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曾经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夜校”,如今再次“出圈”,“上夜校”成了当下年轻人最时尚的夜生活之一。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平时上班、周末上课。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业余时间走进文化馆,一些较为小众的传统文化,正在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现代青年的生活。
晚上七点,在浙江省文化馆的教室里,16支唢呐齐鸣。9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来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一传统民乐上。而这门课如此受欢迎,完全出乎了唢呐老师薛天龙的预期。薛天龙是浙江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的一名青年唢呐演奏者,当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他,提出要开设公益唢呐班时,薛天龙便爽快地答应下来,然而唢呐班的报名情况却出乎薛天龙的意料。
青年唢呐演奏者 薛天龙:当时我觉得能有30个人报名就已经很不错了,结果一看有将近500个人报名。我也能感受到他们为这节课非常用心,有个别同学把自己的唢呐,用一种自己个性的装潢去装扮它,特别有意思。
唢呐班学员 叶聪:帮它刷上了一个比较鲜亮的颜色,我还进行了一个夜光的处理,正好寓意我们是夜校,夜校里的“夜光唢呐”,它能够很直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绪,真的是一个很解压的课程。
不少学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视频平台上看到唢呐表演,从而留下了深刻印象。听说夜校推出了唢呐课,便纷纷前来报名。看到这些年轻学员对传统民乐的兴致,薛天龙觉得自己近30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回忆起自己的学艺之路,薛天龙不仅经历了无数次练习的艰辛,也在外人不理解的目光下很受打击。
青年唢呐演奏者 薛天龙:因为在那样的一个特定年代背景之下,一般大家认知的唢呐,可能一般是像家里有事情(红白喜事)经常能用得到。我放学以后要去老师家学唢呐,我就直接带着唢呐去上学。但有好多同学问我,你这背的是什么?我就很不自信地说,我说背的是小号。
但父母反复强调的“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让薛天龙始终没有放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唢呐的认知也越来越深,也变得更加自信。
带着这份坚持,这些年薛天龙也一直在从事唢呐的创新与传承,不断将唢呐与流行、爵士、交响等艺术形式结合。而这次的公益唢呐课堂,也让他看到大家对传统民族乐器唢呐的想法正在发生改变。
唢呐班学员 张小凡:上了唢呐课之后,我觉得这个乐器它不光是像小时候一样,其实它在一些比较高雅的场景,和钢琴合奏,和笙合奏,包括跟一些其他乐器,也是能够看到它的传统乐器的一些魅力。
一声唢呐越千年,如何做好唢呐民乐的传承与弘扬?如何留住唢呐文化的根与魂?薛天龙还有着更多想尝试的方向。
青年唢呐演奏者 薛天龙:还会把公益的事情做下去,希望更多的人喜欢唢呐。同时我也是个年轻人,我也有理想与追求。在民乐的作品上我会尝试更多新颖的方式,更多地去开拓唢呐表现的可能性,也会去尝试一些比较市场性的作品。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徐然
三审 田旻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