医德高尚”的锦旗送给急诊科。原来,数天前,万依伯因重症肺炎引发严重低氧血症,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氧合指数仅有50毫米汞柱(正常范围是430~560毫米汞柱),这意味着死亡率高达90%以上,被紧急送往急诊重症监护室。
在机械通气的参数调到极致的情况下,万依伯的氧饱和度仍然只有83%,如果呼吸衰竭再没有及时纠正,等待他的肯定是死亡。闵军带领团队当机立断,在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并日夜观察万依伯的情况,实时调整最佳治疗方案,最终将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这就是急诊科,节假日的工作与平时并无不同,24小时在线,只有白班与夜班、星期一与星期七,全年无休,坚守是我们的职责。”说话间,闵军的脚步不仅没放缓反而加快了,因为又有病人来了。(全文共1366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